学术投稿

落实军队《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加强部队医院感染管理

朱会英;曹洪涛;文其武

关键词:医院感染, 管理, 规范, 控制
摘要:本文探讨了通过学习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精神,遵照其要求,加大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力度,完善了医院感染网络系统,健全了管理制度,并采取了积极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监控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医院监测项目的合格率不断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的监测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1].随着医院感染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问题得到医院监控部门的重视[2].为了解我院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感控科对1999~2002年各科室所用氧气湿化液进行了随机抽样监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谭飘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分级法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工作

    目的建立和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的管理,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站感染的发生.方法应用分级法管理的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质控管理.结论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的分级法管理,科学地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毒隔离工作纳入了总院,进行同步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毒隔离工作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峻;潘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外科系统住院患者进行监测,观察其发生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外科系统发生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表浅切口、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医院感染病原体前五位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数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手术部位的感染仍应注意控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覃金爱;陈龙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引起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易增加手术病人感染的机会,如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一种.手术室的内环境、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的病人、病种及发病情况都是手术期间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根据我院部分手术的分类分析,对可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作一下探讨.

    作者:邵和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议检验科如何适应医疗纠纷举证的新形势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法规的不断完善,医疗纠纷的诉讼不断增加[1].患者自负医疗费用比例增高,并由于其医疗知识欠缺而对医院过高的期望达不到时,即想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从而导致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而根据<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2].即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由于医疗纠纷的增多,医院要分出部分精力和财力来应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处理医疗事故,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是目前医疗机构需要认真研讨的课题.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书证,包括病案、术前谈话记录、手术记录单、影像学胶片以及检验报告单,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所以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我们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自律,认真做好每个检验操作项目,才能适应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新形势,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病人解除病痛,治疗疾病.为避免医疗事故发生,我们检验科要从以下3方面着手,以防患于未然.

    作者:姚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桑植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湖南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我县消毒工作,使我县各类医疗机构消毒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们在2002年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谷臣政;钟吉波;王贞明;卢雪花;储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11 895例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11895份恶性肿瘤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23例,感染率为4.40%,其中呼吸道感染279例(占53.35%),其次术后切口感染85例(占16.25%),胃肠道感染49例(占9.37%),皮肤感染36例(占6.88%).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抗生素使用,扰乱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医院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病毒性肝炎重型合并肝肾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0月住院病毒性肝炎重型者HR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41例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中发生HRS有52例(21.58%),与HRS直接相关的死亡有41例(17.01%);发生HRS的患者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尤以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高.结论病毒性肝炎重型发生HRS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HRS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

    作者:薛建亚;李成忠;陈敏;陈姬秀;张迁;宋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梅毒21例临床观察

    先天性梅毒也叫胎传梅毒,是胎儿时期通过胎盘从母体受感染所致.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传播蔓延,先天性梅毒也不断增加,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先天性梅毒2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道红;宋超帮;黄辉文;邝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经济损失调查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以2002年9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结果调查期间共出院患者1915人,发生医院感染57例,共61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7%,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18%;57例医院感染患者总超额费用为47 577.78元,平均每例损失834.70元,医院感染平均住院日为6.28d.科室每例平均医院感染经济损失内科为高,单部位感染经济损失以下呼吸道为高,多部位感染平均费用高于单部位.4例死亡患者均因合并肺部感染.结论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病床周转率,增加病死率.

    作者:常洪美;余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的测试

    目的观察WHNX-15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在两个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测试及其讨论,提出能否在临床安全使用的可行性建议.方法对WHNX-15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在临床使用中的消毒效果测试,与防疫站的消毒效果检验测试报告进行比较讨论.结果防疫站的消毒效果测试,是在该机投入使用前,趋于单纯性的、静态的、定性定量的、单一菌种的、分段测试,符合消毒标准要求.我院对该机的消毒效果测试是在该机临床实验使用中,趋于复杂的、动态的、不定性定量的、多菌种的、全程测试,未能达到消毒标准要求.结论具有两种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测试,对该机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必要的综合性测试.

    作者:费新潮;朱光;鄢平;杜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999~2002年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本院1999~2002年全部出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为2.41%,内外科之间无明显差别;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37.99%)、上呼吸道(18.63%)、消化道(12.05%)、泌尿道(10.78%)感染为主;老年患者占的比重较大;检出致病菌406株,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老年人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真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控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浩军;朱玲;刘惠萱;张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人副流感嗜血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副流感嗜血杆菌(Hpi)对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情况和临床特征药物敏感试验的研究.方法用普通培养基和嗜血杆菌专用培养基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将Hpi下呼吸道感染与非Hpi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在1164份痰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367株,其中Hpi 63株,流感嗜血杆菌8株,确诊为Hpi下呼吸道感染37例.Hpi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分别为61.9%, 95.2%,93.7%和96.8%.结论 Hpi下呼吸道感染常发生于中老年伴有基础疾病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可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作者:张琪琳;朱对兰;肖中;张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酒泉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资料分析,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评价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医生报卡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共监测出院病人9015例,发生医院感染270例,医院感染率为3.00%,发生医院感染例次282例,例次感染率为3.13%.感染率较高的科室是中心监护室(13.41%)、呼吸科(8.40%)和神经科(6.5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6.88%,其次是上呼吸道(15.96%)和泌尿道(14.18%).结论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毛维轩;何建宏;吕洁英;刘守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产褥感染70例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70例产褥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褥感染发生率与剖宫产、产程延长、检查次数增多、妊娠高危因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降低产褥感染的主要途径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产程延长、减少检查次数、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作者:宋茂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探讨

    改进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能从多方面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已证明手术前一天进行手术区皮肤剃毛的传统方法是术前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手术开始前即时剃毛或在毛发稀疏部位不剃毛能明显减少伤口感染[1].

    作者:曹月敏;王兰辉;田彦玲;赵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保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工作实践回顾,总结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果领导到位、组织落实、全员教育、重点培训、建章立制、规范标准;全面监测、突出重点、抗菌药物、加强管理;消毒隔离、严格把关.结论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者:徐昕;许燕卿;左亚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1 217例医院感染综合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统一诊断标准对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 217例住院病人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7.31%,感染例次发病率9.7%,下呼吸道、泌尿道、伤口及颅内感染发病率分别占50.0%、16.1%、8.5%、4.2%;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及脑瘤感染发病率分别占77.5%,16.9%、5.6%;急诊手术感染发病率占56.2%.院内感染以沙雷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为主,占69.7%.结论神经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预防控制相结合消除易感因素,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巧云;张继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餐饮业公用餐具HBsAg污染调查和控制措施的研究

    目的调查临沂市内餐饮业公用餐具HBsAg污染情况,探讨其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各类餐饮单位公用餐具,用PBS棉拭子涂抹采样,离心后取上清液待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采取强化消毒措施后,再次采样检测.结果采样605份,HBsAg阳性36份,阳性检出率为5.95%.小型单位和摊点较大中型单位餐具HBsAg检出率高;与口接触机会多的饭碗、筷子、小饭匙HBsAg检出率较其他餐具高.采取强化消毒措施后,HBsAg检出率降为1.91%.结论采取强化消毒控制措施、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指导,是降低HBsAg污染的有效方法,对阻断乙肝传播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孙隆富;王景美;张慧民;马宗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临床病原菌601株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为临床提供细菌学资料和药敏监测分析,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12月的2072份细菌标本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检出致病菌601株,检出率为29.01%,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和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作者:陈少华;周晓春;范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