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覃金爱;陈龙英

关键词: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体, 耐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外科系统住院患者进行监测,观察其发生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外科系统发生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表浅切口、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医院感染病原体前五位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数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手术部位的感染仍应注意控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保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工作实践回顾,总结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果领导到位、组织落实、全员教育、重点培训、建章立制、规范标准;全面监测、突出重点、抗菌药物、加强管理;消毒隔离、严格把关.结论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者:徐昕;许燕卿;左亚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169例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1年4月~9月入院的169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全面观察.结果 16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率为12.4%;感染例次数29例,例次感染率为17.2%,高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平均水平;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住ICU、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关系密切(P<0.01),抗生素联合使用者感染率高于未联合使用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住ICU、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应针对危险因素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护.

    作者:刘冰;贾淑梅;张红英;高大宽;顾克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经济损失调查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以2002年9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结果调查期间共出院患者1915人,发生医院感染57例,共61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7%,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18%;57例医院感染患者总超额费用为47 577.78元,平均每例损失834.70元,医院感染平均住院日为6.28d.科室每例平均医院感染经济损失内科为高,单部位感染经济损失以下呼吸道为高,多部位感染平均费用高于单部位.4例死亡患者均因合并肺部感染.结论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病床周转率,增加病死率.

    作者:常洪美;余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登革热98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和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ELASA斑点法行病原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肌酸激酶(CPK)、骨髓等.结果出现肝功能异常58例,占59.2%,CPK增高69例,占70.4%,10例行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术,骨髓的增生程度主要为增生低下,且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所有病例的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病毒分离均为登革病毒DV1血清型.结论对于登革热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治疾病的流行和扩散.

    作者:陈学福;陈小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手术84例医院感染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胃癌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3月84例因胃癌手术而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医院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45例,占53.5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常见的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认真做好卫生宣教,提高病房环境质量,规范基础护理和坚持消毒隔离制度,重视营养疗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杨松珍;李和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次性滴管、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与对策

    一次性滴管、注射器使用后作为医疗垃圾所暴露的管理问题与处理对策一直受到我院的重视.我院针对自身及周边医院在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对策,消除了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等安全隐患,防止了因此而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黄妙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的测试

    目的观察WHNX-15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在两个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测试及其讨论,提出能否在临床安全使用的可行性建议.方法对WHNX-15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在临床使用中的消毒效果测试,与防疫站的消毒效果检验测试报告进行比较讨论.结果防疫站的消毒效果测试,是在该机投入使用前,趋于单纯性的、静态的、定性定量的、单一菌种的、分段测试,符合消毒标准要求.我院对该机的消毒效果测试是在该机临床实验使用中,趋于复杂的、动态的、不定性定量的、多菌种的、全程测试,未能达到消毒标准要求.结论具有两种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测试,对该机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必要的综合性测试.

    作者:费新潮;朱光;鄢平;杜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病毒性肝炎重型合并肝肾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0月住院病毒性肝炎重型者HR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41例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中发生HRS有52例(21.58%),与HRS直接相关的死亡有41例(17.01%);发生HRS的患者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尤以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高.结论病毒性肝炎重型发生HRS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HRS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

    作者:薛建亚;李成忠;陈敏;陈姬秀;张迁;宋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桑植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湖南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我县消毒工作,使我县各类医疗机构消毒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们在2002年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谷臣政;钟吉波;王贞明;卢雪花;储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餐饮业公用餐具HBsAg污染调查和控制措施的研究

    目的调查临沂市内餐饮业公用餐具HBsAg污染情况,探讨其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各类餐饮单位公用餐具,用PBS棉拭子涂抹采样,离心后取上清液待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采取强化消毒措施后,再次采样检测.结果采样605份,HBsAg阳性36份,阳性检出率为5.95%.小型单位和摊点较大中型单位餐具HBsAg检出率高;与口接触机会多的饭碗、筷子、小饭匙HBsAg检出率较其他餐具高.采取强化消毒措施后,HBsAg检出率降为1.91%.结论采取强化消毒控制措施、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指导,是降低HBsAg污染的有效方法,对阻断乙肝传播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孙隆富;王景美;张慧民;马宗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探讨

    改进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能从多方面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已证明手术前一天进行手术区皮肤剃毛的传统方法是术前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手术开始前即时剃毛或在毛发稀疏部位不剃毛能明显减少伤口感染[1].

    作者:曹月敏;王兰辉;田彦玲;赵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COPD住院病人痰培养的细菌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细菌培养菌种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62例老年COPD住院病人首次细菌培养阳性的194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老年COPD住院病人首次细菌培养的菌种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混合菌和真菌感染为多见.结论因患者年老、体弱、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原因所致.

    作者:何龙文;朱书胜;窦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纤支镜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增殖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纤支镜检查病理诊断为EBTB增殖型的病人,给予纤支镜下反复钳夹和局部注射异烟肼以及全身抗痨治疗.结果纤支镜下手段结合全身抗痨治疗肉芽增殖型EBTB有效率为92%,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身抗痨结合纤支镜治疗肉芽增殖型EBTB能达到缩小瘤体、畅通气道和增加抗痨效果的目的,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毅新;石军年;王晓平;郑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临床病原菌601株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为临床提供细菌学资料和药敏监测分析,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12月的2072份细菌标本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检出致病菌601株,检出率为29.01%,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和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作者:陈少华;周晓春;范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外科系统住院患者进行监测,观察其发生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外科系统发生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表浅切口、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医院感染病原体前五位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数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手术部位的感染仍应注意控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覃金爱;陈龙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实验室及医院应用效果的观察

    目的对该空气消毒器进行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和在医院现场应用时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进行实验室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的杀灭试验;对医院室内空气自然菌进行现场消毒试验.结果在27m3气溶胶室内进行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的杀灭试验,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和15 min的杀灭率分别为99.98%和100%;对空气中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20和30min的杀灭率均达到100.00%.在36 m3医院换药室内进行无人条件下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开机15min,其消亡率即可达95%以上;开机15和60 min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分别小于100、50和25CFU/m3.在38 m3的医院诊疗室内进行人员流动时的消毒试验,证明该消毒器能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中的含菌量.该消毒器无毒无害,无紫外线泄露.结论 ZKXQ-600A型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效果迅速、可靠,在实验条件和医院应用条件下有良好的空气消毒效果.

    作者:陈北川;薛广波;赵攀;顾春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议检验科如何适应医疗纠纷举证的新形势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法规的不断完善,医疗纠纷的诉讼不断增加[1].患者自负医疗费用比例增高,并由于其医疗知识欠缺而对医院过高的期望达不到时,即想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从而导致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而根据<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2].即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由于医疗纠纷的增多,医院要分出部分精力和财力来应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处理医疗事故,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是目前医疗机构需要认真研讨的课题.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书证,包括病案、术前谈话记录、手术记录单、影像学胶片以及检验报告单,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所以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我们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自律,认真做好每个检验操作项目,才能适应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新形势,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病人解除病痛,治疗疾病.为避免医疗事故发生,我们检验科要从以下3方面着手,以防患于未然.

    作者:姚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咳嗽的诊治进展

    咳嗽是呼吸系统防御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咳嗽将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但反复咳嗽不止则常系疾病所致,咳嗽也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据报道,美国不吸烟人群中慢性咳嗽发病率达14%~23%[1].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咳嗽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容朝晖;沈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产褥感染70例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70例产褥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褥感染发生率与剖宫产、产程延长、检查次数增多、妊娠高危因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降低产褥感染的主要途径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产程延长、减少检查次数、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作者:宋茂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11 895例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11895份恶性肿瘤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23例,感染率为4.40%,其中呼吸道感染279例(占53.35%),其次术后切口感染85例(占16.25%),胃肠道感染49例(占9.37%),皮肤感染36例(占6.88%).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抗生素使用,扰乱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医院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