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1 217例医院感染综合分析

吕巧云;张继秀

关键词:医院感染, 神经外科,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统一诊断标准对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 217例住院病人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7.31%,感染例次发病率9.7%,下呼吸道、泌尿道、伤口及颅内感染发病率分别占50.0%、16.1%、8.5%、4.2%;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及脑瘤感染发病率分别占77.5%,16.9%、5.6%;急诊手术感染发病率占56.2%.院内感染以沙雷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为主,占69.7%.结论神经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预防控制相结合消除易感因素,减少感染的发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1 217例医院感染综合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统一诊断标准对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 217例住院病人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7.31%,感染例次发病率9.7%,下呼吸道、泌尿道、伤口及颅内感染发病率分别占50.0%、16.1%、8.5%、4.2%;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及脑瘤感染发病率分别占77.5%,16.9%、5.6%;急诊手术感染发病率占56.2%.院内感染以沙雷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为主,占69.7%.结论神经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预防控制相结合消除易感因素,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巧云;张继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11 895例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11895份恶性肿瘤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23例,感染率为4.40%,其中呼吸道感染279例(占53.35%),其次术后切口感染85例(占16.25%),胃肠道感染49例(占9.37%),皮肤感染36例(占6.88%).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抗生素使用,扰乱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医院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实验室及医院应用效果的观察

    目的对该空气消毒器进行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和在医院现场应用时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进行实验室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的杀灭试验;对医院室内空气自然菌进行现场消毒试验.结果在27m3气溶胶室内进行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的杀灭试验,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和15 min的杀灭率分别为99.98%和100%;对空气中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20和30min的杀灭率均达到100.00%.在36 m3医院换药室内进行无人条件下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开机15min,其消亡率即可达95%以上;开机15和60 min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分别小于100、50和25CFU/m3.在38 m3的医院诊疗室内进行人员流动时的消毒试验,证明该消毒器能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中的含菌量.该消毒器无毒无害,无紫外线泄露.结论 ZKXQ-600A型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效果迅速、可靠,在实验条件和医院应用条件下有良好的空气消毒效果.

    作者:陈北川;薛广波;赵攀;顾春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经济损失调查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以2002年9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结果调查期间共出院患者1915人,发生医院感染57例,共61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7%,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18%;57例医院感染患者总超额费用为47 577.78元,平均每例损失834.70元,医院感染平均住院日为6.28d.科室每例平均医院感染经济损失内科为高,单部位感染经济损失以下呼吸道为高,多部位感染平均费用高于单部位.4例死亡患者均因合并肺部感染.结论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病床周转率,增加病死率.

    作者:常洪美;余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169例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1年4月~9月入院的169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全面观察.结果 16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率为12.4%;感染例次数29例,例次感染率为17.2%,高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平均水平;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住ICU、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关系密切(P<0.01),抗生素联合使用者感染率高于未联合使用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住ICU、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应针对危险因素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护.

    作者:刘冰;贾淑梅;张红英;高大宽;顾克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手术84例医院感染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胃癌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3月84例因胃癌手术而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医院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45例,占53.5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常见的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认真做好卫生宣教,提高病房环境质量,规范基础护理和坚持消毒隔离制度,重视营养疗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杨松珍;李和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引起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易增加手术病人感染的机会,如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一种.手术室的内环境、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的病人、病种及发病情况都是手术期间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根据我院部分手术的分类分析,对可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作一下探讨.

    作者:邵和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是否符合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院感染的控制.GB15982-1995卫生标准自1996年实施以来,我站连续7年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为认真贯彻执行新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探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督监测的重点,以便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消毒加大监督力度,现将我县1996~2002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峰;曹举生;李招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母婴同室实施前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

    为创建爱婴医院,推行母婴同室,我院进行了一系列感染监控改革工作,使产科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确保了母婴健康.现对我院6年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牛江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登革热98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和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ELASA斑点法行病原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肌酸激酶(CPK)、骨髓等.结果出现肝功能异常58例,占59.2%,CPK增高69例,占70.4%,10例行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术,骨髓的增生程度主要为增生低下,且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所有病例的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病毒分离均为登革病毒DV1血清型.结论对于登革热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治疾病的流行和扩散.

    作者:陈学福;陈小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沙门菌食物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沙门菌食物中毒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出现,不洁饮食史和粪便检查对本病诊断至关重要[1],如不重视则易引起漏诊和误诊.2001年9月,本市一中学发生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未及时作出诊断,现对临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梁祚法;杨年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外科系统住院患者进行监测,观察其发生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外科系统发生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表浅切口、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医院感染病原体前五位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数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手术部位的感染仍应注意控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覃金爱;陈龙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卒中289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1997年12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8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1例,感染率为28.0%;感染例次数99例,例次感染率为34.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9.4%,其次为消化道占18.2%、泌尿道占13.2%.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住院天数、意识障碍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作者:张丽崧;邓雪莲;徐凤琴;张灿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落实军队《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加强部队医院感染管理

    本文探讨了通过学习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精神,遵照其要求,加大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力度,完善了医院感染网络系统,健全了管理制度,并采取了积极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监控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医院监测项目的合格率不断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文其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临床病原菌601株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为临床提供细菌学资料和药敏监测分析,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12月的2072份细菌标本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检出致病菌601株,检出率为29.01%,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和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作者:陈少华;周晓春;范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次性滴管、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与对策

    一次性滴管、注射器使用后作为医疗垃圾所暴露的管理问题与处理对策一直受到我院的重视.我院针对自身及周边医院在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对策,消除了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等安全隐患,防止了因此而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黄妙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安尔碘临床应用与体会

    目的评价安尔碘皮肤消毒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注射室,静点室和内外科病房病人手术术野、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皮肤消毒前后进行监测.结果采用具有持续作用的安尔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的皮肤消毒,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而且使用安尔碘一步皮肤消毒法,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费用,适应临床皮肤消毒使用.结论安尔碘皮肤消毒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雁;马艳霞;王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的监测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1].随着医院感染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问题得到医院监控部门的重视[2].为了解我院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感控科对1999~2002年各科室所用氧气湿化液进行了随机抽样监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谭飘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探讨

    改进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能从多方面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已证明手术前一天进行手术区皮肤剃毛的传统方法是术前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手术开始前即时剃毛或在毛发稀疏部位不剃毛能明显减少伤口感染[1].

    作者:曹月敏;王兰辉;田彦玲;赵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病毒性肝炎重型合并肝肾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0月住院病毒性肝炎重型者HR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41例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中发生HRS有52例(21.58%),与HRS直接相关的死亡有41例(17.01%);发生HRS的患者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尤以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高.结论病毒性肝炎重型发生HRS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HRS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

    作者:薛建亚;李成忠;陈敏;陈姬秀;张迁;宋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