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郭建强;李艳梅
目的 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同时比较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Ca2+、Na+、白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总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0%(P<0.01).结论 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同时还能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血清中相关蛋白及离子的水平,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珍;周菊;王晓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检查为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共49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胃镜探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初步定性,再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病变,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病变.观察并记录普通胃镜和微探头超声胃镜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切除病变情况;比较其术后出血、术后穿孔、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EUS诊断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息肉等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普通胃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短于对照组,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保银;马竹芳;刘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镜止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2.7%,高于对照组的78.0%(P<0.001).研究组输血量(414.93±49.75)mL、止血时间(2.17±0.59)d、住院时间(6.23±0.5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Forrest各分级的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技术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输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范红侠;王妮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保温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60例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配合保温护理(仅加普通毛毯保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完善保温措施(室温控制、铺设循环水毯、输液加热、输血加热等),比较两组体温术中动态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随时点推移体温无明显变化,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体温开始明显降低,且麻醉后30、60、120 min及术毕体温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寒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系统保温护理可保证老年胃癌手术患者体温稳定, 降低并发症风险,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闫玲;岳雪艳;张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团体式延续性护理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评估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84例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开展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及复诊干预;观察组开展团体式延续性护理服务.分别于出院前1d、出院6月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测评并对比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前1 d,两组ESCA各维度、PSQI总分、QLQ-C30各领域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月,两组ESCA量表各维度得分、QLQ-C30功能领域得分均明显提升,PSQI总分、QLQ-C30症状领域得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量表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式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质量.
作者:郑明霞;李妮;张小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作者两院就诊的80例老年慢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A、IgG含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M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疗效优于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腹泻缓解时间,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明;王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气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32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月份及昼夜特征.结果 325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73.54%;1月、2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44.00%,6月、7月、8月、9月平均气温>2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14.46%.平均气温<0℃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平均气温>20℃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白天、黑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0-2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较高,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25例;其他时段发生率较低,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16.29例.结论 平均气温<0℃的1月、2月、11月、12月及16:00-24:00时间段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提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郑鸽之;杜粉静;齐晓丽;李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雷尼替丁加用隔姜灸治疗,根据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评价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胀、嗳气、反酸和恶心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隔姜炙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是理想的中医治疗方法.
作者:赫媚雅;付琦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7例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风险管理)8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82例.结果 观察组十分满意率为42.35%,总满意度为95.29%;对照组分别为23.71%、87.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融入消化内科护理中,不仅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且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利于消化内科患者康复.
作者:曹睿;王倩;姜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提要]本文简述了内镜下注射治疗、身频消融、缝合及折叠技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对提高相关疾病的内镜治疗水平颇有裨益.
作者:马杰;陶林;聂占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探讨CT扫描检查用于诊断和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结果分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56例)和胰腺癌组(39例),比较两组CT扫描、影像学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在CT扫描特征包括形态、 密度均匀程度和密度大小等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根据CT扫描结果显示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在胰腺肿胀、血管侵犯、胰管状态改变等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 CT扫描检查能够准确的区别判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后续诊治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刚;郑龙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效果及对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Ⅰ(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Ⅰ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的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 h、12 h、24 h、72 h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2 h的胃液pH值与对照组Ⅱ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5),且与对照组Ⅱ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高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戴路明;刁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CP、ERCP联合中医辩证施治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共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经ERCP和MRCP联合应用进行诊治,术后经中医辨证予以中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和ERCP治疗.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56例患者病因全部诊断准确;对照组经超声诊断,诊断错误的有15例,诊断准确率为73.2%.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结论 MRCP联合ERCP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中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在ERCP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可显著提高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马莹;蔡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162例因胃部疾病就诊的患者,根据胃镜或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癌前病变组(133例)与胃癌组(29例).比较胃癌组与癌前病变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血清PGⅠ、PGⅡ以及PGⅠ/PGⅡ比值(PGR),比较不同类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胃癌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分别以不同血清PGⅠ分界值及PGR分界值计算胃癌患者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低于不同类型的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P<0.05),血清PGⅡ水平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0.05),PGR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P<0.05).当PGI=70 ng/mL、PGR=6作为临界值时,胃癌检出率分别为86.21%和61.65%,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9.66%和67.17%.结论 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均存在较大差异,可用于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
作者:刘晓梅;周秀;张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13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5例.A组给予单纯凝血酶进行治疗,B组给予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C组给予单纯奥美拉唑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且明显高于A组(P<0.0167).B组住院时间短,且明显短于A组和C组(P<0.0167).在治疗期间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明显低于A组(P<0.0167).结论 奥美拉唑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胃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若联合凝血酶一起使用,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建平;李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血清25-(OH)D3水平与胃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70例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率,比较复发、转移及死亡等不同临床结局患者间25-(OH)D3水平差异,分析25-(OH)D3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平均随访(24.37±8.12)月,随访期间复发16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2例,死亡15例,失访或意外死亡3例,存活52例,存活率74.29%.复发转移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转移者(P<0.05).死亡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间25-(OH)D3水平差异显著(P<0.05),随着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进展,25-(OH)D3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高水平25-(OH)D3对胃癌进展具有抑制作用,而低水平25-(OH)D3多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孙海潮;白红艳;刘文秀;白利青;杜成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损伤以及艾司奥美拉唑的临床治疗防护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6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H.pylori阴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加服艾司奥美拉唑(观察组)和替普瑞酮(对照组Ⅱ)1个月,另一组患者(对照组Ⅰ)只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观察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艾司奥美拉唑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胃黏膜损伤记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对于H.pylori阳性患者胃黏膜损伤有叠加作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黏膜损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陈华飞;符光炳;潘在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转入ICU及死亡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 对MHD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并能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曾继兰;刘泽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与探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四种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到2017年3月在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诊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完成治疗周期,使用药物的平均费用分别为997.14元和741.49元,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E值分别为10.3和9.27,ΔC/ΔE值为0.63.观察组治疗期间的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为8.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四种药物联合治疗消化道溃疡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治疗成本,但是具有很好的成本-效果价值.
作者:刘子兰;王琳;李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中、重度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9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40例,整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程≥15年的患者中、重度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合并其他慢性病的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合并其他感染的患者中、重度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以上三个因素是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中、重度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80岁和70~80岁患者中、重度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70岁患者(P<0.05);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不是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程≥15年、合并其他慢性病和合并其他感染是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发生中、重度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程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