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杆菌四联、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胡明;王钢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三联活菌片, 老年, 慢性腹泻
摘要: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作者两院就诊的80例老年慢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A、IgG含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M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疗效优于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腹泻缓解时间,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胆囊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胆囊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围术期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职能及心理健康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有效开展用于干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葛晓燕;马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调节胃癌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胃癌围术期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围术期患者共计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法以辅助患者病情康复,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法多方面对患者胃癌围术期进行干预,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对本次入院治疗护理相关满意程度调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上述结果差异.结果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02%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胃癌围术期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干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针对胃癌围术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提患者病情康复水平,减少患者痛苦及负性情绪,更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临床应用意义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婉萍;林丽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龄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龄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及操作安全性及相关护理.方法 队列研究632例老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全麻状态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常规胃肠镜检查,分析患者检查时间、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效果、满意度更高,操作时间更短,生命体征更稳定,阳性病变检出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 老龄患者接受无痛性胃肠镜检查,能较大地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检查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式.

    作者:李爱琴;康倩;余东亮;王昕;唐玉芬;盛剑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渗盐水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补充液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5%氧化钠溶液(4 mL/kg).比较两组腹围缩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平均治愈时间、CPK变化,胃管停留时间,胃管重置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腹围缩小(18.1±3.2)cm,较观察组的(5.1±3.7)cm更明显(P<0.05);排气排便恢复时间(3.9±2.6)d和平均治愈时间(12.5±7.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CPK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管停留时间(4.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1±3.0)d(P<0.05);治疗组胃管重置率为9.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 高渗盐水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治疗中有明显作用.

    作者:邵建富;李文;李燕梅;刘仕杰;李兴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枳术宽中胶囊组)及对照组(多潘立酮+泌特),分别口服用药,疗程4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D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评分(HAMA评分)及抑郁评分(HAMD评分),用药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成本-效果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较本组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用药后的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有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其症状改善较多潘立酮联合泌特更明显,费用较联合用药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素娟;郭建强;李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癌术后实施团体式延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团体式延续性护理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评估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84例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开展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及复诊干预;观察组开展团体式延续性护理服务.分别于出院前1d、出院6月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测评并对比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前1 d,两组ESCA各维度、PSQI总分、QLQ-C30各领域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月,两组ESCA量表各维度得分、QLQ-C30功能领域得分均明显提升,PSQI总分、QLQ-C30症状领域得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量表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式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质量.

    作者:郑明霞;李妮;张小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安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7例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风险管理)8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82例.结果 观察组十分满意率为42.35%,总满意度为95.29%;对照组分别为23.71%、87.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融入消化内科护理中,不仅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且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利于消化内科患者康复.

    作者:曹睿;王倩;姜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除对患者常规教育外,同时对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L-Index)、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价,比较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高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抑郁、焦虑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明显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 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进展

    [提要]本文简述了内镜下注射治疗、身频消融、缝合及折叠技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对提高相关疾病的内镜治疗水平颇有裨益.

    作者:马杰;陶林;聂占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水通道蛋白在便秘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

    目的 分析水通道蛋白在便秘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便秘组和对照组小鼠升结肠、降结肠黏膜中水通道蛋白4、9(AQP4、AQP9)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均分布AQP4、AQP9表达阳性细胞且分别处于结肠近端和结肠远端,便秘组较对照组AQP4表达量明显升高,AQP9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查结果分析提示AQP4、AQP9的分子量和内参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8 kd、42 kd;两组摄食量、摄水量、体重、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QP4表达水平与摄水量、 粪便含水量间呈负相关性(rW=-0.791、-0.882,rRT=-0.836、-0.855,P<0.05);而AQP9表达水平与摄水量、粪便含水量成正相关性(rW=0.899、0.953,rRT=0.886、0.934,P<0.05).结论 便秘小鼠结肠黏膜中水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或下调将会直接影响肠道水分的分泌与吸收,在便秘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缪向来;王剑;黄林飞;艾常华;潘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鉴别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162例因胃部疾病就诊的患者,根据胃镜或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癌前病变组(133例)与胃癌组(29例).比较胃癌组与癌前病变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血清PGⅠ、PGⅡ以及PGⅠ/PGⅡ比值(PGR),比较不同类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胃癌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分别以不同血清PGⅠ分界值及PGR分界值计算胃癌患者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低于不同类型的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P<0.05),血清PGⅡ水平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0.05),PGR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P<0.05).当PGI=70 ng/mL、PGR=6作为临界值时,胃癌检出率分别为86.21%和61.65%,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9.66%和67.17%.结论 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均存在较大差异,可用于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

    作者:刘晓梅;周秀;张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肝细胞损伤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肝细胞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院49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为肝硬化组,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A级15例,B级20例,C级14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为正常组.检测研究对象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肝细胞损伤标记物(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浆白蛋白ALP).比较各组T细胞亚群百分比、GGT和ALB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细胞亚群变化同肝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CD3+、CD4+及ALB明显低于正常组,且随着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升高CD3+、CD4+及ALB逐渐降低(P<0.05).肝硬化组CD8+和GGT明显高于正常组,且随着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升高CD8+和GGT逐渐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3+、CD4+和CD8+与GGT、ALB存在相关关系,其中CD3+和CD4+与GGT存在极强负相关关系,CD8+与GGT存在极强正相关关系,CD3+、CD4+与ALB存在极强正相关关系,CD8+与ALB存在强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存在不同程度损伤,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标记物存在正相关关系,对肝细胞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付锋;任占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气温的关系

    目的 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气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32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月份及昼夜特征.结果 325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73.54%;1月、2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44.00%,6月、7月、8月、9月平均气温>2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14.46%.平均气温<0℃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平均气温>20℃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白天、黑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0-2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较高,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25例;其他时段发生率较低,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16.29例.结论 平均气温<0℃的1月、2月、11月、12月及16:00-24:00时间段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提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郑鸽之;杜粉静;齐晓丽;李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及消化性溃疡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压波动次数主要集中在1~3次,占62.22%,对照组波动次数主要集中在4~6次,占46.67%,两组血压波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血压波动,提高溃疡愈合有效率,促进病情康复,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作者:王飞宇;姜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转入ICU及死亡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 对MHD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并能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曾继兰;刘泽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CT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探讨CT扫描检查用于诊断和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结果分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56例)和胰腺癌组(39例),比较两组CT扫描、影像学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在CT扫描特征包括形态、 密度均匀程度和密度大小等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根据CT扫描结果显示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在胰腺肿胀、血管侵犯、胰管状态改变等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 CT扫描检查能够准确的区别判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后续诊治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刚;郑龙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镜技术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镜止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2.7%,高于对照组的78.0%(P<0.001).研究组输血量(414.93±49.75)mL、止血时间(2.17±0.59)d、住院时间(6.23±0.5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Forrest各分级的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技术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输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范红侠;王妮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部隔姜灸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雷尼替丁加用隔姜灸治疗,根据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评价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胀、嗳气、反酸和恶心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隔姜炙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是理想的中医治疗方法.

    作者:赫媚雅;付琦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诊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镜检查+外科手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高清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高清内镜检查后,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的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且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内镜技术(NBI+EMR)诊治上消化道早癌具有诊断率较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杨亚玲;文黎明;许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VCL、FA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效果及对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Ⅰ(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Ⅰ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的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 h、12 h、24 h、72 h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2 h的胃液pH值与对照组Ⅱ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5),且与对照组Ⅱ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高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戴路明;刁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