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玲;文黎明;许蓉
[提要]结肠癌(CRC)在我国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已跃居第3~5位.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是肿瘤的分期,早期预后好而晚期预后不佳.早期癌症的筛查依赖各项筛查技术的开展,如粪便潜血试验(FOBT)、粪便脱落细胞检测、断层扫描成像(CTC)、肿瘤生物标记物、肠镜检查等.本文将参考现有的国内外新结肠癌筛查指南,结合各项筛查技术的新研究进展,对各项结肠癌早期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筛查技术的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赖华生;林志昭;孟琰;黄骏盛;贺程程;农艳瑛;李爱民;刘思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为预测食管癌的疗效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检测选取的63例食管癌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p5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对每位患者给予总量为60~70 Gy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以及2周期同步氟尿嘧啶+顺铂(DF)方案化疗,观察、 分析p53基因表达和同步放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p53阳性组24例中CR为7例,PR为12例,SD为3例,PD为2例.p53阴性组39例中CR为20例,PR为16例,SD为3例,PD为0例,阳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明显低于阴性组的92.31%.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放、 化疗敏感性可将p53基因表达量的检测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食管癌外周血的p53基因表达,可反映出癌瘤组织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结合p53的表达量,可指导放、化疗方案的科学制定.
作者:赵洁;姜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保温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60例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配合保温护理(仅加普通毛毯保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完善保温措施(室温控制、铺设循环水毯、输液加热、输血加热等),比较两组体温术中动态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随时点推移体温无明显变化,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体温开始明显降低,且麻醉后30、60、120 min及术毕体温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寒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系统保温护理可保证老年胃癌手术患者体温稳定, 降低并发症风险,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闫玲;岳雪艳;张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分类组间比较与多分类趋势分析,比较MS组与非MS组之间、MS组分分组之间样本特征;对符合MS组分标准的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并拟合预测方程.结果 MS组的BMI、TC、DBP、SBP、TG、SUA水平值和NAFL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HDL-C与MAU水平值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分分组中,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加,BMI、FPG、DBP、SBP、TG、MAU、SUA水平与NAFLD患病率升高.年龄、BMI、TC、FPG和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拟合方程为:Logit(P)=-19.476+0.08年龄+0.457 BMI-1.326 TC+0.918 FPG+2.679 TG.结论 MS组分与NAFLD关系密切;年龄、BMI、TC、FPG和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拟合方程可用于NAFLD的预测判断,为临床筛查识别高风险患者.
作者:苏津蕊;王娜;张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诊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镜检查+外科手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高清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高清内镜检查后,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的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且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内镜技术(NBI+EMR)诊治上消化道早癌具有诊断率较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杨亚玲;文黎明;许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血清25-(OH)D3水平与胃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70例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率,比较复发、转移及死亡等不同临床结局患者间25-(OH)D3水平差异,分析25-(OH)D3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平均随访(24.37±8.12)月,随访期间复发16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2例,死亡15例,失访或意外死亡3例,存活52例,存活率74.29%.复发转移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转移者(P<0.05).死亡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间25-(OH)D3水平差异显著(P<0.05),随着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进展,25-(OH)D3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高水平25-(OH)D3对胃癌进展具有抑制作用,而低水平25-(OH)D3多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孙海潮;白红艳;刘文秀;白利青;杜成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设为实验组,另74例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肌酐清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中使用抗凝药和合并消化道病史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60 kg(OR=1.33)、年龄≥50岁(OR=1.34)、肌酐清除率<80 mL/min(OR=1.18)、 抗凝用药(OR=1.35)及消化道病史(OR=1.23)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消化道病史、肌酐水平低、体重轻、年龄大、抗凝药物史是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若临床上合并以上一种或多种临床特征,应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时治疗.
作者:黄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无痛病房管理对胆石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96例行胆管结石手术的胆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管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18 h的NR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夜间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疼痛护理满意度总分、专业技能、宣教及互换关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病房管理能有效降低胆石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党小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NLR-PLR组合参数等指标对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94例晚期一线化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不同临床参数下NLR和PLR的差异;研究NLR与PLR的相关性;以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研究终点,围绕NLR、PLR及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 NLR与PLR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化疗方案等分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NLR与PLR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低、高NLR、高PLR的PFS更差,上述指标及NLR-PLR组合参数在生存分析中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NLR-PLR组合参数是影响PFS的独立因子.结论 外周血NLR-PLR组合参数可预测晚期胃癌一线化疗疗效.
作者:刘彦潭;杨晨;李小茵;林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7例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风险管理)8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82例.结果 观察组十分满意率为42.35%,总满意度为95.29%;对照组分别为23.71%、87.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融入消化内科护理中,不仅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且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利于消化内科患者康复.
作者:曹睿;王倩;姜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效果及对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Ⅰ(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Ⅰ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的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 h、12 h、24 h、72 h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2 h的胃液pH值与对照组Ⅱ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5),且与对照组Ⅱ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高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戴路明;刁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CP、ERCP联合中医辩证施治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共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经ERCP和MRCP联合应用进行诊治,术后经中医辨证予以中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和ERCP治疗.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56例患者病因全部诊断准确;对照组经超声诊断,诊断错误的有15例,诊断准确率为73.2%.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结论 MRCP联合ERCP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中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在ERCP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可显著提高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马莹;蔡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及消化性溃疡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压波动次数主要集中在1~3次,占62.22%,对照组波动次数主要集中在4~6次,占46.67%,两组血压波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血压波动,提高溃疡愈合有效率,促进病情康复,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作者:王飞宇;姜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胃癌围术期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围术期患者共计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法以辅助患者病情康复,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法多方面对患者胃癌围术期进行干预,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对本次入院治疗护理相关满意程度调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上述结果差异.结果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02%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胃癌围术期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干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针对胃癌围术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提患者病情康复水平,减少患者痛苦及负性情绪,更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临床应用意义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婉萍;林丽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气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32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月份及昼夜特征.结果 325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73.54%;1月、2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44.00%,6月、7月、8月、9月平均气温>2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14.46%.平均气温<0℃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平均气温>20℃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白天、黑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0-2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较高,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25例;其他时段发生率较低,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16.29例.结论 平均气温<0℃的1月、2月、11月、12月及16:00-24:00时间段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提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郑鸽之;杜粉静;齐晓丽;李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补充液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5%氧化钠溶液(4 mL/kg).比较两组腹围缩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平均治愈时间、CPK变化,胃管停留时间,胃管重置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腹围缩小(18.1±3.2)cm,较观察组的(5.1±3.7)cm更明显(P<0.05);排气排便恢复时间(3.9±2.6)d和平均治愈时间(12.5±7.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CPK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管停留时间(4.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1±3.0)d(P<0.05);治疗组胃管重置率为9.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 高渗盐水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治疗中有明显作用.
作者:邵建富;李文;李燕梅;刘仕杰;李兴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ANVUGI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对照组行注射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后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止血时间22.29 h,对照组为36.47 h,两组间差异显著(Log-rank值=8.904,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用于ANVUGIB效果显著,但前者出血停止时间更早,再出血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杨利萍;江梅;李汀;郭佳;常远鸿;王晓玲;李明;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同时比较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Ca2+、Na+、白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总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0%(P<0.01).结论 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同时还能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血清中相关蛋白及离子的水平,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珍;周菊;王晓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雷尼替丁加用隔姜灸治疗,根据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评价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胀、嗳气、反酸和恶心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隔姜炙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是理想的中医治疗方法.
作者:赫媚雅;付琦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潘托拉唑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潘托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1).两组治疗前胃液pH值、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胃液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止血时间(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0.3)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潘托拉唑治疗ACVD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临床治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胃内酸度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止血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作用临床治疗ACVD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常用药物之一.
作者:丁明超;李芳;王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