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高河元;张捷;于晓玲
1994年4月-7月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云南临沧云县汉族618名自然人群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提示:1.云县汉族HP感染率及HP感染与年龄的关系与国内外报导相似.2.支持HP感染的动物源性理论.3、饮水可能是HP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4、HP感染的流行模式和已知粪-口传播的甲型肝炎相似.5、吸毒是影响HP感染的重要因素.6、食用大蒜是HP感染的重要保护因素.
作者:周曾芬;张永生;崔蓉;王玉明;罗家洪;查学安;周崇斌 刊期: 1997年第01期
内镜是检查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内镜的细胞学刷片与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为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手术与内科的积极治疗,及时、准确、快速地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但实践中发现,阳性检出率并未达到满意的期望值,临床也提出疑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影响消化道内镜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因素提出以下探讨.
作者:陆药丹;赵彤;张洪海 刊期: 1997年第01期
胃镜下喷洒止血药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往常用的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和孟氏液.我院于1995.10~1996.10在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8例30人次,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远国;何统芳;杨勇;田琴 刊期: 1997年第01期
对50例经病原学检测确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测定了血清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慢性中、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NF-α明显高于慢性轻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的患者,血清TNF-α的含量也明显高于阴性者.结果提示,测定血清TNF-α有助于估计肝病的严重性和预后.
作者:苏卓娃;杜冀晖;吴创鸿;简夏薇 刊期: 199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1期
EVL即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esophaeal varix li gation EVL)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一种新疗法,其简单、有效,并发症少,一次套扎治疗即可将套扎的血管栓塞,局部溃疡及食管穿孔的并发症等较少,全身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镜下治疗手段和技术.其套扎后的疡理过程为缺血、坏死、急性炎症,然后出现浅溃疡、致密疤痕和静脉栓塞,先为机械性静脉栓塞,后为血栓机化与周围组织的纤维化疤痕.[1]
作者:何丽娟;司徒鹏;叶杨娥 刊期: 1997年第01期
尽管小儿上消化道慢性炎症、溃疡、出血的发病率不如成人高,但在儿童中也不少见.只因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而长期被误诊为肠寄生虫病、胃肠功能紊乱及胶型癫痫等.现将确诊的25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黄晓琴;吴三明 刊期: 1997年第01期
本文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牟平县)成年人群1038人进行了HP感染的检查.每例均做内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四块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1.以CLO、WS同时阳性做为判断HP阳性的标准,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高84.66%,其次是十二指肠溃疡:84.21%,胃溃疡:81.25%,慢性浅表性胃炎:62.87%,慢性萎缩性胃炎:58.55%.2.以WS阳性做为判断HP阳性的标准,HP在胃内分布以胃底部阳性率高:61.51%,其次为体小弯:55.66%,窦大弯:51.24%,窦小弯:50.85%,胃底部HP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窦部:P<0.01.3.活检取胃底加体小弯两块组织的HP阳性率接近于取四块组织的HP阳性率.
作者:金珠;林三仁;雷道年;叶嗣懋;周丽雅;黄雪彪;丁士刚;王润田;沈祖尧;钟尚志;曹世植 刊期: 1997年第01期
建立通畅有效的胆道引流,是治疗胆管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对梗阻性黄疸,更是如此.外科治疗是传统的方法,而内镜介入治疗以其独特的方法,也能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本组介入治疗5例梗阻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强;李素琴;殷健 刊期: 1997年第01期
复合性溃疡是指同时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属消化性溃疡的特殊类型,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内科治疗效果差.我院近5年内镜检查17498例,诊断消化性溃疡5673例,其中复合性溃疡494例,占8.7%,内镜检出率为2.8%,现将复合性溃疡与随机选取同期单纯性溃疡494作为对照组,分析如下.
作者:陈元鸿;陈垦;王菊岩 刊期: 1997年第01期
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国外进展较快、报道不少,而我国仅是开始,我们面临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作者:胡品津 刊期: 1997年第01期
自1984年4月~1996年3月,我院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51例,均进行了胃镜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黎景宜 刊期: 1997年第01期
凝血酶为一种强力的止血剂,对各种体表、体腔等的出血性病变具良好而确切的止血效果,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作者于1996年4月至此期间,应用本院自制的复方纤维素胶与凝血酶混合液经纤维胃镜喷洒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共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浓亮 刊期: 1997年第01期
一、组织学基础肝细胞外基质由胶原、氨基葡萄糖多糖和糖蛋白三类大分子物质构成,以胶原含量多.目前公认肝脏至少有五种胶原,以Ⅰ、Ⅲ、Ⅳ型为主,Ⅲ型前胶原是Ⅲ型胶原的生物合成前体,在成纤维细胞中合成并释放,这种前肽在细胞外被裂解转变为胶原,N端前肽Col 1-3在这一过程中以等分子比例形成Ⅲ型胶原,并进入循环.因而,血清N端前肽水平能用于测量Ⅲ型胶原的合成.
作者:汤绍迁;谢明;于皆平 刊期: 1997年第01期
胆汁返流是胃部疾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和疾病,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曾锦章;张万岱 刊期: 199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1期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腹胀2年,呕吐,腹泻伴发热4天,咳嗽2天入院.既往有肝炎病史.入科检查:体温37.9℃,神志清楚,慢性病容,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左下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心脏无异常.腹稍膨隆,轻度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无压痛,肝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胡炳德;侯淑琴 刊期: 1997年第01期
多聚核酸疫苗(Polynucleotide vaccine),多被称为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二种,是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以核酸为基础的新的免疫接种技术.由于该疫苗既能激发与重组活疫苗相似的免疫反应,又具有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且具有制备简单、接种方便等优点[1],自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首次国际性的关于核酸疫苗的会议以来,迅速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部分核酸疫苗已获准进入一期临床试验[1,2].
作者:李云贵;谢波;王晓怀 刊期: 1997年第01期
血清甘胆酸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甘胆酸(CG)的浓度,旨在探讨CG对慢性、良恶性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浓亮;智发朝;赖卓胜;袁爱力 刊期: 199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