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历;周殿元;温敏;山田宣孝
女,57岁,因反复上腹痛十年,加重一周,伴黑便一次于1996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前、后壁各见3×3.5cm2,1×2cm2大小黄色隆起,无蒂,后壁黄色隆起物表面光滑,局部活检后在内镜下行电切术,黄色隆起物受高热而大部分融化,切下后伤口流血不止;前壁黄色隆物顶端溃疡出血,并渗出黄色物质,内镜下止血,未获成功,遂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证实:瘤体3×3×2cm3,1×1×1.5cm3.肿瘤完整取下,剖面为黄色脂肪,镜检下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而粘膜活检未见脂肪细胞,诊断为胃窦部脂肪瘤.
作者:刘玉成;马红英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微小平坦及凹陷型大肠肿瘤近年来受到消化内镜医师的重视.日本学者于1977年报告了早期凹陷型大肠癌.嗣后,日本及欧美国家有关平坦及凹陷型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临床角度讲,此类肿瘤易浸润并易恶变,因此早期识别及检出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目的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来所检出的平坦及凹陷性大肠肿瘤的内镜下所见的特点及组织学特征,以使国内同道对该类病变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提高内镜下大肠肿瘤的检出率.
作者:韩英;晨志敏;李雅君;张红光;曹建彪;李世荣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第六届全军消化病学术大会于1997年5月26~30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与会代表250余人,来自全军137所单位,并特邀了国内相关学科的著名专家十余人参加,本次会议选收的论文共516篇,大会宣读55篇,军内外专家共作了专题讲座14次,就有关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Hp、胃肠肿瘤相关基因、基因治疗等消化学科的新进展向与会代表做了介绍,现将大会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本院应用生长抑素(瑞士Serono公司产品,商品名施他宁)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24例,止血有效18例,占75%,出血未控制6例,占25%.止血起效时间6~18小时,出血停止8~48小时,未发现不良副反应.临床显示,施他宁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比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许燕萍;邱小蕾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患者,女,58岁.因排便异常于1996年11月6日在某医院做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当结肠镜插入20cm左右时,患者感腹部胀痛,停止检查.起身时颈部变粗,有麻胀感,无呼吸困难.该院即行X线胸腹透视,未发现异常.1小时后腹部胀痛加重,颈部继续增粗,遂转我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呼吸平稳,颈胸背部、臀部、双大腿内侧均可触及皮下气肿征.心肺未发现异常.
作者:卢伟良 刊期: 1997年第02期
萎缩性胃炎则一般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Hp与不同类型的胃炎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165例Hp阳性及1403例Hp阴性慢性胃炎患者从胃粘膜病理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作者:田虹;王俊雅;尹颂超;缪惠标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为评价血清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V(5′NPD-V)和甲胎蛋白(AFP)联检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本文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90例PHC和84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5′NPD-V和AFP浓度(≤25ng/ml为阴性).结果显示PHC患者血清5′NPD-V和AFP的阳性率分别为77.8%和76.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显著高于任一单项阳性率(p<0.05),5′NPD-V在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的PHC中阳性率为59.5%.从而提示5′NPD-V有助于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PHC的诊断,两者联合检测显著提高PHC的检出率.
作者:陈俊忠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瘙痒是一种很痛苦的症状,常并发于肝胆疾患引起的肝胆淤积综合征.胆汁淤积性瘙痒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它不仅妨碍正常的活动,甚至引起失眠和自杀倾向.这种瘙痒是肝移植的一个指征.胃肠病学家面对这类问题常因缺乏合适的选择,无法使病人得到根本缓解而感到无能为力和丧失信心.以往采用的Heroin法(如血浆活性碳吸附再灌注,使部分胆汁体外分流)表明常规的抗瘙痒治疗通常是无效的.如果仍采取经验性处理的原则,而不是在明确致病机理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理论,这种令人棘手的情况可能还不会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作者:Jones EA;Bergasa NV;邹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致命的并发症,首次出血死亡率可高达50%,再次出血死亡率达60%.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降低死亡率是当前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的目标.自从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reotide)问世以来,各家报告疗效不一.本研究将奥曲肽与传统治疗方法,即垂体后叶素和气囊填塞疗法作一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飞跃;陈剑明;黄燕芳;黄永强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其中的免疫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PA-IgA)及血小板数进行了测定,同时观察了11例肝硬化患者脾栓塞后血小板数及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理.
作者:王秀敏;董洪林;付春彬;李瑞清 刊期: 1997年第02期
1965年Gold等首先从人结肠癌组织提取到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并命名为癌胚抗原(CEA).它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为200,000.Gold等并于1969年建立了CEA的放射免疫分析法,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近30年来,CEA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大肠癌的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本文报告61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浓度与其病理分期的关系.
作者:范义湘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新方法.其机理是使结扎后的静脉血流切断,静脉腔内血栓形成,结扎处粘膜和粘膜下层局部缺血坏死、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疤痕.实践证明其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我院1994年以来用EVL治疗EVB患者15例,疗效满意.下面就本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王春丁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本研究旨在以悉尼系统为基础,利用常规内镜下活检取材,探讨除菌前后Hp感染或残留与胃粘膜炎症的关系,为Hp感染胃粘膜的观察提出一种规范化评价方法.通过对1237例内镜活检及316例除菌治疗后复检病例的观察,表明该分级系统标准易于掌握,能客观反映Hp感染后胃粘膜生物学特性,特别适合于Hp感染后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判断和除菌治疗效果的评价,适于临床推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于胃窦、胃角或胃体部位取材,Hp的检出率及定植量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临床内镜活检中,无需强调多点或多部位取材.
作者:张亚历;周殿元;温敏;山田宣孝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关系[1].在1995年至1996年我们通过胃镜活检粘膜标本进行尿素酶试验检查,探讨了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谭小燕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本文总结我院自1991年至1995年以来60岁以上78例患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老年病人,以期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上寻求规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建宜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本文对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男性患者30例和肝硬化男性患者30例检测血清雌二醇和泌乳素水平,探讨二者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雌二醇和泌乳素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加(P<0.01),原发性肝癌组两种激素水平较肝硬化组亦明显增加(P<0.01).提示,在肝硬化基础上的原发性肝癌形成过程中,雌二醇和泌乳素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文奇;王义国;彭宪宝;陈珠峰;王民玉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生长抑素八肽即奥曲肽(Octreotide)商品名善得定(Sadostatin)治疗食道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效疗良好,我们对此已作报导[1],但对非EV性消化道出血国内外报告甚少,此类出血原因很多,临床常见,部分病人常规药物治疗效不佳,我们用奥曲肽治疗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瑜元;贾林;聂玉强;赵丽容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是由下丘脑分离出来的具有14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自1991年以来,我们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中、重型胰腺炎7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淑琴;陈琳 刊期: 1997年第02期
近三年我们主要进行了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病原学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现分述如下.(一)病原学研究1.人胃螺杆菌的分离培养:我们首次从一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一株人胃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i,Hh)并观察到此菌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混合感染存在,Hh直径0.3μm(在扫描电镜下测量),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并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
作者:陈晶晶;张建中;蒋秀高;杨昭徐;梁还霞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二甲基甲酰胺属于低毒类毒物,它广泛应用于皮革和染料工业生产中,近年来在国内均有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我院于95年7月收治4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病人,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田玉琴 刊期: 199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