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良
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食管静脉反复破裂出血病人,平均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6士0.7kPa,降至术后1.73±0.35kPa,术后24小时全部病例出血均停止,门静脉血流阻力系数降低,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TIPSS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反复性出血具有损伤小、合并症少,近期疗效确切等特点,是治疗门脉高压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毛华;杨冬华;徐明符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是近年来发展较迅速的一类方法,特别是对老年人胆石病尤为重要.据统计,老年人胆石病发病率:60~70岁者为40%,80岁以上者为55%左右.由于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功能及结构状态都在进行性衰退,胆石病的表现往往不典型、病情变化复杂,常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难度较大,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病死率也较高.本文总结了于1994年10月~1996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人胆石病8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松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1.我国幽门螺杆菌(Hp)研究现状:(1)Hp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在50%~80%之间,属于高感染国家,可经口传播;与居住条件、人口密度、饮食卫生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尚不明朗.(2)高毒力株比例较高,但尚缺乏多地区多中心的大规模对照研究;未产生公认的分型系统;现有资料表明我国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较低;Hp的形态变异在致病与治疗中的作用已开始受到重视,但纯变异株的不易获得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开展.
作者:周殿元;张万岱;王继德;徐克强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是由下丘脑分离出来的具有14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自1991年以来,我们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中、重型胰腺炎7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淑琴;陈琳 刊期: 1997年第02期
萎缩性胃炎则一般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Hp与不同类型的胃炎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165例Hp阳性及1403例Hp阴性慢性胃炎患者从胃粘膜病理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作者:田虹;王俊雅;尹颂超;缪惠标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关系[1].在1995年至1996年我们通过胃镜活检粘膜标本进行尿素酶试验检查,探讨了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谭小燕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p)已发现15年,经研究Hp感染与人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如不治疗,感染可持续多年,而且对胃癌的发生是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造成这种反应的差异有细菌毒力和宿主免疫应答两方面的原因.Hp的致病机制有赖于毒力(定居)因素和致病因素,Hp具有适应性酶和蛋白以及粘附于细胞的能力,使其在胃腔不利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其分泌的毒素和诱导的炎性介质,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或引起胃酸和消化活性的改变而导致胃粘膜损伤,本文将重点讨论几个与Hp致病机制有关的因素.
作者:姜若兰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为评价血清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V(5′NPD-V)和甲胎蛋白(AFP)联检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本文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90例PHC和84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5′NPD-V和AFP浓度(≤25ng/ml为阴性).结果显示PHC患者血清5′NPD-V和AFP的阳性率分别为77.8%和76.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显著高于任一单项阳性率(p<0.05),5′NPD-V在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的PHC中阳性率为59.5%.从而提示5′NPD-V有助于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PHC的诊断,两者联合检测显著提高PHC的检出率.
作者:陈俊忠 刊期: 1997年第02期
近三年我们主要进行了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病原学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现分述如下.(一)病原学研究1.人胃螺杆菌的分离培养:我们首次从一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一株人胃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i,Hh)并观察到此菌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混合感染存在,Hh直径0.3μm(在扫描电镜下测量),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并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
作者:陈晶晶;张建中;蒋秀高;杨昭徐;梁还霞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产后1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上腹持续性疼痛,频繁呕吐,呼吸困难.发病2小时送至当地基层医院.因诊断不明,病情不断加重,于发病10小时转送我院.入院时查体:T36.8℃,P120次/分,R38次/分,BP8/4kPa.神清,急性病痛苦面容,呼吸浅促,口唇紫绀,气管明显右移,左侧胸廓饱满,呼吸音消失,右侧呼吸音增强,腹平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急诊疑气胸予左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见高压气体喷射而出,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收入院.
作者:李俊达 刊期: 1997年第02期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作为肿瘤标志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功能关系密切,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本文采用速率法、终点法检测了183例肝病患者(其中肝硬化30例,急性肝炎82例,肝癌71例)及110例正常成人血清γ-GT、ALP及总胆汁酸(TBA)水平,探讨其对肝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檀风海;姜云飞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东亚钳蝎毒是东亚钳蝎毒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含多种生物活性成份的小分子肽,对大肠癌细胞有显著抑杀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蝎毒素对大肠癌细胞抑杀的作用机制,我们对蝎毒素对Wistar鼠实验性大肠癌细胞核Ag-NOR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作者:刘江宁;吴保平;李冬晖;高春芳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肝硬化病人易并发消化性溃疡,有肝源性溃疡(Hepalogenic ulcer)之称,但肝源性溃疡与Hp的关系尚不清楚[1].故本文对肝源性溃疡与Hp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士东;高振升 刊期: 1997年第02期
食管和胃腺棘癌系原发于食管和胃粘膜,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组织成分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我院在26000例次内镜检查中仅发现3例食管腺棘癌和5例胃腺棘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红梅;赵冬立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瘙痒是一种很痛苦的症状,常并发于肝胆疾患引起的肝胆淤积综合征.胆汁淤积性瘙痒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它不仅妨碍正常的活动,甚至引起失眠和自杀倾向.这种瘙痒是肝移植的一个指征.胃肠病学家面对这类问题常因缺乏合适的选择,无法使病人得到根本缓解而感到无能为力和丧失信心.以往采用的Heroin法(如血浆活性碳吸附再灌注,使部分胆汁体外分流)表明常规的抗瘙痒治疗通常是无效的.如果仍采取经验性处理的原则,而不是在明确致病机理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理论,这种令人棘手的情况可能还不会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作者:Jones EA;Bergasa NV;邹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本研究通过用幽门螺杆菌(Hp)刺激胃上皮细胞(KatoⅢ细胞),并检测Hp感染的证据,细胞因子产物和ICAM-1的表达,结果提示Hp感染的胃上皮细胞有产生具生物活性的白介素-8而引起急性炎症相关改变的能力,并且能表达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54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作者:Crowe S.E;Alvarez L;Dytoc M.et M;薛佩莲 刊期: 1997年第02期
为证实TGF-β1转基因表达对HT-29细胞株体内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将正反义TGF-β1基因转染后克隆出的抗性细胞株分别接种裸鼠皮下.结果证实:TGF-β1基因表达对裸鼠移植瘤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出瘤时间延长,肿瘤增殖速度减慢.TGF-β1抑制大肠癌细胞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基因表达产物启动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姜泊;周殿元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本文总结我院自1991年至1995年以来60岁以上78例患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老年病人,以期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上寻求规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建宜 刊期: 1997年第02期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少见的良性大肠疾病,通常表现为直肠慢性难治性溃疡,多为单发,易误诊,我院自1986年至1995年共行纤维结肠镜检查8204例,确诊为SRUS的有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纯炽;杨冬华;余建林 刊期: 1997年第02期
本文报道了19例共34个肝囊肿应用B超引导装置硬化剂(无水乙醇或四环素注射液)注射治疗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纯性囊肿治愈率89.5%,有效率100%,囊肿越小,效果越好,治愈时间越短;多囊肝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次穿刺成功率100%.本法简单、易行,无严重并发症,是非手术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琳;朱晓东;侯淑琴 刊期: 199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