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4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

江琴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患者在临床中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围术期间均被予以全面的临床护理,分析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及具体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34例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1.18%(31/34),患者体征状况平稳、恢复速度较快.结论:临床护理可以对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患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

    通过选取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简称“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简称“全麻组”).两组术后第一天与第七天的比较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全麻组的MMSE评分相对较低,硬膜外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总结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关联着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全身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大.

    作者:王茂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消化性溃疡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人群中的患病率约10%.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的联合用药;于此同时中药、天然药物提取成分和生长因子及靶向受体抑制剂等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予以综述,在一定程度上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疾病,它是世界性、全球性的常见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1].随着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及诊疗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药物的迅速开发和广泛应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逐渐下降趋势,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有所降低[2].目前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主要方式,现就其临床药物治疗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灸法干预亚健康初探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防病保健意识的逐渐提高,亚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灸法可以强身健体、防病保健、延缓衰老,在干预亚健康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综合康复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吞咽治疗仪器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治疗28天后综合康复组较功能训练组在吞咽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综合康复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苗冬云;高素芳;魏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及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素质下降,从而导致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健康问题,我国政府有异物建立相应的措施,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体制.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作者:吴超英;吴美莲;颜小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7例急诊无助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27例急诊无助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7例急诊无助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7例急诊无助患者当中,在我院接受治疗7例,其中2例病死,5例经过救治病情恢复稳定,但没有联系到家属,进而将患者送至福利院;其余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之后病情恢复稳定,并联系到家属,之后通过病情评估符合出院标准后,由家属陪同患者出院.结论 急诊无助患者情况特殊,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时构建急救绿色通道,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的物品进行妥善保管,并对患者进行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以此使患者获得优质、科学、全面的护理,进一步确保急诊无助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厅用药风险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厅用药风险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门诊输液的25907例按照随机分配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26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329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的医嘱错误、药师发药错误、接错药、配错药、打错针、换错药以及漏输药等这些方面的错误例数.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差错总发生率下降65.8%.结论:对输液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了病人的用药风险,提供给患者更加优质的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药动学下植物药与西药的互相作用分析

    目的:为促进我国植物药与西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并且提供相关有效依据,避免一些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高效、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调查有关植物药以及西药有关药动学方面的书籍论著,对植物药与西药的药用进行研究调查,并且分析植物药与西药相互作用机制与特点.结果:植物药与西药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植物药与西药的生产方法都有可能影响相互作用的发生.结论:植物药与西药在配伍上与药理学上的有着协同作用以及拮抗作用,必须加强药动学下植物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分析以及了解更深的药理作用,这样便于临床上将植物药和西药有效联合使用,提高药物的效果.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体会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效果,以及经过有效康复训练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予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相同的治疗环境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卧位护理及早期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进行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情况观察.结果:训练组在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方而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无效率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后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关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昭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氧性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 3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7例新生儿缺氧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高压氧和药物的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评价.结果 实验组惠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41%,有显著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性疾病的患者在高压氧和药物的治疗,不仅效果显著,而且会使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有所减少.

    作者:张志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的合适方式.方法 利用我院近两年来的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89个病例,痊愈率达97%.结论 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结核性脓胸,需要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作者:余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发物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个人的体会,介绍了发物的释义、分类、机理、禁忌发物的疾病及发物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盛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 通过对243例患者调查表结果的分析探讨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超过7天的患者发放影响护患关系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影响护患沟通障碍的因素主要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入院信息支持、专业知识不过关、态度生硬解释不到位、解释中语言使用不当、专业术语过多和交流环境干扰等因素易引发患者不满意,分别为185例(76.1 3%)、174例(71.60%)、131例(53.91%)、105例(43.21%)、86例(35.39%)、51例(20.99%).结论 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增强护士与患者的亲和力,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凤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DHS和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骨折接诊收治的78例老年IFOF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种39例,分别行相应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和术中、术后随访结果均优于DHS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较DHS固定效果更加理想,对老年患者更为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存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再通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优于参照组,而且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有效的急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再通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死亡率,加快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敏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小儿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身体相对性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化.严重者致骨骼畸形,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且使其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应积极防治.

    作者:左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非心脏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研究A组和研究B组.研究A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研究B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术前、术后1d、术后3d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研究A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研究B组相比有较大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提高,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王新芳;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术68例体会

    目的: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伉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及手术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彦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左西孟旦、米力农和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左西孟旦、米力农和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A组、B组与C组,分别给予左西孟旦、米力农和硝普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与C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米力农和硝普钠相比,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宇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急诊科共收治患者1652例,2014年1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截止2014年12月,收治患者1785例.结果:改进后,转住院患者3日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手卫生抽检合格率、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门诊呼吸道感染入院前1周有急诊科停留史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开展集中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相关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马春仙;刘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