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特点分析

苏晓生;黄清洪;杨圣明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 肝炎, 免疫学
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胀等,体征包括肝肿大、蜘蛛痣、肝掌、面色晦暗、脾大、皮疹、腹水等,多数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患者常合并发生2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巯松、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过敏性鼻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重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显示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肽酶、总胆红素(TBil)异常,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25例患者(65.8%)抗结核抗体(ANA)阳性,此外还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特异性胞质抗原性1抗体(LC-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L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AK)、抗核糖体抗体(抗RNP)、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我国并不少见,其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化和免疫血指标等检查结果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的重要依据是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治疗的27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透析患者中,死亡60例,占21.51%,其中死于心血管病32例(53.34%),脑血管病16例(26.67%),肿瘤7例(11.67%),严重感染3例(5%),低血糖脑死亡1例(1.67%).高血压、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代谢紊乱、贫血是与MHD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可以降低透析患者病死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袁玉飞;程立新;房忠卫;祝维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恶性肿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

    恶性肿瘤患者病痛对生活影响非常大,实际的生活质量并不是非常理想,大多数患者存在着恐惧和焦虑心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提高,提升护理质量,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信心,增强实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恶性肿瘤护理中人文关怀作了分析,为营造良好的医护关系打下了基础.

    作者:伏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研究

    百草枯是一种高毒性的除草剂,对人畜有较强毒性,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口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后治疗是否及时对于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方案,包括院前急救、毒物的清除、血液灌流、抗炎治疗、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等治疗.除有关药物治疗外,治疗过程中护士对医生的配合及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教治与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刘怡琳;邵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诊手术在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经治的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超过对照组的85.00% (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彭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象思维在针刺手法形成中的作用

    为探讨针刺手法的形成源流和作用机理,通过辩证分析象思维在针刺手法创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果 发现这种思维方式贯穿针刺手法形成的全过程.象思维对针刺手法乃至中医理论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学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作者:丁润刚;刘欣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不依从性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近些年来,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因而应在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不依从性的原因及对策进行阐述.

    作者:程小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厅用药风险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厅用药风险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门诊输液的25907例按照随机分配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26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329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的医嘱错误、药师发药错误、接错药、配错药、打错针、换错药以及漏输药等这些方面的错误例数.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差错总发生率下降65.8%.结论:对输液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了病人的用药风险,提供给患者更加优质的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9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参考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5例,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优质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 经护理后发现,观察组在康复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参考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消化内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效率,从而减少住院时间,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至健康状态,对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早期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一定的临床借鉴.方法:针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心脏杂音及栓塞及脾大,分别占84.44%、62.22%、53.89%及42.22%;对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共分离出1 33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7%、20.30%、14.29%及9.77%;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03例,心瓣膜穿孔5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28例,三尖瓣43例,脓肿43例,分别占57.22%、31.67%、15.56%、23.89%及17.22%.所有患者经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后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痊愈103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93.89%.结论: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应用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和肽素与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进展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前体的羧基肽部分,检测方法便捷,且稳定性好.和肽素在评估脑血管疾病预后及严重程度方面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李斌;许光霞;刘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一共收治了3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于病灶大以及特殊部位处的病灶,给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让患者的病灶得到缩小.使得手术的难度和患者的损伤程度得到减轻.如果对患者的病灶进行了彻底的清除,术后就不需要再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患者能够完全治愈,而且不易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的检查,能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确诊,惠者不仅可以得到治愈,而且还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避免产生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刘福玲;贾靖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

    通过选取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简称“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简称“全麻组”).两组术后第一天与第七天的比较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全麻组的MMSE评分相对较低,硬膜外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总结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关联着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全身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大.

    作者:王茂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期妇女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

    妊娠晚期出血指的是妇女在妊娠期间阴道产生出血现象,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宫颈糜烂面出血、宫颈息肉、早产、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以及患者具有自身性血功能障碍,以上症状均能引发出血现象.此时妊娠期妇女极易发生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或者先兆流产等.经临床统计发现上述患者中5%的妊娠妇女出现过妊娠晚期出血症状,一半患者继发于胎盘早剥或前置胎盘

    作者:张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观察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4月40名在神经外科转科的护士为研究对象,2014年3月份的20名护士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设定为对照组;2014年4月份的20名护士采用的是PBL教学法,设定为实验组.两组分别各学习1个月,学习结束后问卷调查被研究对象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能力并观察两组的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成绩.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能力,理论及实践考试成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教学成绩突出,而且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值得在神经外科的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龚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的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为以后的临床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41例患有念珠菌阴道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镜检组、凝集组以及培养组分别采用镜检法、凝集法和培养法进行检测,每组47人.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检测及统计后发现:镜检法阳性结果为37例,阳性检出率为78.72%;凝集法阳性结果为36例,阳性检出率为76.60%;培养法阳性结果为37例,阳性检出率为78.72%.三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镜检法、凝集法以及培养法对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的检测阳性检测率均较好,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现状分析

    目的 本文重点探讨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现状.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腹腔镜脾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是从199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统计,排除病例数少于30例的文献,共计42篇相关的文献.结论 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微创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使用LS、LSED手术的风险是较大的、复杂的,所以,外科医师应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的经验,使用完善的腔镜设备在大型的医疗中心中进行.

    作者:蒋童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准分子激光围手术期的护理优化

    本文目的是研究准分子激光围手术期护理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7月和8月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优化,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心率(P)和血压(Bp)的对比.得出结论,护理优化可以使患者更好的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立军;孔旭;韩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4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患者在临床中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围术期间均被予以全面的临床护理,分析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及具体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34例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1.18%(31/34),患者体征状况平稳、恢复速度较快.结论:临床护理可以对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患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江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维生素E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性阴道炎利用维生素E联合甲硝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 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观察组给予维生素E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利用替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0天、4周、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2%、84%、96%,对照组分别为56%、72%、80%.结论:维生素E联合甲硝唑用于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秀平;张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术中冰敷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术中冰敷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62例在我院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冰盐水对皮瓣创面进行冰敷,对照组采用常温湿纱布对场面进行覆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皮瓣坏死的发生率(6.45%)明显小于对照组(35.38%),且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术中冰敷方法能够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可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