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李雁朋;曾晓峰

关键词:小梁切除, 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 白内障,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给予同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治疗后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视力情况较好,并发症较少,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视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对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的安全研究

    目的 对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及其有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析和讨论,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何种措施来延长留置针的留针时间进行研究.方法 在我院收纳的各科室的住院患者中选择2017年4月至6月期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对照组选择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进行穿刺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后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延长留针时间,使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大作用.结果 选择针对护理干预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患者使用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显著低对照组的25%. 结论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有关因素的探讨分析,可见在穿刺前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炎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延长了留针时间,不仅减轻患者连续多次穿刺带来的身体疼痛,而且较好地控制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得以有效降低,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

    作者:汪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福利机构养教康“三位一体”全方位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

    儿童福利机构内99%的孤残儿童身患各种残疾和疾病,他们因为“孤”,更需要家庭的温暖;因为“残”,需要特殊的护理、康复与教育.为了促进孤残儿童社会融合,机构要为孤残儿童提供家庭式照料,在给予孤残儿童悉心照顾和治疗的同时,还要融入专业的康复、教育.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创新,将教育、康复融入日常护理,为孤残儿童提供“养教康”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护理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孤残儿童生活质量.

    作者:麻培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与分析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利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单纯采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加肾炎康复片治疗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明显,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与对照组70.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并促使其病情更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段志强;王世卫;耿兴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安全期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经手术全期护理方案干预的压疮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黄少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我院2016年上半年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中存在的问题

    目的:贯彻执行麻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确保麻醉药品安全有效流通.方法:加强麻醉药品的采购、领用、保管、站存、调配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医药人员培训.结果:目前我院麻醉药品的管理使用基本达标,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结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使麻醉药品管理更加完善合理,保证麻醉药品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谭兴晖;努尔艾力·吐尔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原发性肝癌主要发于胆管细胞或者是肝细胞中的癌症,在肿瘤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是恶性肿瘤的一种.肝癌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治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等,这些治疗手段的效果相对较好,患者死亡率较低.文章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技术做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作者:韩兵;史朝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2-10月收治的肿瘤内科化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科普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知识掌握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42 (97.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 (79.07%),护理满意度为41 (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 (81.40%),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患者化疗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治疗和康复.

    作者:来伟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恢复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恢复总有效率为5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80%;对照组满意度为56%,两组差异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银杏叶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V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银杏叶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血清sVCAM-1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甲钴胺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和对照组(甲钴胺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VCAM-1水平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的程度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耳聋的THI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症状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银杏叶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启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人性化护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因此,运用人性化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显为重要.人性化服务包括责任心、爱心、护理技巧方面的服务内容,终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达到接受治疗的佳状态.

    作者:杜雪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文就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神经衰弱伴认知障碍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阿米替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治疗,较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的MoCA评分高于参照组,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PSQI评分也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其情绪及睡眠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吴力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析交叉配血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交叉配血实验的目的是检查受血者与供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给受血者提供相合的血液,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和结果:回顾性分析多年来工作中遇到的交叉配血困难的病例,查找其原因,规范操作规程,找出解决对策.

    作者:井新利;张小青;王胜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对仰卧位下腹部手术在上肢输液中过度外展损伤神经做出改进护理措施的自我体会

    由于手术体位的安置护理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本文主要针对仰卧位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上肢输液手术中过度外展损伤神经做出改进的护理措施.通过掌握肢体外展的限度,掌握体位摆放原则,固定好手托架.手托架上垫好能返折的软布,以便摆好体位折回保护肢体温度.将手托架摆成与躯体尾侧成120度,将患者上臂外展调成与躯体尾侧成60-70度,前臂摆成大于100度,再用固定带固定好肢体,避开选肘关节为静脉穿刺点.这样既不影响手术,又利于静脉和动脉的观察护理.这符合肢体功能位,清晰、患者安全舒适,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同时还要求我们广大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身边的每个环节,把工作做精细,善于总结思考,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护理质量而不断努力.

    作者:蔡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观察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目的:判断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017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为研究案例,考虑到整体治疗方式不同,因此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保胎灵以及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整体效果评价.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94.2%> 74.2%,乙组的成功率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5.7%<11.4%,乙组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娇燕;王秋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中在胸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为常规组以及风险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组的患者满意率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的患者使用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月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院档案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的改进对策探讨

    随着新医疗改革工作的开展,档案管理成为一个可开发利用的部门,在管理工作中,针对医院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结合对应的资源信息进行相应管理水平的改善,各个医院也需要结合本单位的状况进行相应措施的实施,并且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实施.

    作者:李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对产科危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科室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和焦虑症的发病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得到了明显改善,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有所下降;此外,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以及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发病率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产科危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焦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可;甘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CCU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CCU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60例患者,综合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患者施以改进后护理方案,比较两种护理方案前后患者的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方法改进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且改进后的患者不良事件显著低于改进前.结论 针对CCU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给予患者改进后的护理方案,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注药速度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5s,B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10s,C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15s,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A组患者肌松效果明显优于B组与C组,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三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麻醉效果不同,注药速度越快,个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作者:庞晓燕;王宇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医学检验是进行诊治的重要前提,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充分重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并才有效措施,障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作者:徐雪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