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目的:探讨急诊儿童呕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的呕吐患儿10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儿童呕吐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等.结果:大多数儿童呕吐经短期(4到6小时)禁食水及对症治疗均可缓解,儿童呕吐与年龄、群居有关,年龄与呕吐呈反比,学龄前儿童呕吐大多与感染相关.结论:对小儿呕吐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呕吐症状.
作者:张奇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予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及成骨-破骨细胞标志物含量.结果 观察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R)、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血骨钙素(BGP)含量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改善应激反应,提高成骨细胞活性.
作者:张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输血治疗是多部门和成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某些疾病、抢救生命和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掌握有关输血知识及副作用、并发症,做好输血前、中、后的观察及护理,不仅有助于顺利完成输血治疗,而且可以起到为患者安全输血后的把关作用,所以输血护理对于预防和消除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承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对策,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例100个患者中,主要原因有胆囊三角的处理问题、胆囊与周围器官粘连、腹腔粘连、出血量大、胆道损伤、胆总管结石、重症胆囊炎等.结论:对于上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中转开腹是好的治疗措施,能提高切除手术的成功率.中转开腹要把握好时机,防止因为时机的延误出现不可预的严重后果.
作者:杨青;胡自生;马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造船作业人员眼睛危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收集麻涌镇造船业在岗从业人员的眼部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给予眼部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岗从业人员年龄主要在20-30岁,工龄大部分在5年以下.眼疾组和正常组的在岗从业人员的工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疾组的眼部主观症状发生频率要比正常高(P<0.05).结论:造船业在岗从业人员眼部症状严重程度和眼部疾患以及职业接触史存在相关性.因此,应该增强这种类型人群眼部防护专业卫生知识培训和改变个人生活方式.
作者:王刚;周丽文;黄子牛;陈肖熊;萧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非小细胞癌(non-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疫苗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和耐受性好的特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影响疫苗治疗肺癌的原因有很多,考虑到肿瘤免疫原型以及免疫治疗耐受性的具体要求可知,在整个分析阶段,需要对肿瘤和免疫关系进行分析,以特异性抗瘤和抗原性发现作为基础,做好疫苗免疫治疗,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黄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1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社区医院接收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遵医嘱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3月?2016年的5月接受我我社区管理的2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本组患者积极的社区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后治疗依从性、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接受护理前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颇为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大程度避免风险因素,是保障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银国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采用心理护理对银屑病进行护理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中收治的10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完成治疗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较好.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手段,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对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未否定,并且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在当代,音乐治疗的影响不断向世界拓展,不仅仅是音乐自身存在的审美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音乐对在医学临床中所存在的价值.
作者:宋金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9例在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和护理,患者整体满意率比较高,能大程度缓解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和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有史以来都在不断追求的共同目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与长寿已经成为国家和人民群众都要急切处理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经增涨到两亿多人,健康与长寿更是摆在他们面前既迫切而又实际的问题.一方面国家要消耗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人民又要遭受各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因此,寻找常见疾病的主要根源,提高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严格从自身做起,减少疾病,个人得以健康长寿,国家得以提高经济实力,自然成为人民群众和广大医学工作者追求的共同目标.
作者:陈昌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与PCI治疗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药物保守组给予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保守组基础上加用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药物保守组,差异显著(P<0.05);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保守组,数据对比,再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邹育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B超检查的诊断方式,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共66名,对所有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查和心脏B超检查的方式,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心脏B超检查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的准确率(P<0.05).结论: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B超检查的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优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姜程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呕吐的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出现新生儿呕吐84例,纳入观察组,未出现新生儿呕吐399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日龄、开奶时间、开始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新生儿窒息、其他消化道症状、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OR=1.356,95%CI(1.561~1.671)]、开奶时间[OR=0.910,95%CI(0.656~0.910)]、出生时间[OR=0.876,95%CI(0.621~0.875)]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呕吐的因素影响因素较多,母乳喂养不当等都可能影响喂养,需要严格控制开奶的时间.
作者:邱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放射科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增强扫描在临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CT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的技术,当体内注入造影剂后,不同的组织结构及病变性质,由于含碘造影剂的分布和数量都有不同,这样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图像对比度增加,两者之间的界线也较清晰,帮助发现平扫未显示的病变、明确病变的范围和边界.另外 CT 增强扫描还有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我院在CT增强检查时应用碘佛醇、安射力等作为造影剂,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反应,如:全身发热、口感略苦、头晕、心慌等.还有少数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口舌发麻、胸闷气急、血压骤降、意识丧失等.CT检查前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上面列举了种种过敏反应和潜在风险,因此病人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疑虑等心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并通过其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和姿势等去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其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佳心理状态,即心理护理[2].CT 增强检查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理解并积极配合,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
作者:夏青;余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讨论初次剖宫产不同切口对产妇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性及再次剖宫产的相关影响.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收录的再次剖宫产孕妇中抽取150例设为讨论对象,按照初次剖宫产不同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讨论组.对照组90例,初次剖宫产方式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讨论组60例,初次剖宫产方式为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壁和腹腔粘连情况,并统计其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讨论组孕妇术后腹壁和腹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组孕妇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可有效改善产妇腹壁和腹腔粘连情况,同时可减少再次剖宫产的风险系数.
作者:姚翠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前后的药房上报差错率及患者对管理的满意评分.结果:对照组门诊上报差错率为0.91%,观察组门诊上报差错率为0.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上报差错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药房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72.5±6.4)分,观察组患者对药房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88.4±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推行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显著降低药房上报的差错率,提高药房患者对药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县级医院传统药房借鉴和推广.
作者:马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和评价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使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7月?12月骨科手术患者18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对患者住院时长、手术名称、手术时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及给药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平均年龄44.0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8.1d;疾病分布以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常见,占23.3%,其次就是术后取内固定物32例,占17.8%,手术持续时间平均为106min;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总的使用率为98.9%,平均用药时间5.12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病例的95.5%,主要涉及药物有5类14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使用频率高的为头孢替安、五水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硫脒;94%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在30min?2h内且以单用药物为主,占99.44%;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少数为口服或外用,抗菌药物给药平均时间为5.12d.结论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选药档次高,亟须加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对术后抗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刘慧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普及和应用,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在医院门诊收费管理工作中引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对整个医院的资金管理、人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深刻的改革,提升了医院门诊的收费效率,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了患者的权益,更新了医院财务管理的理念.
作者:谷跃骏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