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管理在降低儿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研究

刘翠娟

关键词:细节管理, 儿科护理, 护理风险
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降低儿科护理风险的应用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细节管理和常规护理,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细节管理在降低儿科护理风险中意义重大.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聚氨酯多孔材料配方及其吸声性能分析

    近年来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人数日益增多,其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噪声控制,减少噪声污染是当前各国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本文中对聚氨酯多孔材料的配方以及其吸声性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作者:罗容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心脉隆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脉隆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88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应用比索洛尔口服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心脉隆+比索洛尔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水平均低于试验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水平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应用心脉隆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增强心功能.

    作者:冯南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护理人员配合好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病人视网膜病变有一定治疗效果.方法:从术前检查、手术用品消毒灭菌准备、手术中严密配合、术后护理等方面提出护理措施.结果:手术视力提高效果明显,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周密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丛萍;全永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细菌数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对其他医院的插管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内收治的8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护理液,进行每天3次的常规口腔护理擦洗;观察组选用0.1%的聚维酮碘为护理液,插管前6h擦洗一次,插管后刷洗、冲洗每天3次.在插管前、插管后2h、插管4h、插管6h、插管8h时,分别取两组患者的咽拭培养子菌落计数.在插管后8h,以8h为频率对患者进行3次口腔护理,并对护理前、后患者的咽拭培养子菌落计数.结果:插管后2h、4h,观察组患者的咽部细菌数量(3.7±0.4、3.2±0.3)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4.8±0.5、4.0±0.4),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8h、16h、24h时,两组患者在口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咽部细菌数量(4.7±0.6、5.0±0.2、5.2±0.5)明显少于照组患者(5.0±0.4、5.3±0.6、5.7±0.8),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时合理应用早期强化口腔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咽部细菌数量,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鞠雅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VSD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对于骨科的患者来说,创伤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在传统的方式当中,主要依靠不断的更换敷料来对患者的创伤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费用高,同时也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比较大的压力.本文主要探讨了VSD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王利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分析

    目的 分析和研究肾病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症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栓通治疗肾病综合症,其治疗效果比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亮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品管圈小组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小组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30例高危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3.08%,较对照组的21.54%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小组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建立了有效的压疮防治标准及护理流程,提升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而后分析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在住院时长上,疾病知识知晓合格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骨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疾病知晓和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江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对策,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例100个患者中,主要原因有胆囊三角的处理问题、胆囊与周围器官粘连、腹腔粘连、出血量大、胆道损伤、胆总管结石、重症胆囊炎等.结论:对于上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中转开腹是好的治疗措施,能提高切除手术的成功率.中转开腹要把握好时机,防止因为时机的延误出现不可预的严重后果.

    作者:杨青;胡自生;马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静脉配置中心是指符合获得职业药师认可的处方,在特定环境下由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程序,主要进行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等静脉药物配置,为临床提供更加合理、安全的药品服务.但是静脉配置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由于环境、药品等带来各种职业病,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降压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究中药降压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主要成分钩藤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以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钩藤浸膏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钩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波长选择412nm,选择溴甲酚绿酸性染料,缓冲液pH为3.6,试剂加入顺序为缓冲液,溴甲酸氯染料,氯仿.结果 钩藤浸膏的提取工艺为乙醇的体积分数为50%,2次提取,乙醇倍数为8倍,每次的提取时间1.5小时.制剂成型工艺为干膏粉:糊精=1:0.5,湿润剂乙醇的浓度为80%,制粒成型后在温度为50℃,真空度为0.085MPa的条件下减压干燥4小时.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可为中药降压胶囊的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黄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根部坏疽性阑尾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坏疽性或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根部穿孔的疗效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实施的腹腔镜治疗坏疽性或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根部穿孔的病例22例.分析临床疗效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 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对于腹腔镜治疗坏疽性或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根部穿孔的病例也可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安全地实施,并突出腹腔镜治疗的优点.

    作者:候延君;张正旭;宋传健;李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21例报告

    作者于2012年12月~2016年2月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引起的肢体痉挛21例,通过3个月、6个月及近4年随访,效果显著,肌张力降低明显,达2~3级,且经济、操作简便,痉挛解除彻底、不影响运动,对感觉影响小,有明显改善步态和矫正动力畸形的作用.

    作者:王庆武;武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研究分析EB病毒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疾病类型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由于EB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儿不同病症的免疫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在医院自2015年4月到2017年2月就诊的受到EB病毒感染的儿童共有100例,根据儿童的病症种类的差异将其分成四个组,包含普通IM组、严重IM组、CAEBV组以及EBV-HLH组,第一组的患儿属于普通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第二组的患儿属于严重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2例),第三组的患儿属于慢性活动的EB病毒感染(9例);第四组的患儿属于淋巴细胞增多症(20例).然后选取在该阶段参与体检的健康儿童共有50例,将其设置为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儿童的免疫蛋白、T淋巴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含量的状况.结果 EBV-HLH组与CAEBV组患儿的C4以及C3的含量比其他各组患儿显著减少(P<0.05),CAEBV组患儿的IgE的含量比其他各组患儿显著增加(P<0.05),EBV-HLH组患儿的IgG以及IgA两者的含量比其他各组患儿显著减少(P<0.05).EBV-HLH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比其他各组患儿明显减少(P<0.05),CAEBV组患儿的B淋巴细胞比普通性与严重性IM两组以及健康组患儿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在临床中由于EB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儿不同病症的免疫状况存在一定差异,而该类病毒导致的多个脏器功能破坏同免疫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患儿的体液免疫水平对于不同病症的病情程度相关.

    作者:金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乡镇卫生院普外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普外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普外科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时间为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期间),总结时间、方式不同对术后感染预防起到的价值.结果:切口感染7例,占5.7%.术前用药感染4例(3.3%),术中使用感染2例(1.6%),术后使用感染1例(0.8%),对比术中以及术后用药,术前用药感染率相对较高.一联用药无感染情况,二联用药感染2例(1.6%),三联用药感染5例(4.1%),对比二、三联用药,一联用药感染率相对较低.结论:普外科进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使用的时间,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于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膝关节疼痛的临床护理-以青藏高原关节退化疼痛患者为例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关节退化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为膝关节疼痛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青藏高原第一疼痛门诊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400名膝关节疼痛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2%;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7.8±1.4)显著高于治疗后的(2.1±0.9);治疗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评分(72.5±5.8)显著低于治疗后(91.5±7.3).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青藏高原膝关节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吴锡华;丘舒;刘玉婷;蔡恒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替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替普瑞酮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郭湛;何燕;李宝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外科护理安全事件效果评价

    ;医院病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是保证病人安全的保障重要手段,外科病区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运用品管圈管理手段分析外科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强化护士对护理安全风险的自我防范意识,学会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引发的护理安全风险的诸多方面隐患进行分析,提高病区护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能力,主动查找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积极运用品管圈护理团队查找原因认识自己的问题,外科病区护士用品管圈鱼骨图冰山图分析原因查找造成护理安全的因素,外科病区护士长针对主要因素原因制定实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考核标准解决以及预防护患纠纷护理安全事件措施.不断改进外科护理工作方法提升护理质量纠正护士对在护理工作中安全的认知,外科病区护士每个人都知道了解发生的护患安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外科病区类似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不断推动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外科病区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乔艳;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神经病学实习生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为能采用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共纳入52名实习医生,收集其在神经内科实习期间的各项资料,以《医学院研究生用教学评估表》的得分高低来评价教学质量,探讨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学院研究生用教学评估表》得分高低与老师对学习兴趣培养得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造力培养显著相关.结论:教师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习兴趣、创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作者:屈剑峰;陈仰昆;马荣;王世芳;李润雄;刘勇林;肖卫民;丘东海;翁汉育;吴志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诊输液中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与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患者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因其起效快、利用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通过建立静脉通路,可以迅速发挥药物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静脉输液通过血液直接进入人体循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控制静脉输液中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包茜;瞿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