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宝;陈伟;伍于斌
目的 总结心脏彩超联合血清心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检查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与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30名健康者(对照组)展开对比,均执行心脏彩超检查与放射免疫分析、酶联法对血清cTnI、IGF-Ⅰ水平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清cTn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清cTnl水平、IGF-Ⅰ水平呈负相关性(r=-0.411、-0.532,P<0.05).结论 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通过心脏彩超联合血清cTnI、IGF-Ⅰ水平的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专职化分层护理措施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10月,医院急诊科共处理心血管危重症187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实行专职化分层护理,2017年2月~2017年10月,医院急诊科共处理心血管危重症21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护理结局、护理效率指标.结果 观察组医师满意率、患者家属满意率分别为97.14%、94.29%高于对照组90.91%、80.75%,观察组病情恶化率5.24%低于对照组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到确诊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分别为(35.6±11.4)、(5.6±1.4)、(3.2±1.0)、(53.4±18.4)min低于对照组(43.1±9.7)、(7.8±1.5)、(4.5±1.1)、(63.0±1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职化分层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升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症的护理质量.
作者:吴春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和有效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张付军;王合意;王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对2017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日常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治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人性化护理措施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干预,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改善,具有明显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以及家属的负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芳玉;龚华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及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基础上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TG、TC、HDL-C、LDL-C、全血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均显著提升(P<0.05),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降低幅度、HDL-C水平提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全血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及预后.
作者:李权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10例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之后对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止误诊的措施.结果 10例患者入院后均被予以扩冠、抗凝、抗血小板凝集等方式治疗,其中7例患者在治疗10日后胸背部出现集性丘疹、水疱,被确诊患有带状疱疹;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的1个月内出现过带状疱疹但未予以规范化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期间发生间断性胸痛现象,被确诊为患有疱疹后神经痛症状;1例患者虽然反复出现针刺般胸痛,但轻触痛呈阳性,压痛呈阴性,终被确诊为顿挫型带状疱疹.在10例患者被确诊后均予以规范化治疗,患者均获得好转.结论 为避免使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需要提升医生的诊断能力与医学知识,如此才能避免误诊现象发生.
作者:廖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对8例需行无肝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8例需行无肝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患者实施包含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准备好物品、严密监察患者病情、报警系统的处理、血管通路护理干预、皮肤干预、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8例患者共接受29次无肝素血液透析,其中有25次无肝素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无升高现象,治疗前后患者APTT、Hb、Pt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无肝素抗凝应用于伴有活动性出血和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作者:林彬彬;张吉能;曾艺清;周春莲;胡秀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1月,医院共诊治了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2例并发子痫,马上进行急诊剖宫产,1例促胎肺成熟后第34周计划行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急诊剖宫产的对象,落实急性期的妊高症、脑出血的病情监护,遵医嘱做好采样送检工作,1例继续妊娠的对象,落实用药护理、吸氧管理、体位管理、饮食管理,加强护理干预.结果 2例急诊剖宫产的对象,成功娩出新生儿,存活,但均出现新生儿窒息,1例并发新生儿脑病,产妇并发产后出血,出血量约800ml.1例继续妊娠,保胎、促胎肺成熟,继续到34周分娩,择期剖宫产,成功妊娠,未见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需要按照治疗处理对策,选择不同的护理对策,加强妊高症、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观察与监护.
作者:林雪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高血压是目前全球疾病治疗花费中大负担之一.2007-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统计委员会数据显示,20岁以上成年美国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3%,将近8千万患者.幸运的是降压治疗显著减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卒中发病风险.亚洲人群比西方人群有着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血压对亚洲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有着更明显影响,因此,对于亚洲人群来说,降压治疗能更明显减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显示,与诊室血压相比,诊室外血压如动态血压及家庭自测血压,尤其是动态血压检查是心血管事件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作者:李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探讨妊高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妊高征患者4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4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孕周以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多,新生儿的体重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妊高征的患者,其孕周、Apgar评分、以及分娩结局、体重等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分娩后胎儿和母体的预后效果越差,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尽量保护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廖丽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40例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2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及抢救成功率,均明显比照组患者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满意度为89.5%,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66.7%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各项急诊抢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hs-CRP异常者比例高达97.69%.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1月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hs-CRP水平及hs-CRP异常者占比均明显下降.hs-CRP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97.86%.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可用于治疗效果分析及预后评估中,有助于医师准确把握患者疾病并展开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碎裂QRS(fQRS)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根据入院心电图分为fQRS组和QRS组(非fQRS组),将全因死亡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将全因死亡或心源性再住院作为次要终点事件,鉴定方法为Cox风险模型.结果 非fQRS组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或心源性再住院发生率为44.00%(次要终点事件),明显高于fQRS组的68.00%,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没有预后价值,但fQRS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或心源性再住院的高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韩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为4.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84%(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71%(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巧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4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内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预后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于广泛推广.
作者:林燕珠;李华芳;温月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中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意义.结果 研究组优质护理后各种无菌物品的检测合格率99.98%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且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后病房的满意率100.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且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减少消毒供应中心较少误差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获得了临床各科室的较高满意度,为医院以及患者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曦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在临床中,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缓慢心律失常与快速心律失常两种类型,而且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也存在差异.针对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始终没有研制出长期有效的口服药,所以目前起搏器是其治疗的唯一方式.而导管消融的治疗方式可以被应用在快速心率失常临床治疗中.因治疗效果理想,这种治疗方式也逐渐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房扑动的佳治疗措施.但在其他快速心率失常治疗中,尤其是心房颤动与过早搏动,有限选择药物治疗的方式.基于此,文章将心律失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王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护理服务进行集束化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0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护理前后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4%,高于对照组的69.2%.数据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护理服务进行集束化管理,可使治疗效果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肖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参考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穴位按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情况.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68.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行穴位按摩治疗效果显著,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切实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银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对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近三年在我科确诊为慢性心衰且住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病历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丹参川穹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患者,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血浆脑钠肽的水平降低,安全可靠,提倡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蒙素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