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丽云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40例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2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及抢救成功率,均明显比照组患者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满意度为89.5%,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66.7%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各项急诊抢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hs-CRP异常者比例高达97.69%.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1月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hs-CRP水平及hs-CRP异常者占比均明显下降.hs-CRP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97.86%.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可用于治疗效果分析及预后评估中,有助于医师准确把握患者疾病并展开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入院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示均伴有程度不一的负性情绪,遵循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两组,即对照组38例执行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分析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总结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分析组各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分析组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常规护理之上,执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护理内容更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心理情绪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明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微环境影响.方法 将9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以利拉鲁肽结合常规治疗为治疗组,常规胰岛素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血糖差异.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两组患者CRP、TNF-a、ET-1及血糖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NO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拉鲁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改善患者血管微环境.
作者:黎起云;韦金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左心功能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治的患者中随机纳入55例,均接受心电图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ST段水平延长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364,P=0.0008),缺血T波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442,P=0.0009),ST段下降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03,P=0.0055),V4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81,P=0.0221),V5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108,P=0.0004),V6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02,P=0.0102).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检出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190,P=0.0448)、左室增厚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043,P=0.0246),2种检查方式左室增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1.2821,P=0.0008).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和诊断方式.
作者:陈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探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治疗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更高,心理情况也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要重视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后续工作中应给予推广.
作者:赵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9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与中医组.普通组45例,予用普通护理,中医组45例,在普通组基础上予用中医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者血压与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不同组别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中医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中医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血压与血糖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晓娟;毛爱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1月,医院共诊治了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2例并发子痫,马上进行急诊剖宫产,1例促胎肺成熟后第34周计划行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急诊剖宫产的对象,落实急性期的妊高症、脑出血的病情监护,遵医嘱做好采样送检工作,1例继续妊娠的对象,落实用药护理、吸氧管理、体位管理、饮食管理,加强护理干预.结果 2例急诊剖宫产的对象,成功娩出新生儿,存活,但均出现新生儿窒息,1例并发新生儿脑病,产妇并发产后出血,出血量约800ml.1例继续妊娠,保胎、促胎肺成熟,继续到34周分娩,择期剖宫产,成功妊娠,未见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需要按照治疗处理对策,选择不同的护理对策,加强妊高症、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观察与监护.
作者:林雪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塞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14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并发出血的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护理后,观察并发出血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59.72%)患者并发轻度皮下出血,3例(4.17%)患者发生轻度胃出血及尿道出血,无并发严重大出血.对照组,58例(80.56%)患者并发轻度皮下出血,14例(19.44%)患者发生轻度胃出血及尿道出血,7例(9.72%)患者并发严重大出血.结论 在心肌梗塞的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凝药物,但在治疗期间,患者有一定几率并发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观察及护理,以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丁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探讨妊高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妊高征患者4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4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孕周以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多,新生儿的体重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妊高征的患者,其孕周、Apgar评分、以及分娩结局、体重等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分娩后胎儿和母体的预后效果越差,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尽量保护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廖丽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单独药物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75.68%(27/2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降血压和控制血压水平作用,值得临床联合治疗采纳.
作者:戚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对8例需行无肝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8例需行无肝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患者实施包含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准备好物品、严密监察患者病情、报警系统的处理、血管通路护理干预、皮肤干预、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8例患者共接受29次无肝素血液透析,其中有25次无肝素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无升高现象,治疗前后患者APTT、Hb、Pt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无肝素抗凝应用于伴有活动性出血和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作者:林彬彬;张吉能;曾艺清;周春莲;胡秀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碎裂QRS(fQRS)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根据入院心电图分为fQRS组和QRS组(非fQRS组),将全因死亡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将全因死亡或心源性再住院作为次要终点事件,鉴定方法为Cox风险模型.结果 非fQRS组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或心源性再住院发生率为44.00%(次要终点事件),明显高于fQRS组的68.00%,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没有预后价值,但fQRS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或心源性再住院的高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韩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及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基础上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TG、TC、HDL-C、LDL-C、全血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均显著提升(P<0.05),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降低幅度、HDL-C水平提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全血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及预后.
作者:李权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4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内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预后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于广泛推广.
作者:林燕珠;李华芳;温月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对2017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日常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治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人性化护理措施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干预,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改善,具有明显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以及家属的负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芳玉;龚华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为4.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84%(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71%(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巧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心脏彩超联合血清心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检查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与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30名健康者(对照组)展开对比,均执行心脏彩超检查与放射免疫分析、酶联法对血清cTnI、IGF-Ⅰ水平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清cTn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清cTnl水平、IGF-Ⅰ水平呈负相关性(r=-0.411、-0.532,P<0.05).结论 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通过心脏彩超联合血清cTnI、IGF-Ⅰ水平的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10例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之后对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止误诊的措施.结果 10例患者入院后均被予以扩冠、抗凝、抗血小板凝集等方式治疗,其中7例患者在治疗10日后胸背部出现集性丘疹、水疱,被确诊患有带状疱疹;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的1个月内出现过带状疱疹但未予以规范化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期间发生间断性胸痛现象,被确诊为患有疱疹后神经痛症状;1例患者虽然反复出现针刺般胸痛,但轻触痛呈阳性,压痛呈阴性,终被确诊为顿挫型带状疱疹.在10例患者被确诊后均予以规范化治疗,患者均获得好转.结论 为避免使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需要提升医生的诊断能力与医学知识,如此才能避免误诊现象发生.
作者:廖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4例作为研究样本.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扫描;观察组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 观察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精确度、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在MACT扫描中的平扫、动脉期以及静脉期具有较大的差异,三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斩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精确度高,可与患者病情的不同危险级别进行准确的对应,因此该扫描方式适合作为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优选检查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林光庭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