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任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患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儿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仅有3.7%,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3.2%(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参考.
作者:段春胜;周丽霞;朱旭光;王淼;李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痊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珍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其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对机体造成多系统损害,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肝肾损害等.
作者:霍裕婧;刘晓婷;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接受联合化疗治疗,以阿霉素、柔红霉素等蒽环类药物为主,联合应用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药物,疗程5-7d.全体患者均以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方法进行化疗.并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静脉留置针相关护理、生活基础护理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临床护理,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药物外协,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2%.其中,1例Ⅰ级,1例Ⅱ级,经对症干预后静脉炎症状均已消失.结论:在血液肿瘤化疗期间,务必要做好静脉护理工作,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晓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智能数字化手术室是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关键的环节,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整体设计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医学手术要求,必须构建无菌环境、高精度仪器设备、数据共享、智能化管理体系为一体的数字化手术室.
作者:杨琨;蔡亚欣;樊沛澍;赵玉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影响及其应用效果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本院80例糖尿病肾病实施血液透析患者,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随机分配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采用不同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舒适率及满意率较于护理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析,观察组的满意率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率和满意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性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病率随之剧增.久病可引起患者许多系统的损害,功能缺陷甚至衰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本文结合文献,总结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原则,并提出了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基础和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黎德任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增加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研究和探讨在治疗过程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重症监护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患者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预防和减少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焦雪萍;刘嘉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应用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100例胆囊结石腹腔镜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4天以及5天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玉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康妇特栓联合中药治疗湿热型解脲支原体性宫颈炎临床体会.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98例湿热型解脲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妇特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妇特栓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特栓联合中药治疗湿热型解脲支原体性宫颈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芳;武玉倩;杨翠娟;王洪运;刘艳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减少术中出血及防治PE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9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均接受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未使用MTX及垂体后叶素,研究组入院后首先采用MTX 100mg进行,在腹腔镜术中先于三个部位(患侧输卵管局部、基底部系膜及距距输卵管间质部1cm的宫角肌层处)行垂体后叶素多点注射做预处理,接着再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对两组治疗三个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PEP发生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持续PEP发生率等几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效果安全可靠,有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PEP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游建冰;王燕兰;许翠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时期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语言、肢体康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护理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时期护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语言、肢体康复速度,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外科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实验组与两组常规组,每组各53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措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而言,在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光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给予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于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孕妇4320例,按照我院彩超检查方法对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胎儿进行全面超声检查.结果:从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患者4320例,7例检查为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检查率为0.16%,其中,5例处于颈部后面,2例处于颈部侧面,1例处于颈部前面,均呈现为分隔型淋巴管瘤.2例为合并多发畸形淋巴管瘤,5例为中期妊娠胎儿,1例为晚期妊娠胎儿.结论:超声检查过程中,能够准确检查出中期妊娠以及晚期妊娠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是目前临床上为有效的一种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后续治疗和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芝芝;赵天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细节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细节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在对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探讨救治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88例患者中,成功脱险患者85例,死亡患者共3例,死亡原因包括送治较晚、伤情过重等,抢救成功率为96.59%;治疗结束后,通过与患者家属的积极沟通交流,53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满意,33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基本满意,2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不满意,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7.93%.结论:在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士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分析心脑血管患者停服阿司匹林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解决.方法:有目的的筛选在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患者302例,根据是否有过停服阿司匹林经历分为两组,A、B组;B组患者为停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血压等进行统计学比较,以停药率和不良反应率为观察指标,分析患者停药的原因和危害,提出解决对策.结果:A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长于B组,每天用药量多于B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A组停药率为13.9%,B组停药率为33.12%,因担心出现不良反应和认为没必要服药的患者分别约占11.91%、28.48%;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持续服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多数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认识不够盲目停药,有的患者因为担心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停药.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宣传疾病和药物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门诊接治的74例疑诊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采用双盲数字均分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非综合治疗,实验组37例患者给予综合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抑郁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确诊为抑郁症患者,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得分降低幅度明显,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8%vs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4例抑郁症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后,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对于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认知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在未婚女性流产后服务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60例患者在进行人工流产后,30例患者给予口服避孕药(达英-35)治疗,30例患者给予人工周期替代药(克龄蒙)治疗,均给予流产后相关服务,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出血时间、月经转归时间、月经紊乱发生率、术后妊娠、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达英-35组患者服药3个周期后,阴道出血持续和术后第一次月经转归时间较克龄蒙组效果显著,发生月经紊乱的概率显著低于克龄蒙组;达英-35组术后没有患者出现再次妊娠,克龄蒙组有3例患者出现再次妊娠;达英-35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更合理、有益、安全,加强流产后服务对保护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有意义.
作者:杨昆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重点与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一年内收治的40例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后患者的常规护理,其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0%,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回复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淑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