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方法

罗勤;陈静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外科治疗,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综合治疗期间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收录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对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治疗全过程进行护理观察,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于7d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对患者护理康复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本次6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痛、视力下降、同侧偏头痛、恶心、呕吐等;经过针对性护理与观察,本次60例均有效,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家属评估护理满意度高.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期间,实时采取护理措施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方法

    目的 研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综合治疗期间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收录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对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治疗全过程进行护理观察,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于7d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对患者护理康复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本次6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痛、视力下降、同侧偏头痛、恶心、呕吐等;经过针对性护理与观察,本次60例均有效,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家属评估护理满意度高.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期间,实时采取护理措施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勤;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致心电图异常的分析及护理建议

    目的 分析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导致的异常心电图,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对象为我院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共计420例,皆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于其治疗前、治疗15天、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的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分析.结果 420例精神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8.3%.其中,氯氮平治疗发生率56.7%,其次为氯丙嗪48.3%、奋乃静45.0%、喹硫平20.0%、阿立哌唑20.0%、利培酮17.6%.喹硫平组、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比较,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后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以及ST改变为多见.在用药之后的15天,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为54.6%.结论 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导致其心电图的改变,应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定期协助患者做心电图复查,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林转林;郑家仁;李长远;洪金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门诊化疗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门诊化疗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护理方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肿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健康需求调查表行调查,统计患者健康需求.结果 化疗前,患者治疗方案及病情了解率为93.7%,对化疗药物的了解率为91.7%,与医护人员交谈意愿较高者为89.6%;化疗后,护理人员继续提供健康指导者占比为95.8%.结论 了解肿瘤患者门诊化疗的健康需求,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并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梁杏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研究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为了探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本文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缬沙坦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比较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相关指标.结果 通过观察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相关指标,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SBP、DBP、24hPro的数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数值,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AER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显示观察组患者下降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N、SCr、K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朱治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TCD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采用PTCD联合胆道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为期,共挑选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为自愿不采取手术治疗.为其提供PECD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方法,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率,并开展为期12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为(150.02±20.38)μmol/L,而治疗前其含量为(273.68±42.79)μmol/L,同时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以及直接胆红素含量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TCD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短期治疗效果突出,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较低.

    作者:贾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偏瘫患者行综合性神经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中抽选90例,根据入院编号单双数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疗法:44例对照组行神经科的基础疗法,46例研究组行综合性神经康复疗法,统计治疗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和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疗法效果突出,可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冯云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共计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3.5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加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观察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用药差异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以及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丹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脑出血患者,通过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以来,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出血量、出血的部位与患者的预后效果关系.结果 在8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57例基底节区出血,14例丘脑出血.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出血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不同治疗时期的影像学特征也不同,患者脑出血在脑干区的死亡率比较高,并且死亡率与脑出血量正相关.结论 CT检测对脑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CT检测能够确定患者脑出血的部位,以及脑出血的时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付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及评估

    目的 评估补肾养心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0例)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补肾养心活血法联合西药)和对照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悸、口干、心烦、胸闷、盗汗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且比较差异大不,P>0.05.结论 补肾养心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作者:凌建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

    目的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方式与急救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控制组与常规组(n=35).常规组实施常规创伤治疗方式,控制组实施损伤控制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的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控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7.14%,常规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57%,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控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4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实施分阶段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优良率,降低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陆廷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人群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人群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到本院体检的孕产妇、公务员及学龄前儿童,时间范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8480名.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480名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实施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HBsAg阳性率为2.4%(206/8480):孕妇122例,公务员84例,学龄前儿童0例;20-35岁抗体阳性率、低免疫应答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50岁以上老年人低.20-35岁乙肝表面抗体含量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上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不同人群乙型肝炎疾病防护知识宣传,发挥定量检测优势,有利于提升人口素质.

    作者:徐美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4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其中,2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200例试验组患者则实施风险意识管理,统计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试验组患者的风险因素认知率、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 临床针对手术室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效果突出,可预防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降黏胶囊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对降黏胶囊的制备方法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高黏血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与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降黏胶囊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对高黏血症的治疗效果良好,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苟正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西药和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方式进行治疗,对用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有效人数27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有效人数39例,总有效率为90.6%,90.6%>67.5%,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不良症状,不良反应率为10%,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症状,不良反应率为4.6%,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法进行治疗,其整体优势明显,能有效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患者对该治疗方式满意率比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万州区基层医护人员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及效果研究

    总结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采用集中式培训方法对534名基层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并经理论知识及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价培训效果.培训前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合格率为39.3和36.0,培训后为95.5和97.8%,有显著提高.

    作者:陈丽华;朱光凝;邓小华;张建敏;罗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 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方法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48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患者在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共6例,发生率为12.5%,其中1例患者出现囊袋破溃现象、1例囊袋感染、4例囊袋积血,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均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加强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术后观察,不断提高术中的操作水平,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博;甘露;黄大萍;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中风下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期临床疗效.结果 中医康复治疗前后40例中风下肢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功能综合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中风下肢偏瘫运动功能,为其自理能力的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庄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临床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血脂正常的冠心病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的用量为20mg/天,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的用量为40mg/天,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炎症、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反应指标和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对照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7.8%,较观察组的4.4%要高很多;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大剂量用量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显著改善心功能,大大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征;傅金木;蔡笔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速公路大型车祸的现场管理与院前急救研究

    目的 探讨高速公路大型车祸的现场管理方法及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对某地区高速公路连撞大型车祸的现场管理措施和院前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高效的现场管理和有序的院前急救,在两次高速公路大型车祸中,现场当即死亡2例,重伤4例,轻伤22例.结论 面对特殊场地的大型车祸现场,医护人员需要实施有效的现场管理,保障各项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现场救援中,要做到有效分诊和紧急抢救,在转运过程中采取正确的转运方法避免发生再损伤,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黄丽芸;余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