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通及心功能的影响

许仕明;安国辉

关键词: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B-型脑钠肽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通率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心电图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为:重组人尿激酶原组40例,尿激酶组40例.住院24小时内通过心电图ST段回落、心肌酶酶峰及临床症状,评估是否再通.24小时内测定B-型脑钠(BNP)水平,2周内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Killip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再通率高,BNP水平低,左室射血分数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检后再通率高,并影响左心功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评价HRCT在检出和显示肺内多发小结节微细表现的价值

    目的 分析HRCT在检出和显示肺内多发小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4例在肺内多发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2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CT和HRCT进行诊断,对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检测效果进行分析,甲组检出人数30例,检出率为71.4%,乙组检出人数39例,检出率为92.8%,乙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内多发小结节患者采用HRCT进行诊断,其优势明显,检出率比较高,检出结果能作为后续治疗依据,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庆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究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减压治疗腰锥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减压术治疗的100例腰锥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观察时间点静息状态下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h内疼痛评分与7d后疼痛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减压术治疗腰锥管狭窄术后尽早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术后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静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水平的变化分析

    目的 对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诊断为胰腺炎患者且作为观察组,另外40例为非胰腺炎患者且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肪酶为(65.3±20.4) U/L;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肪酶为(450.2±11.6) U/L;且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肪酶升高38例,对照组血清脂肪酶升高1例.且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结论 血清脂肪酶含量与胰腺炎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血清脂肪酶含量越高,则胰腺损伤程度越高,因此,通过对血清脂肪酶含量进行检测,能够为胰腺炎患者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高平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对改善老年心绞痛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心绞痛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37%、84.2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可取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更大改善.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影响分析

    目的 对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来我院门诊部取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取药模式.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用药服务模式.在对患者采取用药模式前后,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有效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患者是否按时用药以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药学服务模式,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经过药学服务护理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药房应该加强药学服务管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服务,改善管理细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韦剑梅;李雅琴;李军;彭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无创心功能检测在慢性心衰中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对无创心功能检测在慢性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无创心功能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指数(SI)项上检查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心室舒张终末压(LVEDP)、射血分数(EF)、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CI)、心输出量(C0)等多项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心功能进行检测,可使得诊断症状更加明确,可以清晰地查明量化指标以及特异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则联合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术后随访或患者复查,了解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为20.6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为51.72%,实验组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LVEF水平及运动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心脏再同步联合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春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分析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的收治的8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B超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B超联合心电图的方式诊断患者,进而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 以B超联合心电图的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B超诊断的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B超联合心电图的方式作为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方法效果更显著,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潘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目的 分析小儿白血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 分析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白血病患者96例,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焦虑抑郁情况在护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对治疗的依从性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9.1%,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

    作者:杭卫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枸盐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枸盐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接受枸盐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枸盐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经多潘立酮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相比,枸盐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方案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欧天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心电图疗效(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为10.0%,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为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国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创新型护理模式护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8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创新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88.0±4.5)分高于对照组(70.0±5.5)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88%(62/64)高于对照组78.13%(50/6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阿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

    目的 研究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对两组患者进行内科治疗的程度相同,其中对照组实施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止血率和48h内出血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率均为100%,其中观察组48h内出血复发率为2.86%(1例),对照组48h内出血复发率为30.30%(10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内径止血夹进行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止血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痛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我科室在2016年1月-12月阶段所收治的100例冠心痛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冠心痛室性心律失常疗法进行治疗,并均给予口服胺碘酮,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分级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电图PR间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升高,组内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心电图QRS时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缩短,组内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可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明显改善作用,并显著提高心电图PR间期、缩短心电图QRS时限,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加优秀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雅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自我检测血压、坚持运动、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等自我管理能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泽待;陈丹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中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CT和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科室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MRI组和CT组,每组组内均设置40例研究对象.MRI组患者行MRI扫描诊断,CT组患者行CT扫描诊断.结果 MRI组颞叶损伤、额叶损伤、额颞叶损伤、顶枕叶损伤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诊断相比,MRI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且诊断敏感度更高,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淑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冠心病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探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进程中阿托伐他汀剂量使用差异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结合120例冠心病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60例)与40mg/d(对照组60例)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并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四项血脂检测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而剩余三项指标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3%)与对照组患者(26.7%)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40mg/d的阿托伐他汀剂量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有良好效果,但其相较于20mg/d的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有所增加.

    作者:杨瑞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岗位需求的心血管专科护士管理实践与探讨

    目的 探讨基于岗位需求的心血管专科护士管理实践的重要性.方法 我科根据病人需求以及护理学的发展,设置心血科专科护士岗位,并进行考核.结果 实施以后,护理质量、病人的满意度以及医生认同度明显提高.结论 基于岗位需求的心血管专科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可以使专科护理人员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作者:薄利雪;邹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疗效的研究进展

    急形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急,治愈率低,常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你能力,严重者就危机患者生命.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近几年关于急性脑梗死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说明,指出了急性脑梗死的致病原因及治疗原则,并对现有急性脑梗死治疗情况进行了阐述,说明了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溶栓治疗以及使用中药治疗在现有脑梗死治疗的应用情况,并对其重要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李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对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WEI脑缺血组,其余44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40例到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左侧、右侧厚度指标以及斑块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以及脑缺血组的颈动脉内膜左侧、右侧厚度均高于参照组,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为38例(86.36%)显著高于脑缺血组和参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能够清楚显示出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血管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栋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