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剑梅;李雅琴;李军;彭林
目的 研究分析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胃溃疡患者,将其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75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腹痛持续时间、腹痛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治疗组的IL-2、IL-6、CRP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溃疡采用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疗法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对两组患者进行内科治疗的程度相同,其中对照组实施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止血率和48h内出血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率均为100%,其中观察组48h内出血复发率为2.86%(1例),对照组48h内出血复发率为30.30%(10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内径止血夹进行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止血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其中高血压1级患者18例,2级患者17例,3级患者15例,同时随机选取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所有患者立位、卧位的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浓度以及血管紧张素浓度,记录并作出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立位、卧位血浆肾素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立位、卧位的血浆醛固酮浓度以及血管紧张素浓度要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种差距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很密切的关系,其中的指标如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浓度、醛固酮浓度等可以作为原发性高血压并诊断、分型及分级的有效指标,同时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含量的降低也应该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受到临床的重视.
作者:宋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体会.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治疗的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的治疗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 在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所以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相应的护理干预.
作者:刘新豫;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临床当中较为多发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病情会对机体的各项身体机能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各种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关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多,众多研究者针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展开了研究分析,本研究广泛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对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刘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各班工作清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护士日常工作减少缺漏的影响,为工作清单在护士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质量.方法 通过使用设计合理的各班工作清单对护士工作内容进行提醒,比较使用工作清单前后护士易忽视的工作项目的缺漏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比较使用各班工作清单前、后护士在工作的缺漏率,N1级N2级护士的工作缺漏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使用各班工作清单前N1级和N2级护士的工作缺漏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使用各班工作清单后的N1级和N2级护士的工作缺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能级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各班工作清单进行工作提醒,能减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缺漏情况.
作者:林志华;钟聪华;詹文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心绞痛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37%、84.2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可取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更大改善.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HRCT在检出和显示肺内多发小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4例在肺内多发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2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CT和HRCT进行诊断,对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检测效果进行分析,甲组检出人数30例,检出率为71.4%,乙组检出人数39例,检出率为92.8%,乙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内多发小结节患者采用HRCT进行诊断,其优势明显,检出率比较高,检出结果能作为后续治疗依据,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庆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48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13天,加重1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于入院前13天患者于晨起室内活动时出现胸痛闷、气短,伴心悸、周身乏力,经休息数分钟可逐渐减轻,入院前1天患者于晨起活动时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并随之出现晕厥、小便失禁,5分钟后患者意识转清,仍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随即而入院.入院查体:BP:142/108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平卧位,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明显湿性罗音,叩诊心界无扩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P2>A2,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吕静;魏庆民;王志华;夏东晖;杜瑞娟;王记记;王林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则联合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术后随访或患者复查,了解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为20.6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为51.72%,实验组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LVEF水平及运动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心脏再同步联合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春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单用美托洛尔治疗的患者35例归为对照组,另35例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归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LVEF、LVEDV、LVESV、6min步行试验情况、再住院、心脏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再住院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V、LVESV、6min步行试验情况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好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有效率,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显著改善,而护理有效率显著提高,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聪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对策进行阐述.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统计分析可知,患者的性别、静脉选择、导管置入长度等和PICC感染无明显关联(P>0.05),而输液种类、导管留置时间等均与PICC感染的发生有明显关联(P<0.05).结论 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需要对输液种类、导管的留置时间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保证临床疗效.
作者:任银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分析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血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且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8.0%)与对照组(12.0%)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抗栓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风险,且不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人退行性肺纤维化的DR、CT影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退行性肺纤维化的老年患者一共有136例,对136例患者采取DR、CT以及胸部X线进行检查,对其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胸片DR表现包括有毛磨玻璃样阴影、粟粒样阴影、结节样阴影、粗网织状阴影以及蜂窝肺等;CT表现包括有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蜂窝状以及索条状,58例在磨玻璃影当中能够看见小结节影,48例在两肺可以看见粗大的纤维索条影,36例病人可以看见两肺广泛分布的粗网织结节影;肺部X先表现包括有118例病人为两肺弥漫性阴影.结论 对老年退行性肺纤维化患者采取DR以及CT影像检查,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使临床确诊率明显提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宋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于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替米沙坦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晨间给药,观察组在夜间给药,比较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转变为杓型高血压,转变率为63.64%,对照组中11例患者转变为杓型高血压,转变率为33.3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夜间给药更能纠正血压的大幅波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诊断为胰腺炎患者且作为观察组,另外40例为非胰腺炎患者且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肪酶为(65.3±20.4) U/L;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肪酶为(450.2±11.6) U/L;且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肪酶升高38例,对照组血清脂肪酶升高1例.且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结论 血清脂肪酶含量与胰腺炎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血清脂肪酶含量越高,则胰腺损伤程度越高,因此,通过对血清脂肪酶含量进行检测,能够为胰腺炎患者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高平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给予患者舒适型护理后在手术室护理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总共征集了480例2014年3月-2016年9月两年半年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并按照数字分组法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有2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联合应用舒适型护理,详细观察记录记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其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疗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在患者的VAS评分方面,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要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患者对手术舒适度的评价方面,护理组患者对手术护理的舒适程度的评价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对整个护理满意程度方面,护理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手术患者采用舒适型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增加手术过程中的舒适感,并深受患者的喜爱、认可,应加大临床推广力度.
作者:任颖;乐立盛;刘碧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在胫骨平台骨折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 针对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到2016年7月间收治.结果 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恢复优良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护理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5.0%,组间比较均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现,其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恢复,同时巩固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上官凤华;曾艺清;叶淑琼;胡秀生;陈保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疾病防治知识水平与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病例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其予以综合干预,比较2组疾病防治知识达标率、依从性及西雅图心绞痛(SAQ)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防治知识水平达标率96.23%、依从性良好率75.47%,高于对照组71.70%、39.62%(P<0.05);观察组SAQ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痛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增加其疾病防治知识,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效缓解心绞痛情况,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李明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