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陈质雅;陈瑶琴

关键词:高血压, 混合痔,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重要作用.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组,其中3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另外32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干预组进入到手术室后,心率、血压波动显著要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以及尿潴留发生率皆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护理的同时强调手术室护理配合,能使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78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频率、心电图缺血时间、心电图缺血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应用效果,可改善血小板聚集性,缓解心绞痛发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郭挺;陈叶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6排螺旋CT对诊断肺动脉血栓的应用

    目的 对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期待能为肺动脉血栓的诊断提供更多帮助.方法 选取2014年5月的30名疑似为肺动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后再与手术病理的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排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血栓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非常高,其中,灵敏度达到95.8%,特异度达到83.3%,阳性预测值达到95.8%,阴性预测值达到83.3%,准确度达到93.3%;16排螺旋CT还检测出肺动脉受累分支为621支,其中,肺动脉分段为一级的占据10.8%,肺动脉分段为二级的占据20.3%,肺动脉分段为三级的占据8.5%,肺动脉分段为四级的占据60.4%;此外,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有168支,中央型占据49.4%,偏心型占据28%,闭塞型占据22.6%;另外,进行头-足侧方位检测小组的SD低于进行足-头侧方位小组,且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两组患者的SNR、CNR几乎差不多,数据对比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16排螺旋CT在对肺动脉血栓进行诊断时,具有快速、灵活、准确度高等等优点,在诊断肺动脉血栓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志红;廖云云;朱雪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腹产率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其血流情况与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黔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术后护理.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经过对护理满意度和效果的对比,观察组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的术后对患者按照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邹燕萍;王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在社区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内在我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280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社区治疗,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用药干预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4.3%,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各项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单纯应用降压药治疗相比,社区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能够帮助患者更加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治平;雷华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9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治疗有效率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下降的更为明显,且实验组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与单纯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身体健康,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建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

    目的 对舒适护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4-2016年215例我院精神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患者107例,对照组患者108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结果 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成功率为68.2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96%,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予以其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以提高脑电图检查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方案的临床表现.方法 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而实验组采取常规抗心衰外加胺碘酮治疗策略,观察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不良状况.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67%,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普艳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理状态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我院74例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抑郁、焦虑评估及用药与自我血压检测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自我血压监测和持续用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病人治疗依从性,缓解心理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促进治疗效果,临床可扩展运用.

    作者:钟淑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患者ST段缺血样改变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高血压患者ST段缺血样改变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表现.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阶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ST段缺血样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ST段缺血样改变检出率也随之升高,差异均显著;但动态心电图对各个高血压分级的ST段缺血样改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16例常规心电图确诊为ST段缺血样改变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发现ST段下移幅度>常规心电图显示的结果,且呈持续性改变.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是目前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ST段缺血样改变比较敏感又安全的方法.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利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诊断,判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在我院行妇科门诊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160例,这些患者短期内行宫颈锥切术、宫颈电刀环切术、子宫全切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终病理结果比较完全符合120例(75%),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的有5例,漏诊率是3%.结论 应充分重视对宫颈疾病的早期筛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合理应用阴道镜下活检,可以提供准确活检部位,促进活检阳性率提升,减少漏诊、误诊率,虽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有漏诊的可能,但是仍然是一种创伤小、可靠性高的CIN诊断手段,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者:廖桂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重要作用.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组,其中3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另外32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干预组进入到手术室后,心率、血压波动显著要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以及尿潴留发生率皆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护理的同时强调手术室护理配合,能使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质雅;陈瑶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应用

    目的 探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进行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因素和药物浓度因素,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因素和静脉选择不当,两组患者静脉选择不当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11.7%低于对照组66.7%,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丘芸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症临床防治措施.方法: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 40例中,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分支闭塞1例、支架脱载1例、支架扩张不完全l例.结论 术前做好防范准备,术中及时识别危险性且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将减少引起的严重后果.

    作者:陈晓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创呼吸机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 对无创呼吸机通气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应用的研究.方法 将2010年3月~2016年9月的38例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9例.对照组应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第1、2、5、10天两组的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并进行对比.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医疗支出及半年内再住院次数.所得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住院时间、医疗支出及半年内再住院次数以x2检验.结果 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常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死亡率高,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夜眠等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因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应用无创呼吸机6个月及12个月时的动脉血气提示PaCO2、PaO2较未用无创呼吸机时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半年内再住院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支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对于临床推广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宝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降低惊厥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加快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小珍;洪英姝;黄嫣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比分析玻璃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4周、12周时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低,BUT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玻璃酸钠滴眼液相比,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干眼症状,提高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可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黄文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淀粉样变心肌病的诊疗进展

    淀粉样变心肌病是由于异常折叠蛋白分子构成的不可溶性纤维沉积物在心肌聚集而导致的心肌疾病,其主要表现及治疗与临床分型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吴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康复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护理组(n=40)和常规康复护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康复护理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总有效率75.0%(30/40)显著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62.5%(25/40)(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效果较常规康复护理好.

    作者:林晓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诊胃镜下洗胃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时,使用急诊胃镜下洗胃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胃镜下洗胃干预,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恢复时间,均明显可见观察组改善较快,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用量相对较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 急诊胃镜下洗胃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分析发现,其相比常规的干预方法而言,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恢复,改善其临床情况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林政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