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在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周玲莉;李冬盛;李玉蓉;龚建朝

关键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电图, 高血压心脏病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在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相关指标.结果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房增大、左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49.41%、42.35%,高血压心脏病检出率91.76%;心电图对左房增大、左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45.88%、37.65%,高血压心脏病检出率83.53%.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内径、E/A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在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必要时可将二者联合使用以提高检出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探究

    目的 分析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临床观察情况以及护理的对策.方法 搜集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94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组47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嗜睡、浅昏迷、深昏迷、瞳孔变化、呼吸与心率减慢、不规则心律发生情况都有显著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比较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策,可以降低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应用.

    作者:王培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在缬沙坦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于治疗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4%)明显比对照组(73.33%)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的收缩压(122.57±10.14)mmHg及舒张压(78.34±7.24)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137.45±9.34)mmHg、(91.23±6.69)mmHg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于治疗后空腹的血糖值(5.83±2.27)mmol/L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8.15±2.34)mmol/L均明显比对照组(7.16± 1.48)mmol/L、(10.05±2.54)mmol/L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作者:葛中春;田玉龙;邢玉良;柏松;孙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重要作用.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组,其中3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另外32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干预组进入到手术室后,心率、血压波动显著要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以及尿潴留发生率皆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护理的同时强调手术室护理配合,能使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质雅;陈瑶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预防小儿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对预防小儿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阐述,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轮状病毒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跟踪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出院时间、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就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80%,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情况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家长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75%,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注意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小儿的护理干预工作,临床研究表明护理效果较好,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邓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影响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

    目的 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痛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对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疾病史等进行研究调查,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进行监测,并且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80名冠心痛患者,调查的结果显示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脂等有密切的关系,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在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的时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以便于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控制,为今后冠心病的病变治疗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汪惠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循证学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降低并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

    针对我院ICU和内科二区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导尿管留置患者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分析原因,寻找薄弱环节,应用循证护理学方法制定集束护理措施,对2016年5-10月期间223名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导尿管护理干预,从而降低并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秀玉;翁秀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降低惊厥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加快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小珍;洪英姝;黄嫣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支气管炎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分析,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气滞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疗效、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汤对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陈军;陈联发;许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改善其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冠心病心绞痛112例患者列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全部患者均为为两组(56例/组);于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设定为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综合护理设定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情绪、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情况,并采用满意度答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焦虑情绪、精神抑郁评分分别为(31.8±3.1)分、(27.3±5.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6±5.4)分、(32.4±8.9)分,经分析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其不良情绪,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美芳;曹建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术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大中型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限制组(75例)和开放组(75例),限制组患者在术中限制输血量,开放组患者在术中开放输血量,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限制组患者的输血总量、人均输血量明显低于开放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②限制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限制性输血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输血总量及人均输血量,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发生率,避免了浪费血资源,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涂彩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家庭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家庭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9月我院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家庭护理.统计对比两组家属护理前后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前FCTI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FCT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家庭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研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在毒蛇咬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毒蛇咬伤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急诊科调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临床收治的58例毒蛇咬伤患者资料,对其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按病情轻重,首日给予地塞米松20-40mg,分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递减5-10mg,持续4-5天;对毒蛇咬伤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主要从组织肿胀、坏死、疼痛、水疱、发热、全身不适及感染等方面进行评估.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进行,对58例地塞米松治疗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次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用药治疗,用药治疗全过程未发生消化道穿孔、出血、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接受该方案“地塞米松”治疗患者,全身各种症状缓解快,感染及组织坏死等情况明显减低,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 糖皮质激素用于毒蛇咬伤患者,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可降低感染及组织坏死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田时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对比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70例.进行单双号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为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对其血小板聚集、凝血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对比其心功能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较治疗前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其LVEF、LVESD、LVDED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菊兰;阙海燕;赵志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7至9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急诊科实施急救治疗后并进行院内转运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2016年10至12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急诊科实施急救治疗后并进行院内转运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病情评估后,实施常规院内转运,即由1名急诊护士负责转运护理,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携带所需抢救物品;观察组患者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实施院内转运,即在转运前根据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果,合理安排转运护送人员并携带相应的抢救物品.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心搏骤停、呼吸困难及窒息、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坠床、急救物品准备不全、投诉纠纷、送错科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心搏骤停、呼吸困难及窒息、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事件的处理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护士心理压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运用到急诊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对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有了预见性,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提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危险事件的处理成功率,对于安全完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具有重要的意义.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运用还能够有效缓解院内转运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卓梅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积极地控制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科室采集的血液常规检验标本500份,采取对照研究方式进行本次研究,对500份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分别实施初检和复检,将初检与复检结果不一致的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挑选出来.本次研究中共有49例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初检与复检结果不一致.通过对这49例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来探究影响血液常规检验标本质量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 导致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发生溶血、在输液侧采血、标本送检不及时等临床因素,以及标本离心不充分、水溶时间过长等实验室因素两大类.18例初检发生溶血的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初检与复检结果中的乳酸脱氢酶、血钾、肌酸激酶等各项指标值比较;16例初检在静脉输液同侧采血的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初检与复检结果中的血钾、血钠、血糖等各项指标值比较;8例初检时纤维蛋白未充分析出的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初检与复检结果中的氯、尿素、血糖等各项指标值比较;均P<0.01.结论 临床因素和实验室因素是造成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血液常规检验工作中只有在深入分析导致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确保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合格,提高血液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黄国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腹产率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其血流情况与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黔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 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HT并CH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DBP、SBP、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83%)和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5.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HT并CHD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曹广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全程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床边CRRT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床边CRRT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护理的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力衰竭患者床边CRRT护理中的应用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护患关系.

    作者:陈志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有效沟通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CU室护士运用有效沟通后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护士实行有效沟通措施,对照组则单纯给予心梗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心理状态和睡眠情况等.结果 护士在应用有效沟通对心梗患者进行护理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在运用了有效沟通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稳定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