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兰
目的 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HT并CH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DBP、SBP、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83%)和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5.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HT并CHD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曹广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70例.进行单双号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为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对其血小板聚集、凝血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对比其心功能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较治疗前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其LVEF、LVESD、LVDED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菊兰;阙海燕;赵志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舒适护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4-2016年215例我院精神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患者107例,对照组患者108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结果 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成功率为68.2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96%,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予以其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以提高脑电图检查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择110例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下降,干预组下降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发生脑卒中、心梗等并发症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对于保证老年患者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俞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CU室护士运用有效沟通后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护士实行有效沟通措施,对照组则单纯给予心梗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心理状态和睡眠情况等.结果 护士在应用有效沟通对心梗患者进行护理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在运用了有效沟通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稳定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9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治疗有效率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下降的更为明显,且实验组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与单纯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身体健康,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建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针对我院ICU和内科二区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导尿管留置患者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分析原因,寻找薄弱环节,应用循证护理学方法制定集束护理措施,对2016年5-10月期间223名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导尿管护理干预,从而降低并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秀玉;翁秀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7至9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急诊科实施急救治疗后并进行院内转运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2016年10至12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急诊科实施急救治疗后并进行院内转运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病情评估后,实施常规院内转运,即由1名急诊护士负责转运护理,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携带所需抢救物品;观察组患者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实施院内转运,即在转运前根据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果,合理安排转运护送人员并携带相应的抢救物品.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心搏骤停、呼吸困难及窒息、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坠床、急救物品准备不全、投诉纠纷、送错科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心搏骤停、呼吸困难及窒息、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事件的处理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护士心理压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运用到急诊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对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有了预见性,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提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危险事件的处理成功率,对于安全完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具有重要的意义.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运用还能够有效缓解院内转运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卓梅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在2014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入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终确定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作为研究组进行临床分析,同期纳入健康孕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根据数据结果可以发现,两组在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糖尿病、HELLP、脐带绕颈等四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两组在胎儿窘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巨大儿、胎儿畸形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足月分娩、早产、流产、剖宫产、阴道分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需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进行积极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择期终止妊娠,来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发生以及减少孕产妇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淀粉样变心肌病是由于异常折叠蛋白分子构成的不可溶性纤维沉积物在心肌聚集而导致的心肌疾病,其主要表现及治疗与临床分型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吴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方案的临床表现.方法 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而实验组采取常规抗心衰外加胺碘酮治疗策略,观察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不良状况.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67%,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普艳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时,使用急诊胃镜下洗胃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胃镜下洗胃干预,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恢复时间,均明显可见观察组改善较快,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用量相对较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 急诊胃镜下洗胃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分析发现,其相比常规的干预方法而言,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恢复,改善其临床情况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林政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上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年间来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利用随机分组别的方式将患者分为随机的两组,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利用氨氯地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 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3.47±0.53)mmol/L、(1.75±0.45)mmol/L、(5.42±0.36)mmol/[、(79.30±6.00)mmHg、(122.60±4.00)mmHg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0±0.60)mmol/L、甘油三酯(2.56±0.37)mmol/L、总胆固醇(6.75±0.35)mmol/L以及舒张压(94.20±2.00)mmHg、收缩压(146.30±3.00)mmHg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比对照组得高,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时治疗作用更显著,可以有效地对患者血脂及其血压水平进行改善.
作者:谭传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分析高血压患者ST段缺血样改变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表现.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阶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ST段缺血样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ST段缺血样改变检出率也随之升高,差异均显著;但动态心电图对各个高血压分级的ST段缺血样改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16例常规心电图确诊为ST段缺血样改变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发现ST段下移幅度>常规心电图显示的结果,且呈持续性改变.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是目前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ST段缺血样改变比较敏感又安全的方法.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无创呼吸机通气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应用的研究.方法 将2010年3月~2016年9月的38例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9例.对照组应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第1、2、5、10天两组的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并进行对比.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医疗支出及半年内再住院次数.所得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住院时间、医疗支出及半年内再住院次数以x2检验.结果 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常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死亡率高,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夜眠等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因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应用无创呼吸机6个月及12个月时的动脉血气提示PaCO2、PaO2较未用无创呼吸机时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半年内再住院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支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对于临床推广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宝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实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分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改善躯体疼痛,且对于控制冠心病及糖尿病病情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文海英;彭柯;曾盛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毒蛇咬伤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急诊科调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临床收治的58例毒蛇咬伤患者资料,对其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按病情轻重,首日给予地塞米松20-40mg,分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递减5-10mg,持续4-5天;对毒蛇咬伤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主要从组织肿胀、坏死、疼痛、水疱、发热、全身不适及感染等方面进行评估.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进行,对58例地塞米松治疗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次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用药治疗,用药治疗全过程未发生消化道穿孔、出血、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接受该方案“地塞米松”治疗患者,全身各种症状缓解快,感染及组织坏死等情况明显减低,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 糖皮质激素用于毒蛇咬伤患者,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可降低感染及组织坏死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田时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伴心、脑、肾等多器官器质性损害及功能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目前针对高血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和治疗上,国内外学者从健康教育、药物预防、定期检测血压等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报道及高血压防治经验,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晏福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内在我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280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社区治疗,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用药干预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4.3%,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各项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单纯应用降压药治疗相比,社区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能够帮助患者更加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治平;雷华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分析,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