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银祥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 方法 以我院心血管疾病住院部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在护理中开展风险因素管理,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1)观察组住院期间共发生肺感染3例,未发生坠床与跌倒病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住院期间共发生肺感染7例、跌倒2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满意度为97.08%(233/240);对照组共发生护理纠纷2例,发生率为0.83%,满意度为83.75%(201/24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开展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邹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不稳定型心绞痛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6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8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每天给予10mg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的18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每天给予20mg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血脂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 结果 通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3.3%, 而对照组为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得出有效率达到91.1%,对照组为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下降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运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转变心电图状态及血脂水平,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健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婴幼儿秋季腹泻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调查对象从我院接收秋季腹泻婴幼儿中抽选(共100例),将其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评定疾病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儿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6%、护理满意率为98%,和常规组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 结论 临床针对秋季腹泻婴幼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缩短病程持续时间,提高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马赛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调查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为促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痊愈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患者55例,这110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都经过了专业量表评估,对照组患者在出院之后没有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接受了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后期病情随访,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再住院情况和护理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患者之间,自我护理能力存在差异性,患者出院且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再住院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行为赞同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他们的自我护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会对患者后期痊愈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要想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痊愈、降低患者后期再住院发生率,就必须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相对来说,护理干预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熊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 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0名冠心病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结果 实验发现,经过长期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结论 可以临床大量培养具有综合护理技能的护士,或对在岗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以便综合护理在临床上可以大规模开展.
作者:蒋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麻醉深度中,体征信号起到的作用. 方法 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麻醉手术的患者26例采用根据脑电体征信号分析麻醉深度的方法,对麻醉深度进行评价,分析脑电体征信号在判断麻醉深度中起到的作用. 结果 26例患者采用脑电体征信号评估麻醉深度的方法,能够明确得出脑电值随着麻醉深度的逐渐加深而减少的数值,进而通过脑电值信号判断麻醉深度. 结论 体征信号分析患者手术时的麻醉深度,能够全面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用药.
作者:高银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28例, 均给予急救护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急救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给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急救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总结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的经验,提高患者相关知识. 方法 对我院124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该病发病危险因素、运动、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并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讲座与大家交流,以求达到提高认识率、控制率和治疗率,真正起到预防和防治并发症发生,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在出院前,给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疾病认识和掌握情况.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减少. 结论 指导和督促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提高和学会自我保健、自我检查意识,有利于保持血压稳定,从而提高了临床的治疗率,复发率降低.
作者:韦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在眼内出血性疾病治疗中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78例眼内出血性疾病患者实施研究,把7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眼内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益脉康片治疗,观察组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 使用益脉康片治疗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使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眼内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并配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及时康复有良好效果,可临床推广.
作者:杨会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静脉血栓性疾病运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对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实施诊治的58例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所选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所选的30例患者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8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缓解时间、新的DVT出现以及心法的肺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未见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出现出血时间的几率多于观察组. 两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静脉血栓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但是对照组换则会出血事件多于观察组,而且对照组药物调整的频率多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血栓性疾病运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但是利伐沙班治疗出血的情况相对较少,而且不需要多次调整药物剂量,对患者来说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祁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和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部感染47例. 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对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分析病原菌种类,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 结果 年龄>60岁、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有抽烟史、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原菌以真菌为主(25.5%),其次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0%)、大肠埃希菌(17.0%)、金黄色葡萄球菌(10.6%)、肺炎克雷伯菌(8.5%)、粪肠球菌(8.5%). 患者经对症治疗处理后,45例感染得到控制(95.7%),2例感染加重死亡(4.3%).结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治疗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和护理措施,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且收治的高血压危象患者,共58例予以临床救治及护理. 结果 58例患者中,血压平稳下降的有2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38例住院治疗前血压水平降低18%-33%, 均得到合理且有效的救治. 结论 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而言,有效及时的院前救治与护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50例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中,对患者临床采取常规药物方案治疗,对研究组中,临床中应用个性化药物方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结果 对于临床中两组患者,研究组中患者在个性化药物方案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无发生降糖速度过快情况,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心血管疾病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预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避免降糖过快,对其应用个性化药物方案治疗,临床疗效好,降低患者临床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对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鲁庆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手段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对照组为采用胺碘酮单一治疗方式治疗,观察者为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在缓解病情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克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院选取了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急诊治疗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综合急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情况. 结果 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为(0.74±0.24) min,对照组为(2.97±0.63)min;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为(8.96±2.19)min,对照组为(22.62±5.64)min;观察组抢救时间为(60.28±7.44)min,对照组为(38.11±6.64).与对照组对比,各指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把抢救有效率显著增加,对患者预后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玉香;谭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纳入78例行PCI治疗的首发糖代谢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予以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PIC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对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陈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 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9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运动、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教育,并结合各类护患活动,增进患者疾病认识,以求达到提高认识率、控制率和治愈率,真正起到预防和防治并发症发生,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在出院前,给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疾病认识和掌握情况.结果 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发病率. 结论 针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帮助患者提高和学会自我保健、监督意识,可有效促进血压稳定的维持,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了临床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继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血溶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导入溶栓导管成功,成功率为100.00%;12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6例患者血栓基本溶解,2例患者血栓部分溶解;溶栓后患者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静脉通畅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利用药物介入方式对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莫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 主要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胺碘酮急诊治疗. 结果 经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心率和心电图监测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应用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十分有效,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率等相关指标,还可以在降低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的痉挛性偏瘫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艾灸治疗. 使用Ashworth评估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利用Barthel评估其生活能力. 结果 实验组的Ashworth和Barthel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灸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症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