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莫桂清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血溶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导入溶栓导管成功,成功率为100.00%;12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6例患者血栓基本溶解,2例患者血栓部分溶解;溶栓后患者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静脉通畅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利用药物介入方式对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应用效果良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病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冠心病病人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 将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应用DES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结果 研究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小直径以及绝对内径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P均<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MLD、绝对内径丢失以及管腔狭窄程度与对照组对比P均<0.05.结论 治疗冠心病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能够明显缓解轻管腔狭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梁承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心力衰竭改善、ST段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恢复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韶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比较观察

    目的 研究静脉血栓性疾病运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对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实施诊治的58例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所选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所选的30例患者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8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缓解时间、新的DVT出现以及心法的肺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未见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出现出血时间的几率多于观察组. 两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静脉血栓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但是对照组换则会出血事件多于观察组,而且对照组药物调整的频率多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血栓性疾病运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但是利伐沙班治疗出血的情况相对较少,而且不需要多次调整药物剂量,对患者来说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祁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调查及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调查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为促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痊愈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患者55例,这110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都经过了专业量表评估,对照组患者在出院之后没有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接受了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后期病情随访,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再住院情况和护理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患者之间,自我护理能力存在差异性,患者出院且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再住院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行为赞同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他们的自我护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会对患者后期痊愈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要想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痊愈、降低患者后期再住院发生率,就必须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相对来说,护理干预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熊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协助评价左前降支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逆转

    目的 观察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协助评价冠心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PCI) 术后左心室功能逆转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2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飞利浦IE33型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两组受检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两组患者FS、sEF、LVE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前Tmsv16-SD%、Tmsv16-Dif%、LVEDV、LVESV较对照组更高,LVEF、PER/EDV及PFR/ED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7d和3个月LVEDV、LVESV、Tmsv16-SD%、Tmsv16-Dif%明显低于术前,LVEF、PER/EDV、PFR/EDV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发生左心室重构,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实施PCI手术,可有效逆转心室重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反映出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逆转,对评价PCI术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熊思;罗长军;潘永寿;冯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高血压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确诊患者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分析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认知程度、血压水平变化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结果 患者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高于教育前,并且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低于教育前,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曲美他嗪对冠心病(CHD)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CHD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38例. 两组均接受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变化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脑钠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曲美他嗪治疗CHD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伏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婴幼儿秋季腹泻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调查对象从我院接收秋季腹泻婴幼儿中抽选(共100例),将其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评定疾病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儿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6%、护理满意率为98%,和常规组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 结论 临床针对秋季腹泻婴幼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缩短病程持续时间,提高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马赛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所选的这100例病例中心房颤动病人有45例,非心房颤动的病人有55例,正常对照组病例有20例.所选的这些病例全部都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将患者的静脉血液留置出来以供检验,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定方法测定血液血清中的BNP水平. 结果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BNP水平,我们能够看到: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并且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P<0.05),血浆BNP水平越高,患者并发心房颤动概率越大. 结论 血清BNP水平与心房颤动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心房颤动会引起血清中BNP水平的升高, BNP水平升高,并发心房颤动概率增大,因此血清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预测方法.

    作者:袁诚;江玮;汪丽莎;许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卵磷脂络合碘胶囊在眼内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在眼内出血性疾病治疗中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78例眼内出血性疾病患者实施研究,把7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眼内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益脉康片治疗,观察组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 使用益脉康片治疗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使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眼内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并配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及时康复有良好效果,可临床推广.

    作者:杨会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且收治的高血压危象患者,共58例予以临床救治及护理. 结果 58例患者中,血压平稳下降的有2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38例住院治疗前血压水平降低18%-33%, 均得到合理且有效的救治. 结论 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而言,有效及时的院前救治与护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将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前来就诊的2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导管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 结论 应用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可靠,能有效性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作者:周敬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临床探讨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 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三组, 分别是A组、B组、C组,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死亡率是5%,B组患者的死亡率是20%,C组患者的死亡率是45%,C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与A组,差异性显著(P<0.05).C组患者的24h、30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是45%、55%、60%,A组分别是25%、5%、15%,B组分别是25%、25%、35%,C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极为重要,尤其是正后壁、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主要是因为出现这种临床症状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及时给予有效处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N)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单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略低于对照组10.0%(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比单独用药,疗效更高,安全性好.

    作者:陈新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为甲亢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他巴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汪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院选取了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急诊治疗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综合急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情况. 结果 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为(0.74±0.24) min,对照组为(2.97±0.63)min;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为(8.96±2.19)min,对照组为(22.62±5.64)min;观察组抢救时间为(60.28±7.44)min,对照组为(38.11±6.64).与对照组对比,各指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把抢救有效率显著增加,对患者预后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玉香;谭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严重产后出血32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分娩后严重出血产妇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压迫法、盆腔动脉栓塞及子宫切除术,统计手术治疗的效果. 结果 32例患者中,给予单用宫缩剂止血2例,宫腔填塞术治疗23例,6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及1例子宫切除术,均成功止血. 结论 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其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综合患者生育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周永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总结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的经验,提高患者相关知识. 方法 对我院124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该病发病危险因素、运动、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并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讲座与大家交流,以求达到提高认识率、控制率和治疗率,真正起到预防和防治并发症发生,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在出院前,给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疾病认识和掌握情况.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减少. 结论 指导和督促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提高和学会自我保健、自我检查意识,有利于保持血压稳定,从而提高了临床的治疗率,复发率降低.

    作者:韦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 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较大.

    作者:罗义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病变定位诊断的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临床用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检查重点放在左右冠状动脉主干. 结果 50例川畸病患儿,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患儿18例,冠状动脉扩张10例,冠状动脉瘤例7,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1岁组与>1岁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时间、扩张程度、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程与恢复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定位诊断中,超声心动图诊断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安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