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潇
目的 探讨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 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较大.
作者:罗义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纳入78例行PCI治疗的首发糖代谢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予以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PIC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对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陈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N)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单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略低于对照组10.0%(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比单独用药,疗效更高,安全性好.
作者:陈新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究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1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对护理服务以及护士态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采取人性化服务,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使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 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0名冠心病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结果 实验发现,经过长期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结论 可以临床大量培养具有综合护理技能的护士,或对在岗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以便综合护理在临床上可以大规模开展.
作者:蒋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肠瘘患者皮肤护理效果. 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40例肠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实施基础护理,另一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皮肤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5%,护理成功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护理成功率是60%,差异性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肠瘘患者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保证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能够缩减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量,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陈琴梅;孔庆仙;张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合理用药分析,促进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420例患者中出现的用药问题并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 结果 4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6例存在用药问题,占总人数的6.2%. 其中,配伍用药不合理9例,占总人数的2.1%;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6例,占总人数的1.4%;用法用量不合理5例,占总人数的1.3%;用药与诊断不对应3例,占总人数的0.7%;忽略用药禁忌症3例,占总人数的0.7%. 结论 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提出合理用药应对措施对促进心血管内科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费必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于冠心病,本文探讨分析双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冠心病患者共计216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108例患者接受双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0.19%),组间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应用双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临床疗效较高,病情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鲁团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TAE)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 结果 用药后,对照组患者的LF、HF以及LF/HF变化不明显(P>0.05), 观察组患者的LF、HF以及LF/HF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 结论 TAE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张力、阻滞交管神经活性,使冠状血管扩张,改善心肌缺氧情况,从而起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作者:张海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血溶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导入溶栓导管成功,成功率为100.00%;12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6例患者血栓基本溶解,2例患者血栓部分溶解;溶栓后患者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静脉通畅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利用药物介入方式对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莫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单纯高血压老年患者、45例单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及45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组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TC、LDL水平较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显著提高,HDL水平较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5);与高血压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作者:徐安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护理相应措施,寻找合适护理方式. 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病历100例,按病例的单号和双号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50例仅进行一般护理(对照组),另外50例进行一般护理加心理护理(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HrQOL指标进行测定以衡量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4%),且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2%). 结论 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毛玉荣;张金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感染因素进行调查.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13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资料,调查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39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占比例的73.4%,其中55例胃溃疡患者有37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67.3%,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34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72.3%,37例复合性溃疡患者有3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83.8%. 年龄、进餐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P<0.05. 结论 饮食习惯、年龄、家族史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患者病情监测,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机率.
作者:罗永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为甲亢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他巴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汪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后,对患者血脂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有何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40例,随机上述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20例患者,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进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经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对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的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心血管内科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静脉血栓性疾病运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对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实施诊治的58例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所选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所选的30例患者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8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缓解时间、新的DVT出现以及心法的肺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未见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出现出血时间的几率多于观察组. 两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静脉血栓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但是对照组换则会出血事件多于观察组,而且对照组药物调整的频率多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血栓性疾病运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但是利伐沙班治疗出血的情况相对较少,而且不需要多次调整药物剂量,对患者来说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祁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期间,共8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数量40例,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法,实验组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并在结束护理后,对两组的血压改善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6.45±0.56)分,对照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10.78±1.43)分;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改善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纽曼保健系统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将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前来就诊的2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导管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 结论 应用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可靠,能有效性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作者:周敬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且收治的高血压危象患者,共58例予以临床救治及护理. 结果 58例患者中,血压平稳下降的有2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38例住院治疗前血压水平降低18%-33%, 均得到合理且有效的救治. 结论 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而言,有效及时的院前救治与护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用药与不规律用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规律用药组(观察组)和不规律用药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三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血栓形成率、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心衰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两组对比观察,规律用药的术后再狭窄、血栓、心绞痛以及心衰发生率均比不规律用药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服用药物可改善患者术后再狭窄的情况,减少血栓形成,避免心绞痛发生,减少心衰. 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上应提高患者术后规律用药的意识.
作者:李谨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