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兰
目的 对冠心病病人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 将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应用DES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结果 研究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小直径以及绝对内径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P均<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MLD、绝对内径丢失以及管腔狭窄程度与对照组对比P均<0.05.结论 治疗冠心病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能够明显缓解轻管腔狭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梁承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应用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药物的使用奠定基础.方法 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收了10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80mg缬沙坦,每日一次,另一组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当血压逐渐趋于平稳且患者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将缬沙坦增加至160mg,患者用药期间的血压、心率均正常,观察两组患者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缬沙坦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 结果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00%)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不同,大剂量的缬沙坦减少了再次住院的次数,使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增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中痊愈49例(43.4%),明显好转54例(47.8%),无改善6例(5.3%),死亡5例(4.4%).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肺部啰音、浮肿,在发病后常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性脑病,严重不能控制感染,呼吸衰竭. 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是慢性病理过程,在发病后常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改变,在治疗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
作者:段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的痉挛性偏瘫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艾灸治疗. 使用Ashworth评估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利用Barthel评估其生活能力. 结果 实验组的Ashworth和Barthel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灸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症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17例冠心病患者和94例非冠心病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应用DMS动态心电分析软件离线测定其24h的DC、AC值及HRV时域分析指标 (SDNN、rMSSD), 并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冠心病组的DC、SDNN、rMSSD降低,AC升高;DC值与平均心率之间呈负相关,与SDNN、rMSSD之间呈正相关;AC值与平均心率之间呈正相关,与SDNN、rMSSD之间呈负相关. 结论 DC、AC与HRV有相关性;DC值可以定量评估冠心病(CHD)患者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
作者:冯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影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因素,探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临床资料与同时期的健康孕妇进行对比,找出影响该疾病的主要因素;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降压、解痉、镇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妊娠高血压史、患者的肥胖和产检情况;观察组治疗总体有效的为58例(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体有效的52例(8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降压、解痉、镇静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手段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对照组为采用胺碘酮单一治疗方式治疗,观察者为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在缓解病情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克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责任包干制在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以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90例心心衰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衰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责任包干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出院半年内对患者进行家访,比较两组患者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责任包干制在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护理质量,提升心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再入院率.
作者:辛易勋;罗爱林;罗祺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高血压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确诊患者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分析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认知程度、血压水平变化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结果 患者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高于教育前,并且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低于教育前,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功能性胃肠病流行情况,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借助于三级抽样法,对我地区范围内3000例观察对象进行调查,并就其年龄、患病情况、性别以及心理状态的各不相同加以对比. 结果 不同性别间,功能性肠胃病患病情况对比,男性患病例数较多于女性,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观察者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均在30.0%~71.0%间;以50~59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为70.3%,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胃肠病1620例患者发现伴有焦虑情绪障碍者127例,抑郁情绪障碍者158例;无功能性胃肠病1380例中焦虑情绪障碍者62例,抑郁情绪障碍者78例;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地区功能性胃肠病50岁以上人群属高危人群,心理因素与发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罕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 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0名冠心病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结果 实验发现,经过长期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结论 可以临床大量培养具有综合护理技能的护士,或对在岗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以便综合护理在临床上可以大规模开展.
作者:蒋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肠瘘患者皮肤护理效果. 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40例肠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实施基础护理,另一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皮肤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5%,护理成功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护理成功率是60%,差异性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肠瘘患者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保证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能够缩减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量,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陈琴梅;孔庆仙;张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协助评价冠心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PCI) 术后左心室功能逆转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2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飞利浦IE33型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两组受检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两组患者FS、sEF、LVE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前Tmsv16-SD%、Tmsv16-Dif%、LVEDV、LVESV较对照组更高,LVEF、PER/EDV及PFR/ED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7d和3个月LVEDV、LVESV、Tmsv16-SD%、Tmsv16-Dif%明显低于术前,LVEF、PER/EDV、PFR/EDV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发生左心室重构,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实施PCI手术,可有效逆转心室重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反映出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逆转,对评价PCI术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熊思;罗长军;潘永寿;冯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为甲亢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他巴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汪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且收治的高血压危象患者,共58例予以临床救治及护理. 结果 58例患者中,血压平稳下降的有2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38例住院治疗前血压水平降低18%-33%, 均得到合理且有效的救治. 结论 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而言,有效及时的院前救治与护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曲美他嗪对冠心病(CHD)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CHD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38例. 两组均接受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变化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脑钠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曲美他嗪治疗CHD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伏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经股血管入路心导管介入手术健康教育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方法 将2015年1~6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经股血管入路行心导管介入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后各项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经股血管入路心导管介入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宣教,可减少下肢血管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时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讨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传统疗法,试验组54例患者另接受左西孟旦给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6%、11.1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效率分别为72.22%、9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左西孟旦应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明显,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建议作为首选方案使用.
作者:陈训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在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临床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极多,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当前, 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防治的核心方法主要是改善治疗的方式,然而,仅仅对治疗方式进行改善还是不够的,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完善也有着极大的效果. 笔者在本文中对于当前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
作者:周才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院选取了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急诊治疗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综合急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情况. 结果 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为(0.74±0.24) min,对照组为(2.97±0.63)min;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为(8.96±2.19)min,对照组为(22.62±5.64)min;观察组抢救时间为(60.28±7.44)min,对照组为(38.11±6.64).与对照组对比,各指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把抢救有效率显著增加,对患者预后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玉香;谭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