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罗布麻片结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克壤

关键词:冠心病, 复方罗布麻片, 胺碘酮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手段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对照组为采用胺碘酮单一治疗方式治疗,观察者为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在缓解病情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为甲亢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他巴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汪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纳入78例行PCI治疗的首发糖代谢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予以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PIC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对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陈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和胸部HRCT联合诊断肺高压

    目的 探讨经超声心动图和胸部HRCT诊断肺高压. 方法 心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36mmHg的124例患者,测量胸部HRCT下MAPD及肺段动脉与伴随支气管横径比值(ABR),测量肺动脉与同层面升主动脉直径比(rPA)评估他们相关性. 结果 15.7%的SPAP36-50mmHg组同时符合MAPD≥29mm且伴有3个或以上ABR≥1,而SPAP>50mmHg组为92.6%.SPAP>50mmHg组rPA显著较高.对SPAP及MAPD进行排除年龄影响因素的偏相关分析,r=0.486,P<0.001.讨论 本研究可看出,SPAP>50mmHg与MAPD≥29mm且有3个或以上ABR大于1,符合率明显提高. SPAP与MAPD存在低度正相关性. 所以对于无进行右心导管检查的医院,推荐SPAP>50mmHg,考虑存在肺动脉高压,联合胸部HRCT证据,以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黄浩;陈湘平;郭永明;刘歆;李程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cTnT、血清心肌酶.结果 cTnT检测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与血清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联合心肌酶检测阳性率检出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 结论 快速检测cTnT可及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该方法具有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联合心电图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复方罗布麻片结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手段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对照组为采用胺碘酮单一治疗方式治疗,观察者为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在缓解病情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克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后,对患者血脂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有何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40例,随机上述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20例患者,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进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经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对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的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心血管内科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婴幼儿秋季腹泻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调查对象从我院接收秋季腹泻婴幼儿中抽选(共100例),将其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评定疾病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儿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6%、护理满意率为98%,和常规组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 结论 临床针对秋季腹泻婴幼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缩短病程持续时间,提高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马赛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肠瘘患者皮肤护理体会

    目的 探析肠瘘患者皮肤护理效果. 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40例肠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实施基础护理,另一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皮肤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5%,护理成功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护理成功率是60%,差异性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肠瘘患者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保证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能够缩减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量,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陈琴梅;孔庆仙;张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曲美他嗪对冠心病(CHD)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CHD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38例. 两组均接受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变化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脑钠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曲美他嗪治疗CHD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伏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临床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极多,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当前, 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防治的核心方法主要是改善治疗的方式,然而,仅仅对治疗方式进行改善还是不够的,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完善也有着极大的效果. 笔者在本文中对于当前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

    作者:周才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用药与不规律用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用药与不规律用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规律用药组(观察组)和不规律用药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三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血栓形成率、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心衰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两组对比观察,规律用药的术后再狭窄、血栓、心绞痛以及心衰发生率均比不规律用药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服用药物可改善患者术后再狭窄的情况,减少血栓形成,避免心绞痛发生,减少心衰. 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上应提高患者术后规律用药的意识.

    作者:李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心力衰竭改善、ST段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恢复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韶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N)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单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略低于对照组10.0%(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比单独用药,疗效更高,安全性好.

    作者:陈新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单纯高血压老年患者、45例单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及45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组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TC、LDL水平较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显著提高,HDL水平较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5);与高血压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作者:徐安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护理相应措施,寻找合适护理方式. 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病历100例,按病例的单号和双号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50例仅进行一般护理(对照组),另外50例进行一般护理加心理护理(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HrQOL指标进行测定以衡量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4%),且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2%). 结论 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毛玉荣;张金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辅酶Q10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及QT变异的影响

    目的 了解辅酶Q10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及QT变异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诊断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共60例. 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曲美他嗪. 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再入院率、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QTc、QTd、FS、LVEF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心功能NYHA分级、LVEDD、LAD、IVRT、E/A指标虽两组治疗后均有所改善,然改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辅酶Q10在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心衰症状及QT间期和QT变异度方面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 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9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运动、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教育,并结合各类护患活动,增进患者疾病认识,以求达到提高认识率、控制率和治愈率,真正起到预防和防治并发症发生,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在出院前,给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疾病认识和掌握情况.结果 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发病率. 结论 针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帮助患者提高和学会自我保健、监督意识,可有效促进血压稳定的维持,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了临床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继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血管住院患者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 方法 以我院心血管疾病住院部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在护理中开展风险因素管理,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1)观察组住院期间共发生肺感染3例,未发生坠床与跌倒病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住院期间共发生肺感染7例、跌倒2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满意度为97.08%(233/240);对照组共发生护理纠纷2例,发生率为0.83%,满意度为83.75%(201/24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开展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邹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引起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引起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卒中引起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纳入30例. 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治疗. 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引起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高血压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确诊患者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分析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认知程度、血压水平变化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结果 患者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高于教育前,并且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低于教育前,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