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瓦尔·阿不力孜;赵景贺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门诊部与住院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PW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LVPWD、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LVPW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心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心身疾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心身疾病患者(研究1组)、46例抑郁症患者(研究2组)和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一般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AMD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Τ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述情障碍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1组ΤAS中因子1、2、4评分、HAMD量表部分因子评分高于一般组(P<0.05),研究2组ΤAS和HAMD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述情障碍参与了心身疾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心身疾病患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
作者:初继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复方丹参滴丸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把7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结果无论是在心绞痛疗效方面,还是在心电图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要高(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复发丹参滴丸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心绞痛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改善心电图;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朱丽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所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产妇焦虑(SAS)、抑郁(SDS)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使产妇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并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240例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8,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与对照组(n=172,行抗血小板治疗),而后评判其防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多样,给予其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抗血小板治疗,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慧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总结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05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结合收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组间因素比较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统计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可测指标的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患者危险分层越高,其多重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越明显,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在多重危险因素中,高敏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检葡萄糖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都具有密切关联,应当将危险因素的控制管理作为防治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潘焱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摸球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分成舒适组和一般组,予以舒适组患者舒适护理,予以一般组患者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舒适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t=5.785;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t=5.458;P<0.05),舒适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与一般组患者家属的67.0%比较差异明显(χ2=4.170;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高晓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于术后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48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LI)及自理能力(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QLI评分、FIM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加快术后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薛凤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该病上的临床价值以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共计200例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收治时间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然后,随机将这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各有100例,实验将对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0%,而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0%(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于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很有疗效且安全。
作者:孟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的疗效情况。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将他们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观察组给予ACEI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的临床诊治效果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诊治,观察组患者的LADD、LVEDD、LVEF指标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1.79%),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率(12.82%)同对照组患者(2.56%)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治,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科学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姜子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4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行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患儿共200例,将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n=50)患儿予以传统采血法,B组(n=50)患儿予以沐浴后采血法,C组(n=50)患儿予以足浴后采血法,D组(n=50)患儿予以“O”型松握足跟采血法,观察四组患儿的血斑大小、采血时间、一针成功率、新生儿损伤。结果 A组患儿血斑小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血斑明显小于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血斑小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儿血斑(5.8±0.6)mm、(6.3±1.2)mm,明显小于D组(6.6±1.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采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采血时间,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一针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一针成功率,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一针成功率60%,明显低于D组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足跟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A、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应用“O”型松握足跟采血法,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血斑,降低采血时间、新生儿足跟红肿发生率,提高一针成功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邢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内科急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内科急诊接收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抽选(100例),将其分成不同处理组,即:对照组(纳洛酮疗法)、研究组(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疗法),预后对总体结果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6.0%,和对照组的80.0%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清醒、症状消退时间在对照组之下,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内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病症,加快康复进度,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吴争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PANS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7.42%,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Τ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Τ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Τ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作者:刘兴刚;吕金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一共有1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过程当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将病人血压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病人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丽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将74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390例和对照组3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双心护理,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H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干预组患者HAD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HAD评分无明显变化;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双心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吕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2015年9月我院彩超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心电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DED)的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心电图表现。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检验结果与DED检验结果的阳性吻合率较高。结论心电图对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刘昆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影响。方法将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使冠心病患者体内缺血修饰白蛋白有明显下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冠脉供血有关。
作者:马腾;袁芳琪;马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安全服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66例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用药的准确性与准时性,并且,对于患者在进行干预前以及经过干预后对于药物的认知程度、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方法与之间等诸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干预,患者在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均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对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使得患者对于安全用药有着更深的认知程度,了解到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治疗的依从度,坚持安全服药的原则,从而提高自身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廷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采用目标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病例门诊处方19424份作为分析研究数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用药种类、药物利用指数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情况。结果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十分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共有6677份,占34.4%;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处方1655份,占处方总比例8.52%。结论我院在治疗儿科门诊呼吸道患者的合理用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药物使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客观真实的评价,让临床医生获得深层次的警醒,正确意识到所存在的不足,积极通过学习予以改正。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