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影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接收的患有急性腹痛的患者一共有148例,对148例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对其临床诊治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引发急性腹部疼痛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通过临床对症治疗以及分诊以后148例病人全部治愈或者好转,没有出现1例病人死亡。结论急诊内急性腹部疼痛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因此,首先应该明确诊断,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进而使病人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以及对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Τ及MR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且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曾收治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4例,并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均通过CΤ及MR检查,并详细记录了诊断结果,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将手术的结果与上述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从中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诊断的优缺点。结果通过两种方法检查后,CΤ扫描结果与MR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34例椎间盘突出的病例、5例椎间盘真空象病例、10例椎间盘脱出病例、11例椎间盘Schmorl结节病例、14例椎间盘影出病例以及4例椎间盘游离病例,经MR以及CΤ扫描的正确检出率分别100% vs 94.1%、100% vs 60.0%、90.0% vs 80.0%、90.9% vs 72.7%、92.9%v s 85.7%、100%v s 75.0%。结论由此看来MR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缺点是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相对于CΤ扫描价格更高;CΤ扫描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对于某些椎间盘的病变不能进行确诊,由此看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对于CΤ扫描不能确诊的病例进行MR检查。
作者:蔡贤明;吴文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制定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以及实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制定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与实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若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判断胎儿心脏情况以及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对比分析尸检结果和新生儿,确定超声筛查胎儿心脏异常的准确度与应用价值。方法对某院1000例妊娠期孕妇进行超声筛查,判断胎儿心脏情况以及出现心脏异常的类型和数目。对比新生儿心脏检查结果或引产胎儿尸检结果。结果在对胎儿的超声筛查中,共检测出8例患有不同种类的先天性心症病胎儿,除1例自然分娩外,其余7例均引产。自然分娩胎儿的检查结果和尸检结果与超声筛查相符合。结论超声在筛查胎儿心脏异常方面具有方便、准确度好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雪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随机分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对照组单方面采用常规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200例患者在密切观察下完成治疗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的LVEDd、LVFS低于对照组,而LVEF和5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确切。
作者:王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PANS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7.42%,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采取硝酸甘油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方法将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硝酸甘油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短(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硝酸甘油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作者:刘云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慢性肺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科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中抽选,57例为干预组,行护理干预措施;50例为常规组,行基础性护理措施,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2%高于常规组80.0%,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缓解疾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整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所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积极治疗,对照组出现气喘1例、心跳加速1例,减少药物剂量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高症患者,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硫酸镁;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作者:包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240例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8,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与对照组(n=172,行抗血小板治疗),而后评判其防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多样,给予其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抗血小板治疗,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慧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中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选择中医治疗,能够辩证施治,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成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1374例,对其处方中不合理应用药物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结果2012年、2013年、2014年期间,消化内科出现处方用药不合理患者分别为41例、33例、35例,共计109例;消化内科药物应用不合理主要出现在药物用量不当、药物应用重复,以及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等。结论消化内科是临床医疗机构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如何纠正药物不合理应用、提高药物应用效果不仅能够保障佳疗效,还能降低医疗成本,降低药物不合理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医疗机构应积极应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加强消化内科医生药物应用水平及职业道德素养,将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影响降至低,不仅应积极推广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还应全面提高消化内科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降低药物滥用率,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用药疗效。
作者:龚贤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电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安全有效。
作者:赵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所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产妇焦虑(SAS)、抑郁(SDS)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使产妇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并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由我院门诊确诊的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观察床旁超声心动图是否可以观察到患者肺动脉主干的血栓回声征象、分叉处和右房的血栓回声征象以及右室的血栓回声征象,是否能够观察到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的间接征象、右室壁活动减弱的间接征象以及右心负荷增加的间接征象等,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6例患者都有右房室增大的情况发生,患者的肺动脉以及分支内径出现变宽的情况,右室前壁、左室后壁以及室间隔的收缩减弱,但是没有明显异常现象。患者左室、右室以及左房的舒张末期的横径都出现了增加的现象。46例患者都存在三尖瓣反流的现象,重度反流的患者有12例,中度反流的患者有23例,轻度反流的患者有5例,轻微反流的患者有6例。三尖瓣反流的速度为(348.96±79.85)cm/s,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结果为(56.02±22.89)mmHg。结论通过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患者肺动脉主干的血栓回声征象、分叉处和右房的血栓回声征象以及右室的血栓回声征象,并且能够观察到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的间接征象、右室壁活动减弱的间接征象以及右心负荷增加的间接征象等,利用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对患者是否患有急性肺栓塞的情况进行明确的判定,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绍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研究心脏再同步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更好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0名,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传统心内科治疗或心脏再同步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选择传统心内科治疗的患者22名,命名为对照组,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28名,命名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有2人复发,对照组有6人复发,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好,半年复发率少,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水平。
作者:李吉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标准通道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与手术后不良反应上都存在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与不良反应少,且住院费用低,适合应用在基层医院中。
作者:颜家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内科急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内科急诊接收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抽选(100例),将其分成不同处理组,即:对照组(纳洛酮疗法)、研究组(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疗法),预后对总体结果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6.0%,和对照组的80.0%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清醒、症状消退时间在对照组之下,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内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病症,加快康复进度,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吴争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0例,然后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的为15例,满意的为17例,一般满意的为7例,不满意的为11例,总体满意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的为31例,满意的为22例,一般满意的为4例,不满意的为3例,总体满意率为95.00%。总体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闵存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特殊疾病门诊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配法均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内容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比各自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应用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上推广。
作者:黄永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