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利
目的 分析薄层CT扫描诊断喉癌的病症状态,总结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共收录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科室收治的50例喉癌患者资料,分析薄层CT诊断下喉癌的主要病症状态,结合CT诊断结果实施针对性治疗;于12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50例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结果 薄层CT扫描下,喉癌患者主要症状为声嘶、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分为声门上型22例、声门型18例、声门下型10例,经过CT扫描可确定肿瘤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本次结合CT扫描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94%,仅3例短期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薄层CT扫描对喉癌诊断价值高,提高了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值得推广.
作者:马炳莲;潘绍永;田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11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二尖瓣舒张晚期/早期的大血流速度(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 观察组显效人数占比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6.07%(37/56)、89.29%(5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6%(24/56)、64.29%(36/56).观察组患者E/A、LVEF、FS分别为(1.04±0.19)、(58.89±4.56)%、(34.66±2.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9±0.14)、(51.02±4.47)%、(31.88±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有效治疗冠心痛慢性心衰,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作者:李明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一共有68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醋酸钙进行治疗,观察组对患者采取碳酸镧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之前的血磷、血钙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指标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以后的血磷、血钙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龄血症患者采取碳酸镧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金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均给予两组患者心内科一般治疗,一般组患者同时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激酶治疗,在一般组患者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K(磷酸肌酸激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表达水平、LVEF(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存在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K、CK-MB的表达水平均较一般组患者低(P<0.05),LVEF较一般组患者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较一般组患者的75.7高(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MAC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较一般组患者的21.6%低(P<0.05).结论 心内科一般治疗+尿激酶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方案.
作者:汪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录的5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资料;持续护理6个月之后,对50例患者进行回访调查,详细统计护理前后症状的变化;统计50例对本次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等4个级别进行划分.结果 偏瘫是脑出血患者的多发性并发症,造成认知功能、肢体功能等出现严重障碍.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认知功能、肢体功能等明显好转;本次共48例对护理工作满意,仅2例因缺乏专业知识,经过延长护理周期,对工作表示满意.结论 脑出血偏瘫属于严重性症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病情.
作者:陈光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治疗4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观察终效果.结果 低血糖反应发生原因包括进食量过少19例,占39.6%;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6例,占12.5%;运动量过大10例,占20.8%;口服降糖量不当11例,占22.9%;其他2例,占4.2%.干预后所有患者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浓度达到3.9mmol/L及以上.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与饮食、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低血糖发生原因为依据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韦嘉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89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12个月,剂量是10mg/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12个月的TC、LDL-C、TG、HDL-C水平及IMT与斑块积分均优于治疗6个月及对照组,治疗6个月的TC、LDL-C、TG、HDL-C水平及IMT与斑块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疗效确切,避免了疾病发展,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叶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和照顾者对患者的行为管理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对84例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关于疾病护理和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观察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得分和其照顾者对患者的行为管理情况.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总分为(32.65±1.76)分,照顾者对患者疾病进行的管理行为的各维度的总分为(60.57±6.85)分.结论 增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提高其自我的护理水平和照顾者管理行为水平.
作者:许梦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 对2013年10月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从病人的4份呕吐物、5份肛拭样、1份梭子蟹、1份砧板残留物中全部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海产品煮熟煮透、生熟食品加工器具及容器严格分开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用于冠心病检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了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考虑诊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诊断,对60例有类似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检查,以冠脉造影狭窄≥50%为阳性;重点检查考虑冠心病血管狭窄导致临床症状患者,对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指导依据.结果 发现冠脉异常44例,阳性率为73.3%;冠心病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典型劳力性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憋气、大汗、紧缩感等,由于合并高血压,常与高血压导致胸闷、心悸、疲劳、乏力等症状相关联,均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确诊.本次对60例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结合诊断结果实施药物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文宪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90例,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并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心理状况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后焦虑、抑郁得分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并运用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陈少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住院高血压老干部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住院高血压老干部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精神质、内外项、神经质、掩饰量袁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的人格特征倾向于外向和不稳定型,而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倾向于内向和稳定型.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阳性项目数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高血压老干部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二者密切相关,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指导等,可以提高住院高血压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张建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从医患双方的共同需要,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促进合理用药三个方面分析药学服务开展的价值,并提出提高药师专业水平,完善药学咨询服务,注重合理用药宣传以及全面收集药品信息等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的相关建议.
作者:潘年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急性脑梗塞是急诊室常见救治病症,基于优质护理服务思想下,脑梗塞诊治必须与其他病症相互鉴别,且重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性意义,本文探讨了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急救处理中的护理方法.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并研究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52例脑卒中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研究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 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口腔等部位是脑卒中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生部位,住院时间、高龄、各项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临床应做好脑卒中患者基础护理和病房管理工作,强化和规范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禁止滥用抗生素,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林秀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导致全身各处动脉血管堵塞,严重者如冠心病等.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能够启动动脉粥样硬化,并且能够加速其后的发展.对于ox-LDL的相关研究,在脉粥样硬化(AS)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骏;申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及时的应用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全面分析7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CT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后处理,分析探讨后处理技术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S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准确显示脊柱爆裂性骨折的部位、类型、椎体压缩程度、椎体骨块移位情况、椎管狭窄程度及其三维空间关系.结论 MS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全面、立体、多方位、直观地观察脊柱爆裂性骨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经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淑慧;蔡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90例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情感职能、心理护理、健康总评价、疼痛、活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血压水平,保证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国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痛急诊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共收录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录的50例老年冠心痛患者资料,均为12h内发病患者.入院后及时安排心电图检查与分析,结合临床症状进行急诊,判断冠心痛患者的具体病况.本次对确诊者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2种方式,于48h之后回访调查,对比急诊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差异性(P<0.05).结果 本次50例老年患者以典型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出汗等为主要表现,患者伴有2种以上病症;结合硝酸酯类药物、抗血栓类药物进行治疗,48h后老年患者病况均得到控制,无1例死亡,延长临床治疗周期后病况恢复良好.结论 老年冠心病危险系数高,入院及时安排心电图诊断具有快捷、准确等优势,可指导治疗工作.
作者:夏开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09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年龄≤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血清脂蛋白(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脂蛋白(a)组(>200mg/dl)和低脂蛋白(a)组(≤200mg/dl),将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血清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13名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42.0±8.0)岁,其中男性101例(89.4%).与低脂蛋白(a)组相比,高脂蛋白(a)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12.40±7.67)mg/L与(7.19±9.17)mg/L,P<0.01].相关分析显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12,P<O.05).结论 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脂蛋白(a)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体内的炎症强度.
作者:曹明强;张方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