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兰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治疗4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观察终效果.结果 低血糖反应发生原因包括进食量过少19例,占39.6%;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6例,占12.5%;运动量过大10例,占20.8%;口服降糖量不当11例,占22.9%;其他2例,占4.2%.干预后所有患者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浓度达到3.9mmol/L及以上.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与饮食、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低血糖发生原因为依据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韦嘉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90例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情感职能、心理护理、健康总评价、疼痛、活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血压水平,保证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国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佳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2例,给予所有患者机械通气(主要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和接受药物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结果 患者治疗后主要指标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通过机械通气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能明显控制患者病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微创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子宫肌瘤疾病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予以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22.22%,并且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x2=8.389,P<0.0S).结论 大多数妇科疾病都能够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有效的治疗,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及时的应用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全面分析7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CT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后处理,分析探讨后处理技术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S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准确显示脊柱爆裂性骨折的部位、类型、椎体压缩程度、椎体骨块移位情况、椎管狭窄程度及其三维空间关系.结论 MS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全面、立体、多方位、直观地观察脊柱爆裂性骨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经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淑慧;蔡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螺内酯、贝那普利联合疗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从我院随机抽选,按抽样法分组后行贝那普利疗法(对照组)、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疗法(试验组),评定治疗结束后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疾病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疗法效果突出,可改善心功能,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作者:元娟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用于冠心病检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了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考虑诊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诊断,对60例有类似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检查,以冠脉造影狭窄≥50%为阳性;重点检查考虑冠心病血管狭窄导致临床症状患者,对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指导依据.结果 发现冠脉异常44例,阳性率为73.3%;冠心病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典型劳力性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憋气、大汗、紧缩感等,由于合并高血压,常与高血压导致胸闷、心悸、疲劳、乏力等症状相关联,均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确诊.本次对60例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结合诊断结果实施药物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文宪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动过缓的关系,以减少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风湿挂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128例,其中有60例患者术后发生了室性心律失常,命为观察组,有68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命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心率、心律、心功能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血钾及血乳酸水平予以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后予以异丙肾上腺素及654-2对症支持处理,观察其室性心律失常的纠正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心律、心功能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血糖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予以对症处理后治疗有效率为98.3%.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其术后24h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动过缓有关,予以纠正心率等药物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刘永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收缩压、脉压、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同期高血压未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各选择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展开收缩压、脉压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患者的收缩压、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 研究证实,收缩压、脉压以及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关注.
作者:唐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从医患双方的共同需要,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促进合理用药三个方面分析药学服务开展的价值,并提出提高药师专业水平,完善药学咨询服务,注重合理用药宣传以及全面收集药品信息等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的相关建议.
作者:潘年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证Hp感染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Hp三联法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附子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3.4%低于对照组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状评分(53.1±6.2)分与对照组(52.8±5.7)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19.5±2.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22.4±2.6)分,差异显著(P<O.05,t=4.585).结论:脾胃虚寒证Hp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能够降低Hp阳性率,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瑞芳;邓高振;张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 对2013年10月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从病人的4份呕吐物、5份肛拭样、1份梭子蟹、1份砧板残留物中全部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海产品煮熟煮透、生熟食品加工器具及容器严格分开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痛急诊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共收录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录的50例老年冠心痛患者资料,均为12h内发病患者.入院后及时安排心电图检查与分析,结合临床症状进行急诊,判断冠心痛患者的具体病况.本次对确诊者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2种方式,于48h之后回访调查,对比急诊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差异性(P<0.05).结果 本次50例老年患者以典型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出汗等为主要表现,患者伴有2种以上病症;结合硝酸酯类药物、抗血栓类药物进行治疗,48h后老年患者病况均得到控制,无1例死亡,延长临床治疗周期后病况恢复良好.结论 老年冠心病危险系数高,入院及时安排心电图诊断具有快捷、准确等优势,可指导治疗工作.
作者:夏开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患者分别采用胺碘酮与西地兰行静脉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数字随机自2012年6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心脏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胺碘酮组,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于同期患者中以同样方法另抽取出50例患者作为西地兰组,给予静脉注射西地兰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情况、心室率控制、房颤转为窦性心律以及死亡例数.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情况、心室率控制、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胺碘酮组患者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2.0%;西地兰组死亡3例,死亡率6.0%.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患者行以胺碘酮与西地兰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胺碘酮疗效更优.
作者:鲁庆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急诊抢救措施,观察组给予优化后的急诊抢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患者有2名,复发率为5.0%,对照组有8名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324,P<0.01).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抢救的效果,进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何开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硝笨地平控释片治疗晨峰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除钙拮抗剂之外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高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日/夜平均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夜间收缩压下降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晨峰高血压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且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蒋秀珍;吴传洋;严积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均给予两组患者心内科一般治疗,一般组患者同时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激酶治疗,在一般组患者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K(磷酸肌酸激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表达水平、LVEF(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存在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K、CK-MB的表达水平均较一般组患者低(P<0.05),LVEF较一般组患者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较一般组患者的75.7高(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MAC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较一般组患者的21.6%低(P<0.05).结论 心内科一般治疗+尿激酶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方案.
作者:汪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脑神经损害与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11年9月-2015年2月接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0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其脑损伤与否分为脑神经麻痹组(A组、20例)和无脑神经麻痹组(B组、30例),分析脑神经受损程度.结果 临床20例脑神经麻痹组患者神经损伤者11例(55.0%),动眼神经损伤者7例(35.0%),视神经和听神经损伤者分别为3例、2例,占15.0%、10.0%;脑神经麻痹组患者IgG、IgM、白蛋白含量和无脑神经麻痹组相比较高,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 临床结核性脑膜炎脑神经损害患者的脑脊液中,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等含量相对较高.
作者:吴彩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关于血压正常值与踝肱脉搏波波速度(baPWV)以及人体动脉硬化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选取300例,之后根据临床检验后,分为血压理想组(150例)以及血压正常高值组(150例),探究2组受检人员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反应蛋白、踝壁指数、颈动脉膜中层厚度、踝肱脉搏波波速度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血压正常高值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反应蛋白、颈动脉膜中层厚度、踝肱脉搏波波速度等指标与血压理想组指标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血压正常高值组受检人员的踝壁指数与血压理想组受检人员相比较(P>0.05).结论 血压正常高值与踝肱脉搏波波速度以及人体动脉硬化具有一定关系,而踝肱脉搏波波速度可以作为人体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针对临床检验患者的踝肱脉搏波波速度指标,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从而为患者早期疾病进行一定的预防,可应用推广.
作者:郭益红;吴志坚;李培英;黄馨;袁鹏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评价分析来研究血流剪切力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脑卒中合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观察所有患者血流动力情况以及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共查出425处斑块,且斑块大多属于混合回声斑块,且双侧斑块的数量明显高于单侧斑块;检测结果显示,发生在卒中侧的血流剪切力数值明显高于未发生在卒中侧的血流剪切力数值,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流剪切力与脑卒中的联系紧密,临床中可以使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来获取脑卒中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信息,为该病患的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
作者:徐志鸿;段春霞;曾志亮;吴良美;林哲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