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

莫洪英

关键词:循证护理, 急性脑梗死, 肢体早期康复,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前来就诊的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常规护理,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等。护理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与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对比护理后护理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结果86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64例,占总数的74.4%。46例脑梗塞患者中心电异常患者36例,占78.3%;29例脑出血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20例,占68.9%,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8例,占72.7%。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部位与心电图异常有密切联系,常见的病变部位为脑干、丘脑-基底节区、大脑各脑叶皮质、蛛网膜下腔等。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患者病情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心电图检查对确定心脏损害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世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预防ICU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ICU住院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0.8%,而对照组患者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1.7%,观察组明显要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8%显著优于对照组68.3%(P<0.05)。结论在对ICU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取舒适护理的方法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减少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在临床上特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双倍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及对照组(n=45)。观察组予双倍剂量厄贝沙坦300mg/d,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厄贝沙坦150mg/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尿蛋白定量、肝功能、尿酸、血肌酐及电解质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78%(P<0.05);24h尿蛋白下降幅度(1.51±0.13)g/24h,明显大于对照组(0.04±0.01)g/24h(P<0.05)。两组均未出现转氨酶异常、尿酸增高、血肌酐升高、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双倍剂量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控制血压,显著减轻尿蛋白,在降压的同时保护肾脏。

    作者:周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作用于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冠脉再闭塞率、死亡率分别为10.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15.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1)。结论临床上使用富马酸比索洛尔作用于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冠脉再闭塞率、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应用。

    作者:谢旺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抽选70例,按抽样法分成不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化的措施,干预组则于对照组上实施健康教育,评定预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切口疼痛度、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作用突出,可减轻疼痛度,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参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6例,占16.7%。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发生手术切口3例,参照组13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中,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参观人员等,而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作者:邱淑华;罗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及临床治疗效率。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和气雾疗法治疗,并采取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呼吸肌锻炼和饮食护理等,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对其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评判。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30.3%啰的患者咳嗽、咳痰及肺部音较前明显减轻,但仍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有2例患者治疗后无效。结论综合药物治疗和护理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及速度,值得临床参考和使用。

    作者:黄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行便秘风险评估、并做好预防护理工作。结果46例患者入组时,均无便秘症状出现。其中高风险、低风险各39例、7例。干预30d,便秘发生率8.70%(4/46)。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便秘风险评估,能够结合风险级别,经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处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对于患者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景珠;林华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动脉瘤栓塞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致残、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好。

    作者:简崇东;唐雄林;袁胜山;蒙兰青;黄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胺碘酮对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心功能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7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抗冠心病药物予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慢心律行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口服且实施长期维持治疗。治疗1疗程后(14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相比于对照组(65.0%),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呕吐及恶心等不良反应为6例(15.0%),观察组为2例(5.26%),两组患者停药之后,病情均得到相应缓解,对照组出现3例(7.89%)窦性心动过缓,减少剂量后,心律正常恢复。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对其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患者体征,不良反应较小,经临床证实,此药半衰期长,用药次数较少,安全有保证,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茹;吕健;郝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形成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4-2015年收治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108例,依据所采取的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本组病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临床常规护理,在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为期3个月护理,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前与出院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2.3%,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89.7±7.4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0.4±8.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2±8.86)分、(54.9±7.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的理想护理方法。

    作者:陈福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入院编号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入院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组进行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入院后行溶栓治疗时间、NGF以及NTF急救效率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92%(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其日后身体健康的恢复作出了贡献,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许丽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氯沙坦、依那普利联合使用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氯沙坦、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均继续接受临床肾脏疾病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依那普利,研究组加用依那普利、氯沙坦,记录两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检测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相应药物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之前显著降低,研究组血压下降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氯沙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石贵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80例进行护理,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对症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显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很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3.23±2.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56±2.23)分,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同时配合进行对症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进行指导,同时对心理进行疏导,能够帮助患者较好的恢复,因而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赖玲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心内科50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影响心内科带教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心血管内科护士的临床带教水平及护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结论针对影响心内科带教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护士带教水平及护士生的综合素质,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纪美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例。其中实验组给予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并判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18例患者的临床随访,实验组显效率为7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率为44.44%,总有效率为77.78%,而且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而言之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提高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邓锦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8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90个护理物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对比前瞻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与服务满意度。结果前瞻性护理管理后,消毒供应室90个护理物品灭菌、包装、洗涤、发放合格率分别为97.78%、96.67%、97.78%、100.00%,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前(91.11%、88.89.56%、86.56%、9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前瞻性护理管理后,消毒供应室8名护理员工的服务满意度达到了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前的62.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穆子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前来就诊的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常规护理,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等。护理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与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对比护理后护理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莫洪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接收治疗的200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征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情感、心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研究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每组有40人的研究组和比较组,研究组是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组是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电图的改变,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8周时间治疗,研究组病人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21.7mmHg、97.5%、100%,比较组病人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32.9mmHg、85%、97.5%。比较组病人的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均都比研究组差,显示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不适反应几率2.5%,比较组发生不适反应几率7.5%,由于病例不足不存在可比性,但仍可表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发生的副作用较少。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也有比较大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陈河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