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梅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各4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娣;郭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将其按照每组42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在此前提下采用美托洛尔进行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另外使用稳心颗粒实施治疗。两组患者均坚持接受1年的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5);试验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博患者,同时采用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于护理人员、医院及患者三方。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多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减少不良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会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态度。方法选取某市9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的精神疾病患者、病人照料者及身体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三组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照料组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与健康组人员相比,照料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健康组人员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渴求率较高,态度较为积极。结论照料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态度较为积极、正面,健康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因此,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要,从而顺利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梁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恩再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合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恩再适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汗腺离子电导率的变化,检测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所占百分率为60%,有效19例,所占百分率为31.67%,无效5例,所占百分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30例,所占百分率为50%,有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无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恩再适具有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麻木,疼痛,冰凉等症状,也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53例)与B组(51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入院时和治疗前的时间间隔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等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62例,在实施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射频消融术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16%,不满意3例,占4.84%。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射频消融术,应用该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升,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梅;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带状疱疹早期治疗采取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带状疱疹的病人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神经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对治疗早期的带状疱疹,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使病人痛苦明显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晓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滞通胶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血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有关血脂检测指标。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HDL-C水平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2.0>78.0)。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血滞通胶囊,联合使用血滞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效果更好,且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水平。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红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胺腆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与单用胺腆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共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常规组(n=31),常规组采用单纯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腆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P、DBP、HR分别为(138.8±3.1)mmHg、(95.2±8.5)mmHg、(73.4±10.1)次/min,明显低于常规组(151.2±10.1)mmHg、(130.2±10.8)mmHg、(100.2±13.1)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6.535,tb=14.179,tc=9.021,P均小于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常规组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5)。结论采用胺腆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杨顺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胆性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本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就其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及体征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疗效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术后疗效有效率为80%,观察组术后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对其临床观察与监测,针对患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与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彩超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利用彩超诊断的40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8例。结论利用彩超可以检查出心脏肿瘤,并且判断肿瘤性质,同时还可以对肿瘤引发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主要把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诊断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分析主体,对这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为患者进行专业诊断之后,把患者合理分类开来,观察52例患者的终临床特点。结果经过观察研究,老年人在58-85岁之间比较容易患老年冠心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包括心绞痛症状、心律不正常以及心肌梗死,另外还有心绞痛伴有心律不正常症状和心力衰竭伴有心肌梗死症状,患者例数分别为6例、5例、4例、12例和13例,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为10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当丰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上,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人数比较多,而单一症状却不明显,另外合并并发症症状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显著。
作者:金明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8.0%v s 82.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v s 2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其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等疾病临床指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素荣;严聪吉;张德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某社区确诊为高血压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给予患者系统性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前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血压水平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教育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对治疗的依从性均明显大于教育前;而且教育后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小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识度,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兆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衰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硝普钠和多巴胺微量泵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有29例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4.29%,心衰症状改善平均5.8天。血压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心率减慢;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66.67%,心衰症状改善平均10.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输液量的控制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作者:宋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4例,分别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及多巴酚丁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72小时后血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值予以测定,重新评定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统计30天内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脑钠肽水平较之于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左室射血分数值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多巴酚丁胺相较可以更进一步改善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有效的药物选择。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巴曲酶治疗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栓塞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巴曲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巴曲酶治疗房颤致脑栓塞,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侯春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低钾血症不同的内科护理方法,并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4例低钾血症患者,根据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特殊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方式予以护理之后病情均有了明显的好转,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1.4%,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5.2%,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满意度达到100.0%,对照组为85.7%,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于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及时在医嘱实施药物护理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保障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68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从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中随机选择6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K、CKMB、LDH、AS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K、CKMB、LDH、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心肌酶指标的诊断特异度和阳性率不同,且CKMB的诊断特异度高。结论 CK、CKMB、LDH、AS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婴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