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灵
目的:探讨胺腆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与单用胺腆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共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常规组(n=31),常规组采用单纯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腆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P、DBP、HR分别为(138.8±3.1)mmHg、(95.2±8.5)mmHg、(73.4±10.1)次/min,明显低于常规组(151.2±10.1)mmHg、(130.2±10.8)mmHg、(100.2±13.1)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6.535,tb=14.179,tc=9.021,P均小于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常规组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5)。结论采用胺腆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杨顺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总满意度和血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心肌梗死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单独给予观察组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χ2=4.04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6%(χ2=4.3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洛伐他汀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病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洪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态度。方法选取某市9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的精神疾病患者、病人照料者及身体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三组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照料组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与健康组人员相比,照料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健康组人员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渴求率较高,态度较为积极。结论照料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态度较为积极、正面,健康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因此,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要,从而顺利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梁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7%,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69.8(P﹤0.05)。结论科学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翠;杨娟;钱家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不同阶段Tp-Tec、Tp-Te、Tp-Ted进行观察,对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关系进行分析。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是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6例,室性心律失常49例,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无室性心律失患者的Tp-Te、Tp-Tec、Tp-Ted差别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Tp-Te、Tp-Tec、Tp-Ted较心肌梗死恢复期长(P﹤0.05);Tp-Te、Tp-Tec、Tp-Ted与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Tp-Te、Tp-Tec、Tp-Ted在急性期心肌梗死中恢复期延长,Tp-Te、Tp-Tec、Tp-Ted可作为预测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于护理人员、医院及患者三方。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多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减少不良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会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恩再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合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恩再适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汗腺离子电导率的变化,检测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所占百分率为60%,有效19例,所占百分率为31.67%,无效5例,所占百分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30例,所占百分率为50%,有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无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恩再适具有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麻木,疼痛,冰凉等症状,也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取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前者以氨氯地平治疗,后者以缬沙坦治疗,8周后复查,对比相关指标水平、血压与血糖代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白昼与夜间SBP、DBP水平、FPG水平、2hPG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夜间SBP、夜间DBP与NO水平低于观察组,FPG、2hPG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整体达标率难以让人满意,更适用于血压轻度升高者;缬沙坦具有一定的血糖调节效果,可能与其药理学机制有关。
作者:骆人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用药、科学饮食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上使用缬沙坦,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12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保证两组患者除在药物选择上不同外其他治疗护理方面并未存在差异。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月左右时分别对血压情况进行检测,并检查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以及部分的血生化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经过降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部分血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而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能够有着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深入研究。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塞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研究组非常满意率(80.95%)显著高于对照组(47.62%),而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0.0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9.52%),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经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文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本社区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针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加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8.0%v s 82.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v s 2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其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等疾病临床指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素荣;严聪吉;张德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40例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期非宫颈癌女性为对照组,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对检查结果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危险因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HPV感染(OR=8.744);STD(OR=7.562);工作压力(OR=4.739);吸烟史(OR=3.553);盆腔炎(OR=2.378)。结论根据数据显示,引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主要危险因素为HPV感染和STD,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其中工作压力、吸烟、盆腔炎等相关因素也要进行控制。
作者:黄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用药营养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用药与治疗,观察组则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联合用药营养治疗,对比两组的母儿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用药与治疗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以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上述P均﹤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其用药治疗与针对性营养管理,可有效改善母儿结局,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段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例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肝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强心及血管活性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疾病特征。结果患者的肝脏酶学明显升高,特别是AST、LDH和ALT,升高尤为显著,并出现合并肾功能Bun、Acr异常,存活8例,死亡2例,治疗的有效率为80%。结论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肝炎病死率高,可逆性肝脏酶学改变升高,应积极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作者:汪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4例,分别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及多巴酚丁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72小时后血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值予以测定,重新评定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统计30天内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脑钠肽水平较之于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左室射血分数值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多巴酚丁胺相较可以更进一步改善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有效的药物选择。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低钾血症不同的内科护理方法,并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4例低钾血症患者,根据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特殊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方式予以护理之后病情均有了明显的好转,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1.4%,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5.2%,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满意度达到100.0%,对照组为85.7%,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于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及时在医嘱实施药物护理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保障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将其按照每组42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在此前提下采用美托洛尔进行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另外使用稳心颗粒实施治疗。两组患者均坚持接受1年的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5);试验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博患者,同时采用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克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