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χ2=8.425, P=0.004),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姜连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取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前者以氨氯地平治疗,后者以缬沙坦治疗,8周后复查,对比相关指标水平、血压与血糖代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白昼与夜间SBP、DBP水平、FPG水平、2hPG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夜间SBP、夜间DBP与NO水平低于观察组,FPG、2hPG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整体达标率难以让人满意,更适用于血压轻度升高者;缬沙坦具有一定的血糖调节效果,可能与其药理学机制有关。
作者:骆人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冠心病(C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呈升高趋势,给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CAD的综合预防和管理中,加强社区老年CAD研究和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本文主要社区老年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廖周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对病人采取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共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用药、科学饮食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分析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析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到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情况,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本组患者按随机数字排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健康教育指导。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基层卫生院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健康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继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总满意度和血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农村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关对策,以提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4年5月卫生院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筛查35岁以上人口管理的高血压101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情况调查表、高血压防治知识问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Morisy)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展开调查,进而分析并总结药物治疗依从性好与差者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本组1017例高血压患者中,59.0%(600例)服药依从性好;农村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病程长短、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付费方式、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次数以及社会支持等相关(P﹤0.05)。结论农村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容乐观,为有效提高其药物治疗依从性,应加大对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药物选择等方面的指导与宣教。
作者:赵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与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在给予所有病人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全方位健康教育措施,并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较之健康教育实施之前,所有病人的舒张压、收缩压、体重以及心率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十分突出,不仅能控制后遗症的出现,还能加快其康复速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赵芝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68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从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中随机选择6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K、CKMB、LDH、AS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K、CKMB、LDH、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心肌酶指标的诊断特异度和阳性率不同,且CKMB的诊断特异度高。结论 CK、CKMB、LDH、AS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8.0%v s 82.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v s 2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其室性早搏与左室射血分数等疾病临床指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素荣;严聪吉;张德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选取于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SDNN、SDANN、TP以及pNN50、RMSSD、HF均处于正常水平,而冠心病患者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LF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分为正常组和下降组,正常组射血分数≥50%,而下降组射血分数﹤50%,其中下降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TP、HF的射血分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LF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三组,三组患者的SDNN、TP以及RMSSD、pNN50、LF、HF、T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均会降低,进一步加重了自主神经的损害。
作者:普国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62例,在实施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射频消融术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16%,不满意3例,占4.84%。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射频消融术,应用该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升,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梅;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正常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在综合评估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建立左、右心室Te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孕龄在20~40周的胎儿左、右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取等容收缩与等容舒张时间及射血时间,计算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分析孕龄、胎儿心率对Tei指数的影响以及左、右心室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孕龄在20~40周胎儿左、右室Tei指数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385±0.094);(0.419±0.127),不同孕龄、不同心率胎儿之间左、右心室Te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室Tei指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08 P﹤0.001),但右心室Tei指数大于左心室Tei指数(P﹤0.05)。结论 Tei指数可作为一个综合评估胎儿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新指标,它不受孕龄、胎儿心率及心室几何形状的影响,具有重复性强、无创及检测方便的特点,可用来评估正常胎儿及病理状态下胎儿心脏功能的变化。
作者:胡翔;黄林;肖子文;叶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小儿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减轻患儿的痛苦,本文就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小儿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房性心动过速患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儿普罗帕酮治疗,给予实验组患儿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应用于小儿房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何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缩小率60%,护理总满意率93.33%;对照组患者病灶缩小率30%,护理总满意率56.67%,两组比较P﹤0.05。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变化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肺结核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莉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早中期终止妊娠的风险与安全性,并对其围手术期处理与避孕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总结患者于早中期终止妊娠的处理与避孕情况。结果本组44例患者给予其相应处理后,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先心病与风心病为早中孕终止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患者必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帮助手术取得成功;心衰病史及其合并症以及心功能分级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手术成败,心功能Ⅲ级者手术顺利程度不及Ⅱ级者,心功能Ⅱ级且无合并症者手术顺利程度明显优于伴合并症者;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在妇产科、麻醉科、心脏科医生的联合会诊下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中孕剖宫取胎者手术安全性明显高于中引,但因剖宫取胎术具创伤性,应尊重患者的选择;心脏病者应采取相应的避孕措施。
作者:张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各4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娣;郭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经腹部子宫全部切除手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非脱垂子宫全部切除手术的病人10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手术以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之前(P﹤0.05)。手术以后盆膈肌肉力量明显下降,和手术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以后C点测量值明显降低,手术以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手术之前相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子宫全部切除手术对女性盆膈功能的近期影响包括有造成尿失禁、盆膈肌肉力量降低以及阴道松弛等。
作者:姜兴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