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92例临床效果观察

姜连发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肺心病, COPD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χ2=8.425, P=0.004),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更正说明

    作者: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62例,在实施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射频消融术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16%,不满意3例,占4.84%。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射频消融术,应用该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升,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梅;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早期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带状疱疹早期治疗采取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带状疱疹的病人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神经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对治疗早期的带状疱疹,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使病人痛苦明显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晓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曲克芦丁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27/40)(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供血不足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世江;夏进;张兴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滞通胶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滞通胶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血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有关血脂检测指标。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HDL-C水平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2.0>78.0)。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血滞通胶囊,联合使用血滞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效果更好,且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水平。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红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针对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实施PCI手术。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平均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对四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不良反应等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4组PCI术后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药物维持时间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较大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PCI术后的应用,在不同年龄段会产生不用的影响,其中心血管事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没有增加。在高龄患者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更高。

    作者:李奕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对病人采取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共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用药、科学饮食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与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在给予所有病人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全方位健康教育措施,并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较之健康教育实施之前,所有病人的舒张压、收缩压、体重以及心率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十分突出,不仅能控制后遗症的出现,还能加快其康复速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赵芝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心肌梗死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单独给予观察组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χ2=4.04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6%(χ2=4.3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洛伐他汀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病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洪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危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危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高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复合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氨氯地平单药,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高危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控制血压水平,且药物毒副作用发生风险未见明显提高。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腹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经腹部子宫全部切除手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非脱垂子宫全部切除手术的病人10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手术以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之前(P﹤0.05)。手术以后盆膈肌肉力量明显下降,和手术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以后C点测量值明显降低,手术以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手术之前相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子宫全部切除手术对女性盆膈功能的近期影响包括有造成尿失禁、盆膈肌肉力量降低以及阴道松弛等。

    作者:姜兴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体检双子宫及纵隔子宫超声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双子宫及纵隔子宫超声诊断的价值和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患者30例,双子宫18例,纵隔子宫12例,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资料,分析双子宫及纵隔子宫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双子宫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纵切面探查宫体狭长,左右对称;而纵隔子宫超声显示,横切面上可见2个宫内膜回声,与病理对照,诊断均准确。结论采用超声诊断双子宫与纵隔子宫,准确率较高,对于患者的进一步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莉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5例小儿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对策,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35例小儿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全面护理干预,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经有效治疗及优质护理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均已出院。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儿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总满意度和血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92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χ2=8.425, P=0.004),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姜连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的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评级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评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另外,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评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两组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患者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心脏功能,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心血管疾病恢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惠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有效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将其按照每组42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在此前提下采用美托洛尔进行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另外使用稳心颗粒实施治疗。两组患者均坚持接受1年的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5);试验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博患者,同时采用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者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态度。方法选取某市9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的精神疾病患者、病人照料者及身体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三组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照料组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与健康组人员相比,照料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健康组人员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渴求率较高,态度较为积极。结论照料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态度较为积极、正面,健康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因此,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要,从而顺利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梁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ei指数综合评估正常胎儿心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在综合评估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建立左、右心室Te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孕龄在20~40周的胎儿左、右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取等容收缩与等容舒张时间及射血时间,计算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分析孕龄、胎儿心率对Tei指数的影响以及左、右心室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孕龄在20~40周胎儿左、右室Tei指数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385±0.094);(0.419±0.127),不同孕龄、不同心率胎儿之间左、右心室Te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室Tei指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08 P﹤0.001),但右心室Tei指数大于左心室Tei指数(P﹤0.05)。结论 Tei指数可作为一个综合评估胎儿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新指标,它不受孕龄、胎儿心率及心室几何形状的影响,具有重复性强、无创及检测方便的特点,可用来评估正常胎儿及病理状态下胎儿心脏功能的变化。

    作者:胡翔;黄林;肖子文;叶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