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惠民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选取于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SDNN、SDANN、TP以及pNN50、RMSSD、HF均处于正常水平,而冠心病患者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LF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分为正常组和下降组,正常组射血分数≥50%,而下降组射血分数﹤50%,其中下降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TP、HF的射血分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LF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三组,三组患者的SDNN、TP以及RMSSD、pNN50、LF、HF、T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均会降低,进一步加重了自主神经的损害。
作者:普国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缩小率60%,护理总满意率93.33%;对照组患者病灶缩小率30%,护理总满意率56.67%,两组比较P﹤0.05。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变化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肺结核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莉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曲克芦丁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27/40)(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供血不足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世江;夏进;张兴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主要把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诊断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分析主体,对这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为患者进行专业诊断之后,把患者合理分类开来,观察52例患者的终临床特点。结果经过观察研究,老年人在58-85岁之间比较容易患老年冠心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包括心绞痛症状、心律不正常以及心肌梗死,另外还有心绞痛伴有心律不正常症状和心力衰竭伴有心肌梗死症状,患者例数分别为6例、5例、4例、12例和13例,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为10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当丰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上,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人数比较多,而单一症状却不明显,另外合并并发症症状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显著。
作者:金明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7%,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69.8(P﹤0.05)。结论科学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翠;杨娟;钱家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68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从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中随机选择6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K、CKMB、LDH、AS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K、CKMB、LDH、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心肌酶指标的诊断特异度和阳性率不同,且CKMB的诊断特异度高。结论 CK、CKMB、LDH、AS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6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联合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两种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8.13%,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后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邢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某社区确诊为高血压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给予患者系统性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前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血压水平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教育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对治疗的依从性均明显大于教育前;而且教育后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小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识度,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兆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4例,分别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及多巴酚丁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72小时后血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值予以测定,重新评定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统计30天内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脑钠肽水平较之于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左室射血分数值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多巴酚丁胺相较可以更进一步改善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有效的药物选择。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取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前者以氨氯地平治疗,后者以缬沙坦治疗,8周后复查,对比相关指标水平、血压与血糖代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白昼与夜间SBP、DBP水平、FPG水平、2hPG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夜间SBP、夜间DBP与NO水平低于观察组,FPG、2hPG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整体达标率难以让人满意,更适用于血压轻度升高者;缬沙坦具有一定的血糖调节效果,可能与其药理学机制有关。
作者:骆人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彩超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利用彩超诊断的40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8例。结论利用彩超可以检查出心脏肿瘤,并且判断肿瘤性质,同时还可以对肿瘤引发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吲达帕胺缓释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吲达帕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在平稳降低血压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心脏功能,值得临床医生参考借鉴。
作者:万瑞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危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高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复合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氨氯地平单药,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高危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控制血压水平,且药物毒副作用发生风险未见明显提高。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对病人采取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共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胆性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本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就其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及体征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疗效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术后疗效有效率为80%,观察组术后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对其临床观察与监测,针对患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与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实施PCI手术。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平均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对四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不良反应等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4组PCI术后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药物维持时间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较大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PCI术后的应用,在不同年龄段会产生不用的影响,其中心血管事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没有增加。在高龄患者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更高。
作者:李奕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带状疱疹早期治疗采取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带状疱疹的病人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神经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对治疗早期的带状疱疹,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使病人痛苦明显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晓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采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3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100例为实验组,剩余100例为对照1组,100例为对照2组每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1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2组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进行统计。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均有一定的下降,但实验组在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方面的降低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更好,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恩再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合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恩再适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汗腺离子电导率的变化,检测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所占百分率为60%,有效19例,所占百分率为31.67%,无效5例,所占百分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30例,所占百分率为50%,有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无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恩再适具有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麻木,疼痛,冰凉等症状,也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巴曲酶治疗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栓塞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巴曲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巴曲酶治疗房颤致脑栓塞,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侯春滨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