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和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邢永明

关键词:胺碘酮, 贝那普利,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6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联合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两种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8.13%,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后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变化及改良危险评分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变化及改良危险评分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定期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钾,了解早期血钾的变化趋势。根据血钾浓度(血钾﹤3.5mmol/L为低血钾,血钾3.5~5.5mmol/L为正常)将患者分组,统计室性心律失常。采用改良TIMI危险评分预测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结果低血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3.33%。下壁合并右室和广泛前壁梗死患者的平均血钾水平低于3.5mmol/L,下壁合并右室和广泛前壁梗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钾组(n=45)心梗患者中34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55%,正常组(n=148)心梗患者中29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59%,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改良TIMI危险评分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灵敏度为80.21%,特异度70.83%。结论低钾血症是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监测血钾水平,及时补钾。

    作者:李生金;潘焱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老年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冠心病(C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呈升高趋势,给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CAD的综合预防和管理中,加强社区老年CAD研究和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本文主要社区老年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廖周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度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临床抢救观察

    目的:对重度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46例重度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作为观察组,22例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显示结果、治疗效果以及心率失常终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8%,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7%相比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0,P﹤0.05);观察组心率失常终止时间在﹤1h、2~6h、>6h的情况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失常终止时间在1~2h时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重度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使患者心率失常的症状较快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建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血管病人拔牙的术前治疗及消除紧张因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人拔牙的术前治疗及消除紧张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前往我院牙科进行拔牙手术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诊疗资料。结果比较两组各阶段血压情况,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各阶段心率变化,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已恢复至正常值。结论拔牙术会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心血管患者,应当做好术前治疗工作,将患者血压控制于安全范围之内,提升拔牙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者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态度。方法选取某市9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的精神疾病患者、病人照料者及身体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三组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照料组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与健康组人员相比,照料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健康组人员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渴求率较高,态度较为积极。结论照料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态度较为积极、正面,健康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因此,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要,从而顺利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梁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肝炎临床特征及治疗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例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肝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强心及血管活性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疾病特征。结果患者的肝脏酶学明显升高,特别是AST、LDH和ALT,升高尤为显著,并出现合并肾功能Bun、Acr异常,存活8例,死亡2例,治疗的有效率为80%。结论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肝炎病死率高,可逆性肝脏酶学改变升高,应积极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作者:汪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胺碘酮和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6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联合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两种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8.13%,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后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邢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于护理人员、医院及患者三方。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多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减少不良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会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总满意度和血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充血性心肌病并顽固性心衰抢救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小儿充血性心肌病并顽固性心衰抢救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1例充血性心肌病并顽固性心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了2-7年的随访。结果患儿经过有效的抢救治疗以及优质护理后,有2例患儿死亡,9例患儿存活,心脏的缩小程度较为明显。结论对充血性心肌病并顽固性心衰患儿给予优质的抢救护理对策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银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本社区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针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加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的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评级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评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另外,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评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两组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患者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心脏功能,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心血管疾病恢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惠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52例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主要把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诊断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分析主体,对这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为患者进行专业诊断之后,把患者合理分类开来,观察52例患者的终临床特点。结果经过观察研究,老年人在58-85岁之间比较容易患老年冠心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包括心绞痛症状、心律不正常以及心肌梗死,另外还有心绞痛伴有心律不正常症状和心力衰竭伴有心肌梗死症状,患者例数分别为6例、5例、4例、12例和13例,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为10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当丰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上,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人数比较多,而单一症状却不明显,另外合并并发症症状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显著。

    作者:金明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不同阶段Tp-Tec、Tp-Te、Tp-Ted进行观察,对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关系进行分析。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是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6例,室性心律失常49例,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无室性心律失患者的Tp-Te、Tp-Tec、Tp-Ted差别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Tp-Te、Tp-Tec、Tp-Ted较心肌梗死恢复期长(P﹤0.05);Tp-Te、Tp-Tec、Tp-Ted与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Tp-Te、Tp-Tec、Tp-Ted在急性期心肌梗死中恢复期延长,Tp-Te、Tp-Tec、Tp-Ted可作为预测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两组均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Ⅲ级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CE: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向红菊;罗亚雄;詹洪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ei指数综合评估正常胎儿心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在综合评估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建立左、右心室Te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孕龄在20~40周的胎儿左、右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取等容收缩与等容舒张时间及射血时间,计算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分析孕龄、胎儿心率对Tei指数的影响以及左、右心室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孕龄在20~40周胎儿左、右室Tei指数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385±0.094);(0.419±0.127),不同孕龄、不同心率胎儿之间左、右心室Te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室Tei指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08 P﹤0.001),但右心室Tei指数大于左心室Tei指数(P﹤0.05)。结论 Tei指数可作为一个综合评估胎儿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新指标,它不受孕龄、胎儿心率及心室几何形状的影响,具有重复性强、无创及检测方便的特点,可用来评估正常胎儿及病理状态下胎儿心脏功能的变化。

    作者:胡翔;黄林;肖子文;叶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92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χ2=8.425, P=0.004),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姜连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将30例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未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4.3%),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9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普俊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并发肺心病心衰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究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衰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硝普钠和多巴胺微量泵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有29例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4.29%,心衰症状改善平均5.8天。血压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心率减慢;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66.67%,心衰症状改善平均10.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输液量的控制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作者:宋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与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在给予所有病人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全方位健康教育措施,并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较之健康教育实施之前,所有病人的舒张压、收缩压、体重以及心率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健康教育效果十分突出,不仅能控制后遗症的出现,还能加快其康复速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赵芝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