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梅;高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冠心病(C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呈升高趋势,给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CAD的综合预防和管理中,加强社区老年CAD研究和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本文主要社区老年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廖周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态度。方法选取某市9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的精神疾病患者、病人照料者及身体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三组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照料组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与健康组人员相比,照料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健康组人员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渴求率较高,态度较为积极。结论照料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态度较为积极、正面,健康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因此,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要,从而顺利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梁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两组均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Ⅲ级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CE: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向红菊;罗亚雄;詹洪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变化及改良危险评分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定期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钾,了解早期血钾的变化趋势。根据血钾浓度(血钾﹤3.5mmol/L为低血钾,血钾3.5~5.5mmol/L为正常)将患者分组,统计室性心律失常。采用改良TIMI危险评分预测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结果低血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3.33%。下壁合并右室和广泛前壁梗死患者的平均血钾水平低于3.5mmol/L,下壁合并右室和广泛前壁梗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钾组(n=45)心梗患者中34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55%,正常组(n=148)心梗患者中29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59%,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改良TIMI危险评分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灵敏度为80.21%,特异度70.83%。结论低钾血症是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监测血钾水平,及时补钾。
作者:李生金;潘焱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53例)与B组(51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入院时和治疗前的时间间隔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等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总满意度和血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68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从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中随机选择6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K、CKMB、LDH、AS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K、CKMB、LDH、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心肌酶指标的诊断特异度和阳性率不同,且CKMB的诊断特异度高。结论 CK、CKMB、LDH、AS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用药、科学饮食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7%,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69.8(P﹤0.05)。结论科学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翠;杨娟;钱家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分析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析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到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情况,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本组患者按随机数字排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健康教育指导。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基层卫生院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健康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继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将30例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未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4.3%),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9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普俊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上使用缬沙坦,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12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保证两组患者除在药物选择上不同外其他治疗护理方面并未存在差异。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月左右时分别对血压情况进行检测,并检查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以及部分的血生化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经过降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部分血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而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能够有着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深入研究。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恩再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合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恩再适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汗腺离子电导率的变化,检测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所占百分率为60%,有效19例,所占百分率为31.67%,无效5例,所占百分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30例,所占百分率为50%,有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无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恩再适具有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麻木,疼痛,冰凉等症状,也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早中期终止妊娠的风险与安全性,并对其围手术期处理与避孕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总结患者于早中期终止妊娠的处理与避孕情况。结果本组44例患者给予其相应处理后,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先心病与风心病为早中孕终止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患者必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帮助手术取得成功;心衰病史及其合并症以及心功能分级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手术成败,心功能Ⅲ级者手术顺利程度不及Ⅱ级者,心功能Ⅱ级且无合并症者手术顺利程度明显优于伴合并症者;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在妇产科、麻醉科、心脏科医生的联合会诊下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中孕剖宫取胎者手术安全性明显高于中引,但因剖宫取胎术具创伤性,应尊重患者的选择;心脏病者应采取相应的避孕措施。
作者:张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于护理人员、医院及患者三方。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多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减少不良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会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滞通胶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血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有关血脂检测指标。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HDL-C水平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2.0>78.0)。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血滞通胶囊,联合使用血滞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效果更好,且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水平。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红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不同阶段Tp-Tec、Tp-Te、Tp-Ted进行观察,对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关系进行分析。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是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6例,室性心律失常49例,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无室性心律失患者的Tp-Te、Tp-Tec、Tp-Ted差别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Tp-Te、Tp-Tec、Tp-Ted较心肌梗死恢复期长(P﹤0.05);Tp-Te、Tp-Tec、Tp-Ted与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Tp-Te、Tp-Tec、Tp-Ted在急性期心肌梗死中恢复期延长,Tp-Te、Tp-Tec、Tp-Ted可作为预测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小儿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对策,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35例小儿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全面护理干预,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经有效治疗及优质护理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均已出院。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儿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取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前者以氨氯地平治疗,后者以缬沙坦治疗,8周后复查,对比相关指标水平、血压与血糖代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白昼与夜间SBP、DBP水平、FPG水平、2hPG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夜间SBP、夜间DBP与NO水平低于观察组,FPG、2hPG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整体达标率难以让人满意,更适用于血压轻度升高者;缬沙坦具有一定的血糖调节效果,可能与其药理学机制有关。
作者:骆人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衰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硝普钠和多巴胺微量泵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有29例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4.29%,心衰症状改善平均5.8天。血压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心率减慢;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66.67%,心衰症状改善平均10.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输液量的控制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作者:宋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