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疗效与观察

龙智蓉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昏迷, 集束化护理,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予以护理,观察组患者5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或加服吲达帕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研究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党静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L-carnitine,L-CN)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HF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L-CN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L-CN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L-CN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L-CN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普遍提高1-2级,超声心动图LVEF、EDV、ESV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以辅助治疗CHF,改善心功能。

    作者:高亮;张小芬;张晓光;于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短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衰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小剂量米力农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5院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按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以短期微量泵恒速泵入米力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顽固性心衰患者使用小剂量米力农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患者接受小剂量米力农治疗后,其心功能的恢复情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减少了常规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姚秀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杞菊地黄丸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杞菊地黄丸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杞菊地黄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舒张压、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可知,杞菊地黄丸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8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分析应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6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应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方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性,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维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血流图在脑血管硬化中的应用及诊断分析

    目的:对脑血流图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硬化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将40例体检健康无脑血流图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脑血流图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陡直波多于观察组,转折波小于观察组;观察组圆顶以及平顶波在所占比例是对照组患者的5倍以上;对照组患者重搏波以存在和明显为主,而观察组患者中以隐见以及消失为主;观察组患者上升时间长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峰谷深度较低,但其血管阻力则明显比对照组高,血流流入及流出容积速度则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流图在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硬化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云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乳腺超声B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比较

    目的:对乳腺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维超声进行诊断,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87.5%,误诊率是7.5%,漏诊率是5%;对照组患者诊断率为85%,误诊率是12.5%,漏诊率是2.5%,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乳腺癌诊断技术快速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保证乳腺癌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备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果有必要的话,医护人员还可以联用多种诊断方法,以保证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和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48例室性早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4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展开对比分析,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室性早搏临床上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效果显著。

    作者:宋伟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加用序贯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有创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病死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孕期及产前的防治

    目的: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孕期及产前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析患者的孕期保健与产前防治。结果46例患者中进行孕期保健的患者21例,6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是28.6%,且19例患者分娩的胎儿正常,占90.5%,25例未进行孕期保健的患者中,18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72%,10例胎儿正常,占40%;8例早产,占32%;7例死胎,占28%。结论孕期保健能够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避免早产与死胎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我国人口质量,符合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工作的目标要求。

    作者:张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对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接诊的20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8例,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进行PTSMA术前以及术后两周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间隔厚度、心肌酶谱变化、心率失常等指标。结果观察得知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都优于手术前,其中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低于术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反应,部分患者可在几日内自行恢复,部分患者采用药物辅助后也可迅速恢复正常。结论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可以有效的防止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并发症产生,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临床成效,值得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刘纯丽;王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8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并采用药物抗凝、导管溶栓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26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5.0%,观察组8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34例患者行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治疗,12例患者行药物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22例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导管溶栓与药物抗凝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针对性预防护理后,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及时采取药物抗凝、导管溶栓等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群体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在群体有氧康复运动环境中,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康复疗效。方法选取三峡大学第一附属临床医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入心内科40例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要求规律有氧运动训练3个月,实验组需在10人以上群体中进行,对照组对群体运动环境不做要求;在试验前后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试验后各项指标对比提示,实验组精神心理问题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群体有氧运动环境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康复。

    作者:朱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选择防疫站周边社区、农村高血压病患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入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影响分析

    目的:找到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临床的治疗结果,提高患者的疗效以及生活质量,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全面的保障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50例牙体牙髓患者,分为三组:超充组、适充组以及欠充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适充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超充组为64%,欠充组为62%,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充组、欠充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适充组患者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或是治疗后均存在疼痛发生率为8%,超充组为34%,欠充组为40%,适充组的疼痛发生率较低,与另外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严格把握填充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疼痛感。

    作者: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脏彩超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利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实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E/A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诊断更具准确性,且操作简单便捷,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合并压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压疮后应综合护理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压疮治疗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疮进行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创面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对压疮愈合的促进作用。结果18处Ⅰ期压疮均于7天后愈合;12处Ⅱ期压疮7天治愈3处,好转5处,无变化4处,继续上述处理15天治愈2处,好转1处,无效1,30天好转1处,无效1处;Ⅲ期压疮5处,7天后治愈1处,好转2处,无效2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压疮的愈合有明显作用。

    作者:丁玉芳;李进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对高血压病人恢复期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对高血压病人恢复时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有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9例,在进行麻醉时,予以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予以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对两组患者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对比,其观察组患者的躁动例数为10例,躁动率为25.65%,对照组患者的躁动例数为21例,躁动率为53.85%,两组患者通过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无创正压通气(BiPAP机)治疗,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临床效果加以评判。结果经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无论是呼吸频率还是心率都佳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可进一步缓解患者临床体征,且治疗有效率较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例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包填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治疗是心血管领域近30年发展快的学科之一,即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某些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治疗少见且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是由于心包内液体短时间内急剧增多,心包囊不能迅速舒展扩大,导致心包腔内压力增高,阻碍心脏舒展充盈,从而导致进行性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全身出冷汗、周围循环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