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海
目的:分析静吸复合麻醉对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和舒张血管物质的影响。方法以29例择期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麻醉诱导前(T1)、动脉瘤夹闭即可(T2)、夹闭后2h(T3)、夹闭后4h(T4)、夹闭后24h(T5),取中心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素(AT-Ⅱ)、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T2时间段AT-Ⅱ水平高于T1时间段,T3、T4、T5时间段低于T2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间段ET水平低于T1时间段,T5时间段ET低于T2时间段,T5时间段高于T4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间段CGRP水平低于T1时间段,T3高于T2,T4低于T3,T5低于T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脑代谢、血供受到显著影响,影响可持续至术后4h。
作者:杨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诊断的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860例,对这8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86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经过观察研究,在860例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当中,经过诊断,心肌缺血患者有731例,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有580例,阳性率达到了67.44%。结论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患病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狭窄,但冠脉造影正常还有其他原因,因此在临床上,重视冠脉造影正常者,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病理生理改变,采取治疗心肌缺血及防治心室重构方法,改善心功能,对早期预防急性冠脉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瑶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96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3%,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33%,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愈效果,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凌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脑血流图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硬化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将40例体检健康无脑血流图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脑血流图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陡直波多于观察组,转折波小于观察组;观察组圆顶以及平顶波在所占比例是对照组患者的5倍以上;对照组患者重搏波以存在和明显为主,而观察组患者中以隐见以及消失为主;观察组患者上升时间长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峰谷深度较低,但其血管阻力则明显比对照组高,血流流入及流出容积速度则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流图在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硬化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云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应用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5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两组之间经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提升其总体护理质量,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加强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春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效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呼吸科接收的患有肺部感染的老年病人80例,通过对80例病人进入医院的时候和出院之前或者死亡之前常规测定肺部感染老年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一共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每一组各50例,对老年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效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以后发现,死亡组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要比治愈组老年病人低,死亡组和治愈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老年肺部感染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相对偏低,因此,临床医师要给予高度重视,要采取增强人类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同时还要避免采取能够使免疫功能受损的药物。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析茯苓四逆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抗感染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茯苓四逆汤,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茯苓四逆汤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极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姚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分析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降压幅度。结果患者治疗显效32例,有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同时,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降低,并且降压幅度较大。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增大降压幅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药物。
作者:冯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内科收治冠心病患者68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服用麝香保心丸,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变。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T波倒置、心律不齐以及ST段下移<0.1mV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T波倒置、心律不齐以及ST段下移<0.1mV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的内科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溶栓治疗后注射肝素钠,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内科治疗,4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中转心脏搭桥手术。随访12个月,48例经内科治愈的患者,心肌梗塞复发的有3例。结论血管内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显著疗效,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生活质量越佳。
作者:王祖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就经卡维地洛治疗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患儿7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35例,对照组采用洋地黄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心内膜弹力纤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卡维地洛应用于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儿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陈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L-carnitine,L-CN)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HF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L-CN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L-CN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L-CN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L-CN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普遍提高1-2级,超声心动图LVEF、EDV、ESV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以辅助治疗CHF,改善心功能。
作者:高亮;张小芬;张晓光;于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选择防疫站周边社区、农村高血压病患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入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室上性早搏数、室性早搏数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短阵室上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无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心律失常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侯春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制度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三年来在我社区接受社区管理的1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社区管理中采用规范化管理制度进行干预,经社区管理满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率、血压控制率以及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结果经社区管理满一年后,治疗组患者的药物依从率高达97.8%,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依从率为80.0%(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高达92.2%,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64.4%(P<0.05);治疗组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疾病患者在社区管理中采用规范化管理制度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率、血压控制率以及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秀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对比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均为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有效药物,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血压变化情况相似,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关博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无创正压通气(BiPAP机)治疗,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临床效果加以评判。结果经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无论是呼吸频率还是心率都佳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可进一步缓解患者临床体征,且治疗有效率较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观察大黄素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总结近年来研究大黄的文献资料。结果大黄素治疗心血管损伤、缺血性大脑损的临床效果显著,也有较好的抗衰老功效,对患者的肝、肾、胰腺、泌尿系统有较好的保护和调理作用。结论大黄素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作者:周子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加用强化护理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临床中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强化护理治疗,心功能恢复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新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护理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护患沟通,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患沟通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能够节省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且提高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窦红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