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华
目的:研究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31例,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可见,三组患者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治疗后的Ⅲ型前胶原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是判断心肌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缬沙坦、依那普利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后均能有效提高Ⅲ型前胶原的水平,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了解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产生的作用。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患者的恢复相比没有采用的患者更好。SBAr沟通模式是护理人员对病患采取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虽然不是患者恢复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可以帮助患者加快恢复的因素,也是目前外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需要的临床技术。
作者:贺莲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20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片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6.0%,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结果可以看出,应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并深入研究。
作者:丁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心得进行一定的讨论,通过总结分析以往的护理方式,得出一套综合性的护理方法,为日后更好的护理颈椎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并且对颈椎病患者的医疗护理,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主要是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不做牵引等康复护理,对照组仅仅使用常规护理,客观上符合颈椎病的治疗需求,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1]。结果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以后,总体上的康复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康复率仅仅达到了63%,两个组别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成果,避免颈椎病患者的疾病复发,对控制并发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日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本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掌握妊娠期引发尿路感染的诱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108例在产科行检查无尿路感染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贫血、流产、泌尿系结石等都是引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过尿路感染史的发病机率相对较高,也有患者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收入状况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的尿路感染源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为58.33%。结论在妊娠期要留心尿路感染的相关诱因,做好孕期尿液检查和中段尿培养检查,选用合适的抗菌素进行治疗。
作者:马应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之后使用静脉溶栓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计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治疗后,对其加用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丁顺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家属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观察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冠心病患者136例。将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作为A1组(AP组68例);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A2组(AMI组68例);同期选择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80例作为A3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且针对不同血液指标实施临床检测,观察终三组研究对象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的RDW、PDW以及PVT等指标完成检测后发现,在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方面,A1组以及A2组均显著高于A3组(P<0.05);在PLT、MPV、PDW以及PVT等指标方面,三组研究对象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A2组患者在住院后,对其诸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初的几天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表现出大倍率升高。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其自身RDW会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此针对患者在进行临床检测以及诊断过程中,针对患者自身RDW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通过对心肌肌钙蛋白Ⅰ指标进行观察,能够为患者心肌损伤诊断提高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两组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度无显著差异,(P>0.0);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聚集,且不良反应少,对凝血机制影响较小。
作者:宋伟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早期小肺癌采用高分辨率CT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146例直径3cm以下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CT扫描诊断,而研究组则采取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诊断,同时结合MRP、VR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短毛刺征及棘突征等方面显示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一些,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而言,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有着很高的确诊率及鉴别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及理论基础,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蒋超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门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送入急诊科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尿激酶静脉溶栓静脉滴注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诊科抢救治疗,15例均抢救成功,顺利转入住院部,无死亡病例。同时,在15例患者中,溶栓成功11例,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3.3%(11/1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中,给予准确、及时、有效的门急诊救治,可取得满意的救治效果,提高救治率,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志高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接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药物治疗,医治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医治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且医治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相应指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性临床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借助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茹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胺碘酮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8例,不良反应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明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8例。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通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孕妇病情,提高孕妇生活质量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志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β受体阻滞剂在右心衰应用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6例右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9%(19/2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6/2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右心衰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诊断,对比其检出率。结果本组患者经诊断过后,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左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左房增大检出率分别为11.1%、38.9%,左室扩大检出率为10.2%、34.3%,心脏彩超的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为13.0%,主动脉扩张检出率为61.1%,心电图检出率明显不及心脏彩超(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电图的检出率不及心脏彩超,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王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把我院收治的76例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好;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的医嘱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提高医嘱依从性,增强康复效果均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幸坤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诊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STEMI组;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NSTEMI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设为UA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了NT-proBNP水平的快速检测,观察各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继发性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8.3%、1.7%,STEMI组与UA组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与NSTEMI组、NSTEMI组与U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有助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云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需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研究组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插管,对照组使用普通喉镜插管。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全麻,记录插管所用时间、插管次数和不良反应,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所用时间,研究组用时12.1±4.4s,对照组用时23.4±9.6s,研究组明显用时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的成功率,研究组第一次成功31例,成功率63.3%,第二次成功17例,成功率34.7%,研究组总的成功率98.0%;对照组第一次成功22例,成功率44.9%,第二次成功14例,成功率28.6%,对照组总的成功率73.5%,研究组的各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记录,两组接受不同插管后,研究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患者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6例声音嘶哑,7例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6.5%。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解决患者呼吸困难,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文森;杨季;康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调查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的原因。结果45例患者中,12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26.67%,误诊的原因包括临床医生因素、实验室的影响因素两大方面。结论心肌酶谱检查已经成为基层医院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方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因素、实验室检查因素等影响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