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

贺莲英

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 外科护理, 护理质量
摘要:了解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产生的作用。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患者的恢复相比没有采用的患者更好。SBAr沟通模式是护理人员对病患采取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虽然不是患者恢复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可以帮助患者加快恢复的因素,也是目前外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需要的临床技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诊断,对比其检出率。结果本组患者经诊断过后,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左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左房增大检出率分别为11.1%、38.9%,左室扩大检出率为10.2%、34.3%,心脏彩超的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为13.0%,主动脉扩张检出率为61.1%,心电图检出率明显不及心脏彩超(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电图的检出率不及心脏彩超,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王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

    了解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产生的作用。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患者的恢复相比没有采用的患者更好。SBAr沟通模式是护理人员对病患采取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虽然不是患者恢复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可以帮助患者加快恢复的因素,也是目前外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需要的临床技术。

    作者:贺莲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了84例确诊为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细胞营养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心功能变化以及心律失常控制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5.2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临床治疗和循证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全部30例脑梗塞观察对象中,10例患者治疗和护理2d后能够独立行走,2例患者7d后能独立行走,20例患者14d后能独立行走,16例患者30d后能独立行走,2例患者60d后,仅能够独立坐起,无法独立行走。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46例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引起低血压的原因与相关护理方法,进而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0例(占比为65.2%)患者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其余16例(占比为34.8%)患者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给予其相关处理后,3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82.6%,8例死亡,死亡率为17.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因而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抢救护理,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李改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的高血压治疗水平,减轻病人痛苦,应用对照开放性实验的方法探究福辛普利治疗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我院选择了自2010年9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有28人,男性患者有32人,在对所有患者停用降压类药物以后,坐位血压正常者使其服用福辛普利药物。对患者服用药物前后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在患者服用药物两周以后,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从第四周开始观察动态血压,各个点位的血压都有所下降,从第四周开始血压逐渐恢复平稳。结论福辛普利对于治疗轻、中度的高血压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宝娣;王钧;张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的诊治及营养支持策略

    目的:分析研究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和营养支持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手术以后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人一共有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化疗药物低剂量动脉灌注和营养支持疗法,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可以采取腹部BMI和CT进行检查,同时采取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肠梗阻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且使腹水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凤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两组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度无显著差异,(P>0.0);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聚集,且不良反应少,对凝血机制影响较小。

    作者:宋伟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和实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导管溶栓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总结并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和推广应用。

    作者:高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江门市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与跟踪观察

    目的: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经一年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控制措施后的复查结果。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江门市年龄18岁至70岁(平均年龄42.3岁)居民,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经一年的对这些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及相关的治疗一年后复查。结果本组调查显示经一年的危险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显示高血压病、超重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调节紊乱、尿酸水平升高、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吸烟减少(P<0.05)。而根据危险因素的分类统计中危有减少、低危与无危险因素的有增加(P<0.05)。结论本组对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对女性危险因素的综合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余泽洪;陈林祥;王晓霞;宋立红;黄振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联合降压优化方案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价值

    目的:评价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ECI)的联合降压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案降低SBP和DBP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9.32%,两种方案血压总体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UACR由(13.6±2.8)mg/mmol降至(6.5±1.9)mg/mmol,方案B的UACR由(13.9±2.9)mg/mmol降至(7.8±2.2)mg/mm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两种不同AECI药物,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就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给予对照组患者拜新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两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应用于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学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莉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主要分析和总结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同时探讨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护理常规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嘱和满意率、知晓率。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之后,和之前相比,降低了住院天数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超过了91.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出院遵医嘱率以及疾病知晓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总结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护理经验,发现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遵医嘱率以及知晓率,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艾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作者:汪东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和探讨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在对患者进行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然后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的pH,PaCO2,PaO2等的变化。结果在对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以后,患者动脉血的pH和PaO2有所升高,同时患者动脉血的PaCO2,有所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更正说明

    作者: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特征,为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枢性眩晕和6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患病程度,分别采取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输注或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山莨菪碱注射液肌注的治疗方法,观察中枢性眩晕患和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初始临床体征,并进行用药后的疗效对比。结果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在眩晕程度、眩晕类型、前庭特征、耳部症状、意识状态、眼震、持续时间、头位影响、前庭神经症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经药物治疗后,中枢性眩晕组和周围性眩晕组的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91.7%v s 90.0%),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药物治疗对两者的疗效相近。结论两者的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鉴别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作者:马智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在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89.69±5.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16±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4%,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03,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兆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8例。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通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孕妇病情,提高孕妇生活质量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志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20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有82例,占心血管内科患者25.6%。结论总结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全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罗红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