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梅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及疾病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缪斌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早期小肺癌采用高分辨率CT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146例直径3cm以下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CT扫描诊断,而研究组则采取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诊断,同时结合MRP、VR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短毛刺征及棘突征等方面显示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一些,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而言,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有着很高的确诊率及鉴别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及理论基础,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蒋超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20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有82例,占心血管内科患者25.6%。结论总结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全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罗红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诊断,对比其检出率。结果本组患者经诊断过后,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左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左房增大检出率分别为11.1%、38.9%,左室扩大检出率为10.2%、34.3%,心脏彩超的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为13.0%,主动脉扩张检出率为61.1%,心电图检出率明显不及心脏彩超(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电图的检出率不及心脏彩超,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王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的高血压治疗水平,减轻病人痛苦,应用对照开放性实验的方法探究福辛普利治疗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我院选择了自2010年9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有28人,男性患者有32人,在对所有患者停用降压类药物以后,坐位血压正常者使其服用福辛普利药物。对患者服用药物前后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在患者服用药物两周以后,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从第四周开始观察动态血压,各个点位的血压都有所下降,从第四周开始血压逐渐恢复平稳。结论福辛普利对于治疗轻、中度的高血压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宝娣;王钧;张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诊疗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肺活血颗粒进行治疗。经过数据统计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诊断情况。结果100患者中有9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病情加重,1例患者死亡。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远低于实验组(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X线等检查方式能够清晰的表现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特征;通过益肺活血颗粒能够有效治疗该病且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及时康复,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需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研究组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插管,对照组使用普通喉镜插管。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全麻,记录插管所用时间、插管次数和不良反应,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所用时间,研究组用时12.1±4.4s,对照组用时23.4±9.6s,研究组明显用时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的成功率,研究组第一次成功31例,成功率63.3%,第二次成功17例,成功率34.7%,研究组总的成功率98.0%;对照组第一次成功22例,成功率44.9%,第二次成功14例,成功率28.6%,对照组总的成功率73.5%,研究组的各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记录,两组接受不同插管后,研究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患者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6例声音嘶哑,7例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6.5%。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解决患者呼吸困难,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文森;杨季;康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提高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0年5月到2014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患者为护理对象,选取72名护理人员按数字表法随机设为B组(n=36)和A组(n=36),A组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促使耦合,B组的人员实施常规风险管理,分两班倒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患者对两组护理投诉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评分结果。结果 A组的投诉率为2.1%低于B组14.6%,A组灭菌处理合格率94.44%,文书书写合格率为100%,护理操作合格率为97.22%。B组灭菌处理合格率66.67%,书写合格率为66.67%,护理操作合格率为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操作实施中,不仅可以保障医疗安全,也可以降低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摩擦,减少投诉率。
作者:曹如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发现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30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以及孕产妇死亡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有心肌炎、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几率较大。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导致孕产妇以及胃肠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强化产前检查并着重强调围生期保健,及时终止妊娠以及剖宫产等是提高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生存几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马平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掌握妊娠期引发尿路感染的诱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108例在产科行检查无尿路感染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贫血、流产、泌尿系结石等都是引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过尿路感染史的发病机率相对较高,也有患者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收入状况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的尿路感染源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为58.33%。结论在妊娠期要留心尿路感染的相关诱因,做好孕期尿液检查和中段尿培养检查,选用合适的抗菌素进行治疗。
作者:马应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2例,治疗组38例,在常规脑出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复方甘油果糖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治疗组β-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好转,但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治疗组为2.63%,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效止血率为65.63%,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为89.47%,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发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β受体阻滞剂在右心衰应用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6例右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9%(19/2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6/2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右心衰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心得进行一定的讨论,通过总结分析以往的护理方式,得出一套综合性的护理方法,为日后更好的护理颈椎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并且对颈椎病患者的医疗护理,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主要是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不做牵引等康复护理,对照组仅仅使用常规护理,客观上符合颈椎病的治疗需求,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1]。结果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以后,总体上的康复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康复率仅仅达到了63%,两个组别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成果,避免颈椎病患者的疾病复发,对控制并发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日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本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观察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冠心病患者136例。将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作为A1组(AP组68例);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A2组(AMI组68例);同期选择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80例作为A3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且针对不同血液指标实施临床检测,观察终三组研究对象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的RDW、PDW以及PVT等指标完成检测后发现,在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方面,A1组以及A2组均显著高于A3组(P<0.05);在PLT、MPV、PDW以及PVT等指标方面,三组研究对象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A2组患者在住院后,对其诸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初的几天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表现出大倍率升高。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其自身RDW会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此针对患者在进行临床检测以及诊断过程中,针对患者自身RDW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通过对心肌肌钙蛋白Ⅰ指标进行观察,能够为患者心肌损伤诊断提高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52例,另一组为治疗组,患者共有55例,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服用常规性药物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之上,再另加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1%。治疗组中的患者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疗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取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的方式对其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吴昌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和营养支持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手术以后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人一共有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化疗药物低剂量动脉灌注和营养支持疗法,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可以采取腹部BMI和CT进行检查,同时采取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肠梗阻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且使腹水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凤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围术期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收的5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尼卡地平、硝酸甘油和硝苯吡啶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对比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麻醉用药1-2分钟后血压下降,15分钟内血压下降到手术开始前的水平值,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有关高血压的并发症状。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围术期内的风险因素,避免和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孟祥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家属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匹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TC、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4周检测时,观察组CPK、A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匹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对肝功能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护理的临床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90.0%),但组间比较的差异性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两种路径的疗效均较高,但采用经桡动脉路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护理工作更简便,患者恢复更快,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段菊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