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展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缪斌毅

关键词:优质护理, 老年, 急诊,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及疾病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作者:汪东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了84例确诊为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细胞营养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心功能变化以及心律失常控制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5.2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和诊断表现。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诊断率为60%,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有效率为98%。超声诊断效果较好,P<0.05。超声诊断更能全面评估患者心脏的整体情况。二尖瓣钙化型,瓣叶逐渐增厚,运动处于明显受限状态。二尖瓣粘连型的瓣叶逐渐增厚,连接处处于粘连状态,瓣叶有着良好的活动情况。混合型瓣叶处于增厚状态,瓣叶处于开放性的状态。X线检查仅仅能够检测到二尖瓣处于病变部位,同时也伴有主动脉瓣病变,三尖瓣病变以及肺动脉瓣病变。超声诊断二尖瓣病变中,10例为重度狭窄,8例为中度狭窄,2例为轻度狭窄。同时主动脉瓣病变也伴有主动脉瓣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以及中度关闭不全。结论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超声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诊断率高,更能有效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相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急救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给予院前急救,为院前急救组,剩余30例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均无在出诊或者是转送过程中死亡,对照组患者中,4例患者在出诊或者是运送过程中死亡,差异性显著(P<0.05)。院前急救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96%,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76.7%,差异性显著(P<0.05)。院前急救组患者胸痛缓解率是70%,对照组是46.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院前急救极为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施开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症慢性心衰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重症慢性心衰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24%(80/84),治疗后患者HR、SBP、DBP、LVEDV、LVESV、LVEF等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慢性心衰患者中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健猷;周丹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月2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通过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发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具体病情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并通过心电图、经胸超声和经食管超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没有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在患者治疗后的3d、3个月和6个月,通过经食管超声、经胸超声对患者封堵器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封堵器的结构形态与位置情况良好,封堵器没有发生变形和移位现象。有1例患者的小缺损孔有微量残余分流,通过X线平片提示,患者的肺血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右室、右房也都存在程度不等的缩小,且经胸超声检查没有心律失常情况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全部患者封堵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春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C1组)。同期选择妊娠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C2组)。针对所有患者于24h心电监护条件下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且合理对患者进行手术,终止妊娠。结果 C1组与C2组患者在不同阶段心电图表现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C1组120例患者中,合并表现为急性肾衰竭的患者2例,对患者实施临床抢救后,患者终死亡。患者Apgar评分情况为:0分-15分的患者30例,4分-7分的患者36例,超过7分的患者54例。结论对患者心电图发生的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疾病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判断,对患者心衰症状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利用手术针对患者实施终止妊娠,终将母婴围产期死亡率有效降低。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20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有82例,占心血管内科患者25.6%。结论总结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全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罗红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2例,治疗组38例,在常规脑出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复方甘油果糖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治疗组β-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好转,但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治疗组为2.63%,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效止血率为65.63%,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为89.47%,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发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乡镇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乡镇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随机调查分析我县5个乡镇脑梗死患者,共计254例,以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方式来确定高血压治疗情况、控制情况,并统计分析影响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254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72例,98例治疗效果理想,高血压治疗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病情及健康教育状况相关(P<0.05);血压控制与患者文化程度、病情及健康教育情况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及控制,与医疗保险及健康教育相关,加强医疗保险与健康教育为控制卒中二级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云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观察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冠心病患者136例。将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作为A1组(AP组68例);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A2组(AMI组68例);同期选择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80例作为A3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且针对不同血液指标实施临床检测,观察终三组研究对象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的RDW、PDW以及PVT等指标完成检测后发现,在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方面,A1组以及A2组均显著高于A3组(P<0.05);在PLT、MPV、PDW以及PVT等指标方面,三组研究对象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A2组患者在住院后,对其诸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初的几天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表现出大倍率升高。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其自身RDW会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此针对患者在进行临床检测以及诊断过程中,针对患者自身RDW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通过对心肌肌钙蛋白Ⅰ指标进行观察,能够为患者心肌损伤诊断提高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之后使用静脉溶栓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计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治疗后,对其加用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丁顺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匹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匹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TC、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4周检测时,观察组CPK、A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匹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对肝功能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就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7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对两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心肌功能,并且减少了血容量,降低了患者的心脏负荷,值得临床医学应用和推广。

    作者:刁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及干预后的耐力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心绞痛症状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心绞痛症状护理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方式对于促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护理后耐力和心绞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兆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对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10日期间,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本组的66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予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田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江门市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与跟踪观察

    目的: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经一年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控制措施后的复查结果。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江门市年龄18岁至70岁(平均年龄42.3岁)居民,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经一年的对这些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及相关的治疗一年后复查。结果本组调查显示经一年的危险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显示高血压病、超重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调节紊乱、尿酸水平升高、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吸烟减少(P<0.05)。而根据危险因素的分类统计中危有减少、低危与无危险因素的有增加(P<0.05)。结论本组对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对女性危险因素的综合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余泽洪;陈林祥;王晓霞;宋立红;黄振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临床治疗和循证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全部30例脑梗塞观察对象中,10例患者治疗和护理2d后能够独立行走,2例患者7d后能独立行走,20例患者14d后能独立行走,16例患者30d后能独立行走,2例患者60d后,仅能够独立坐起,无法独立行走。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的诊治及营养支持策略

    目的:分析研究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和营养支持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手术以后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人一共有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化疗药物低剂量动脉灌注和营养支持疗法,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可以采取腹部BMI和CT进行检查,同时采取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肠梗阻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且使腹水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凤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联合降压优化方案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价值

    目的:评价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ECI)的联合降压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案降低SBP和DBP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9.32%,两种方案血压总体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UACR由(13.6±2.8)mg/mmol降至(6.5±1.9)mg/mmol,方案B的UACR由(13.9±2.9)mg/mmol降至(7.8±2.2)mg/mm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两种不同AECI药物,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