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健猷;周丹璇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接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药物治疗,医治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医治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且医治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相应指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性临床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借助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茹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心得进行一定的讨论,通过总结分析以往的护理方式,得出一套综合性的护理方法,为日后更好的护理颈椎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并且对颈椎病患者的医疗护理,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主要是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不做牵引等康复护理,对照组仅仅使用常规护理,客观上符合颈椎病的治疗需求,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1]。结果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以后,总体上的康复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康复率仅仅达到了63%,两个组别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成果,避免颈椎病患者的疾病复发,对控制并发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日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本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就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7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对两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心肌功能,并且减少了血容量,降低了患者的心脏负荷,值得临床医学应用和推广。
作者:刁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ECI)的联合降压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案降低SBP和DBP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9.32%,两种方案血压总体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UACR由(13.6±2.8)mg/mmol降至(6.5±1.9)mg/mmol,方案B的UACR由(13.9±2.9)mg/mmol降至(7.8±2.2)mg/mm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两种不同AECI药物,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在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89.69±5.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16±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4%,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03,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兆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诊断,对比其检出率。结果本组患者经诊断过后,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左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左房增大检出率分别为11.1%、38.9%,左室扩大检出率为10.2%、34.3%,心脏彩超的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为13.0%,主动脉扩张检出率为61.1%,心电图检出率明显不及心脏彩超(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电图的检出率不及心脏彩超,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王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及干预后的耐力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心绞痛症状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心绞痛症状护理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方式对于促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护理后耐力和心绞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兆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作者:汪东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100例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疗的196例急性心包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结果196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治愈的患者有191例,病情改善的患者为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1例。结论为降低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死亡率与不良反应产生率、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医生详细分析患者的患病原因并根据患者自身患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收治的3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3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病人除了进行常规治疗之外还进行尿激酶早期治疗,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和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变化不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治疗的同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栓,可以及时规避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改善,并且可以促进病情的好转,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在对患者进行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然后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的pH,PaCO2,PaO2等的变化。结果在对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以后,患者动脉血的pH和PaO2有所升高,同时患者动脉血的PaCO2,有所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23例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采用Gensini法,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法分析处理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尿酸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以及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会随着Gensini积分的减少而增高,尿酸的水平则相反,会有所减少。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能够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琰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需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研究组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插管,对照组使用普通喉镜插管。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全麻,记录插管所用时间、插管次数和不良反应,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所用时间,研究组用时12.1±4.4s,对照组用时23.4±9.6s,研究组明显用时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的成功率,研究组第一次成功31例,成功率63.3%,第二次成功17例,成功率34.7%,研究组总的成功率98.0%;对照组第一次成功22例,成功率44.9%,第二次成功14例,成功率28.6%,对照组总的成功率73.5%,研究组的各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记录,两组接受不同插管后,研究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患者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6例声音嘶哑,7例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6.5%。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解决患者呼吸困难,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文森;杨季;康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门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送入急诊科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尿激酶静脉溶栓静脉滴注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诊科抢救治疗,15例均抢救成功,顺利转入住院部,无死亡病例。同时,在15例患者中,溶栓成功11例,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3.3%(11/1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中,给予准确、及时、有效的门急诊救治,可取得满意的救治效果,提高救治率,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志高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对策,来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49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监护、引流管护理等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中术后有11例患儿发生肺部感染以及二次插管等发生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得以痊愈出院。结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31例,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可见,三组患者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治疗后的Ⅲ型前胶原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是判断心肌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缬沙坦、依那普利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后均能有效提高Ⅲ型前胶原的水平,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和实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导管溶栓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总结并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和推广应用。
作者:高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及疾病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缪斌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治疗以及用药情况,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笔者单位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式调查;并就治疗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在社区医院临床医师的治疗、指导之下,患者血压、血糖均得以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统计学意义。78例患者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予以不同的降压和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及维持性用药,既可以有效地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还可以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52例,另一组为治疗组,患者共有55例,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服用常规性药物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之上,再另加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1%。治疗组中的患者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疗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取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的方式对其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吴昌南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