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玲
目的:研究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需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研究组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插管,对照组使用普通喉镜插管。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全麻,记录插管所用时间、插管次数和不良反应,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所用时间,研究组用时12.1±4.4s,对照组用时23.4±9.6s,研究组明显用时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的成功率,研究组第一次成功31例,成功率63.3%,第二次成功17例,成功率34.7%,研究组总的成功率98.0%;对照组第一次成功22例,成功率44.9%,第二次成功14例,成功率28.6%,对照组总的成功率73.5%,研究组的各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记录,两组接受不同插管后,研究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患者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6例声音嘶哑,7例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6.5%。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解决患者呼吸困难,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文森;杨季;康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2例,治疗组38例,在常规脑出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复方甘油果糖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治疗组β-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好转,但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治疗组为2.63%,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效止血率为65.63%,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为89.47%,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发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早期小肺癌采用高分辨率CT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146例直径3cm以下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CT扫描诊断,而研究组则采取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诊断,同时结合MRP、VR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短毛刺征及棘突征等方面显示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一些,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而言,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有着很高的确诊率及鉴别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及理论基础,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蒋超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两组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度无显著差异,(P>0.0);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聚集,且不良反应少,对凝血机制影响较小。
作者:宋伟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和营养支持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手术以后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人一共有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化疗药物低剂量动脉灌注和营养支持疗法,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可以采取腹部BMI和CT进行检查,同时采取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肠梗阻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且使腹水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凤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服用硝酸脂类、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制剂、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在传统治疗方式为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对照组8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小,从而说明曲美他嗪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吴慧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诊疗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肺活血颗粒进行治疗。经过数据统计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诊断情况。结果100患者中有9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病情加重,1例患者死亡。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远低于实验组(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X线等检查方式能够清晰的表现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特征;通过益肺活血颗粒能够有效治疗该病且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及时康复,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即服用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患者24h总缺血时间、ST段压低幅度、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师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的高血压治疗水平,减轻病人痛苦,应用对照开放性实验的方法探究福辛普利治疗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我院选择了自2010年9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有28人,男性患者有32人,在对所有患者停用降压类药物以后,坐位血压正常者使其服用福辛普利药物。对患者服用药物前后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在患者服用药物两周以后,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从第四周开始观察动态血压,各个点位的血压都有所下降,从第四周开始血压逐渐恢复平稳。结论福辛普利对于治疗轻、中度的高血压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宝娣;王钧;张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发现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30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以及孕产妇死亡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有心肌炎、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几率较大。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导致孕产妇以及胃肠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强化产前检查并着重强调围生期保健,及时终止妊娠以及剖宫产等是提高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生存几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马平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作者:汪东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显效的患者共有105例,有效共53例,无效共2例,无一例死亡。本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患者治疗后共出现2例皮肤瘀斑,1例皮肤黏膜出血,无一例消化道出血、牙齿出血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能够提高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潘焱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31例,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可见,三组患者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治疗后的Ⅲ型前胶原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是判断心肌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缬沙坦、依那普利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后均能有效提高Ⅲ型前胶原的水平,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β受体阻滞剂在右心衰应用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6例右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9%(19/2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6/2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右心衰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月2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通过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发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具体病情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并通过心电图、经胸超声和经食管超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没有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在患者治疗后的3d、3个月和6个月,通过经食管超声、经胸超声对患者封堵器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封堵器的结构形态与位置情况良好,封堵器没有发生变形和移位现象。有1例患者的小缺损孔有微量残余分流,通过X线平片提示,患者的肺血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右室、右房也都存在程度不等的缩小,且经胸超声检查没有心律失常情况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全部患者封堵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春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在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89.69±5.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16±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4%,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03,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兆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和实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导管溶栓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总结并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和推广应用。
作者:高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和诊断表现。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诊断率为60%,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有效率为98%。超声诊断效果较好,P<0.05。超声诊断更能全面评估患者心脏的整体情况。二尖瓣钙化型,瓣叶逐渐增厚,运动处于明显受限状态。二尖瓣粘连型的瓣叶逐渐增厚,连接处处于粘连状态,瓣叶有着良好的活动情况。混合型瓣叶处于增厚状态,瓣叶处于开放性的状态。X线检查仅仅能够检测到二尖瓣处于病变部位,同时也伴有主动脉瓣病变,三尖瓣病变以及肺动脉瓣病变。超声诊断二尖瓣病变中,10例为重度狭窄,8例为中度狭窄,2例为轻度狭窄。同时主动脉瓣病变也伴有主动脉瓣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以及中度关闭不全。结论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超声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诊断率高,更能有效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相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经一年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控制措施后的复查结果。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江门市年龄18岁至70岁(平均年龄42.3岁)居民,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经一年的对这些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及相关的治疗一年后复查。结果本组调查显示经一年的危险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显示高血压病、超重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调节紊乱、尿酸水平升高、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吸烟减少(P<0.05)。而根据危险因素的分类统计中危有减少、低危与无危险因素的有增加(P<0.05)。结论本组对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对女性危险因素的综合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余泽洪;陈林祥;王晓霞;宋立红;黄振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引起低血压的原因与相关护理方法,进而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0例(占比为65.2%)患者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其余16例(占比为34.8%)患者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给予其相关处理后,3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82.6%,8例死亡,死亡率为17.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因而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抢救护理,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李改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