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目的:探究与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诊疗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肺活血颗粒进行治疗。经过数据统计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诊断情况。结果100患者中有9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病情加重,1例患者死亡。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远低于实验组(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X线等检查方式能够清晰的表现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特征;通过益肺活血颗粒能够有效治疗该病且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及时康复,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服用硝酸脂类、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制剂、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在传统治疗方式为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对照组8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小,从而说明曲美他嗪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吴慧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临床治疗和循证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全部30例脑梗塞观察对象中,10例患者治疗和护理2d后能够独立行走,2例患者7d后能独立行走,20例患者14d后能独立行走,16例患者30d后能独立行走,2例患者60d后,仅能够独立坐起,无法独立行走。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月2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通过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发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具体病情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并通过心电图、经胸超声和经食管超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没有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在患者治疗后的3d、3个月和6个月,通过经食管超声、经胸超声对患者封堵器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封堵器的结构形态与位置情况良好,封堵器没有发生变形和移位现象。有1例患者的小缺损孔有微量残余分流,通过X线平片提示,患者的肺血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右室、右房也都存在程度不等的缩小,且经胸超声检查没有心律失常情况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全部患者封堵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春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和实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导管溶栓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总结并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和推广应用。
作者:高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需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研究组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插管,对照组使用普通喉镜插管。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全麻,记录插管所用时间、插管次数和不良反应,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所用时间,研究组用时12.1±4.4s,对照组用时23.4±9.6s,研究组明显用时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的成功率,研究组第一次成功31例,成功率63.3%,第二次成功17例,成功率34.7%,研究组总的成功率98.0%;对照组第一次成功22例,成功率44.9%,第二次成功14例,成功率28.6%,对照组总的成功率73.5%,研究组的各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记录,两组接受不同插管后,研究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患者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6例声音嘶哑,7例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6.5%。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解决患者呼吸困难,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文森;杨季;康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ECI)的联合降压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案降低SBP和DBP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9.32%,两种方案血压总体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UACR由(13.6±2.8)mg/mmol降至(6.5±1.9)mg/mmol,方案B的UACR由(13.9±2.9)mg/mmol降至(7.8±2.2)mg/mm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两种不同AECI药物,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和营养支持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手术以后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人一共有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化疗药物低剂量动脉灌注和营养支持疗法,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可以采取腹部BMI和CT进行检查,同时采取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肠梗阻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且使腹水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凤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C1组)。同期选择妊娠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C2组)。针对所有患者于24h心电监护条件下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且合理对患者进行手术,终止妊娠。结果 C1组与C2组患者在不同阶段心电图表现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C1组120例患者中,合并表现为急性肾衰竭的患者2例,对患者实施临床抢救后,患者终死亡。患者Apgar评分情况为:0分-15分的患者30例,4分-7分的患者36例,超过7分的患者54例。结论对患者心电图发生的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疾病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判断,对患者心衰症状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利用手术针对患者实施终止妊娠,终将母婴围产期死亡率有效降低。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把我院收治的76例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好;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的医嘱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提高医嘱依从性,增强康复效果均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幸坤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了84例确诊为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细胞营养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心功能变化以及心律失常控制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5.2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硫酸镁应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当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另外其在保持良好临床降压的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艳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收治的3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3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病人除了进行常规治疗之外还进行尿激酶早期治疗,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和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变化不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治疗的同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栓,可以及时规避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改善,并且可以促进病情的好转,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胺碘酮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8例,不良反应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明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8例。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通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孕妇病情,提高孕妇生活质量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志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发现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30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以及孕产妇死亡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有心肌炎、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几率较大。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导致孕产妇以及胃肠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强化产前检查并着重强调围生期保健,及时终止妊娠以及剖宫产等是提高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生存几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马平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及疾病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缪斌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心得进行一定的讨论,通过总结分析以往的护理方式,得出一套综合性的护理方法,为日后更好的护理颈椎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并且对颈椎病患者的医疗护理,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主要是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不做牵引等康复护理,对照组仅仅使用常规护理,客观上符合颈椎病的治疗需求,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1]。结果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以后,总体上的康复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康复率仅仅达到了63%,两个组别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成果,避免颈椎病患者的疾病复发,对控制并发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日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本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分组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HR、E/A、TC、LVADD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可以重塑心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艳斌;方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31例,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可见,三组患者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治疗后的Ⅲ型前胶原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是判断心肌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缬沙坦、依那普利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后均能有效提高Ⅲ型前胶原的水平,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