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之后使用静脉溶栓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计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治疗后,对其加用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丁顺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观察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冠心病患者136例。将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作为A1组(AP组68例);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A2组(AMI组68例);同期选择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80例作为A3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且针对不同血液指标实施临床检测,观察终三组研究对象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的RDW、PDW以及PVT等指标完成检测后发现,在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方面,A1组以及A2组均显著高于A3组(P<0.05);在PLT、MPV、PDW以及PVT等指标方面,三组研究对象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A2组患者在住院后,对其诸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初的几天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表现出大倍率升高。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其自身RDW会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此针对患者在进行临床检测以及诊断过程中,针对患者自身RDW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通过对心肌肌钙蛋白Ⅰ指标进行观察,能够为患者心肌损伤诊断提高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诊疗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肺活血颗粒进行治疗。经过数据统计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诊断情况。结果100患者中有9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病情加重,1例患者死亡。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远低于实验组(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X线等检查方式能够清晰的表现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特征;通过益肺活血颗粒能够有效治疗该病且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及时康复,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C1组)。同期选择妊娠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C2组)。针对所有患者于24h心电监护条件下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且合理对患者进行手术,终止妊娠。结果 C1组与C2组患者在不同阶段心电图表现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C1组120例患者中,合并表现为急性肾衰竭的患者2例,对患者实施临床抢救后,患者终死亡。患者Apgar评分情况为:0分-15分的患者30例,4分-7分的患者36例,超过7分的患者54例。结论对患者心电图发生的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疾病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判断,对患者心衰症状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利用手术针对患者实施终止妊娠,终将母婴围产期死亡率有效降低。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了84例确诊为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细胞营养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心功能变化以及心律失常控制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5.2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护理的临床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90.0%),但组间比较的差异性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两种路径的疗效均较高,但采用经桡动脉路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护理工作更简便,患者恢复更快,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段菊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硫酸镁应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当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另外其在保持良好临床降压的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艳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胺碘酮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8例,不良反应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明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和实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导管溶栓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总结并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和推广应用。
作者:高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本文就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到2014年6月份收治90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程序模式护理,对实验和对照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舒适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相关观察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45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程序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使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有效提高了心力衰竭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相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结果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死亡率高。本次研究分析的46例患儿中,10例死亡,36例治愈,死亡率为21.74%。结论小儿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死亡率高;有关人员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提高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降低死亡率,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培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临床治疗和循证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全部30例脑梗塞观察对象中,10例患者治疗和护理2d后能够独立行走,2例患者7d后能独立行走,20例患者14d后能独立行走,16例患者30d后能独立行走,2例患者60d后,仅能够独立坐起,无法独立行走。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尤东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作者:汪东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及干预后的耐力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心绞痛症状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心绞痛症状护理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方式对于促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护理后耐力和心绞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兆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需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研究组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插管,对照组使用普通喉镜插管。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全麻,记录插管所用时间、插管次数和不良反应,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所用时间,研究组用时12.1±4.4s,对照组用时23.4±9.6s,研究组明显用时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的成功率,研究组第一次成功31例,成功率63.3%,第二次成功17例,成功率34.7%,研究组总的成功率98.0%;对照组第一次成功22例,成功率44.9%,第二次成功14例,成功率28.6%,对照组总的成功率73.5%,研究组的各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记录,两组接受不同插管后,研究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患者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6例声音嘶哑,7例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6.5%。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解决患者呼吸困难,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文森;杨季;康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月2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通过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发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具体病情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并通过心电图、经胸超声和经食管超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没有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在患者治疗后的3d、3个月和6个月,通过经食管超声、经胸超声对患者封堵器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封堵器的结构形态与位置情况良好,封堵器没有发生变形和移位现象。有1例患者的小缺损孔有微量残余分流,通过X线平片提示,患者的肺血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右室、右房也都存在程度不等的缩小,且经胸超声检查没有心律失常情况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全部患者封堵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春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主要分析和总结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同时探讨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护理常规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嘱和满意率、知晓率。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之后,和之前相比,降低了住院天数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超过了91.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出院遵医嘱率以及疾病知晓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总结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护理经验,发现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遵医嘱率以及知晓率,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艾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家属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乡镇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随机调查分析我县5个乡镇脑梗死患者,共计254例,以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方式来确定高血压治疗情况、控制情况,并统计分析影响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254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72例,98例治疗效果理想,高血压治疗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病情及健康教育状况相关(P<0.05);血压控制与患者文化程度、病情及健康教育情况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及控制,与医疗保险及健康教育相关,加强医疗保险与健康教育为控制卒中二级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云满 刊期: 2015年第05期